張憲明,王智彬,楊迅
(安陽市人民醫院 心血管一病區,河南 安陽455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類型之一,心力衰竭多出現于冠心病終末期階段,是冠心病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容易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發不良反應,整體療效欠佳。左西孟旦是一種鈣離子增敏劑,可有效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細胞,且該藥物不會增加心肌耗氧量,在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療中應用效果較好[1-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左西孟旦聯合常規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構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7)。對照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53~84歲,平均年齡(76.31±5.64)歲;心功能分級:Ⅱ級8例,Ⅲ級17例,Ⅳ級12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52~85歲,平均年齡(76.43±5.71)歲;心功能分級:Ⅱ級9例,Ⅲ級15例,Ⅳ級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3]中心力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經冠狀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③生命體征穩定,精神狀態較好;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或血液系統疾病者;②臟器功能異常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其他原因導致的心力衰竭者;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呼吸困難患者呼吸支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阿司匹林或血管活性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左西孟旦(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2)治療,靜脈滴注,藥物初始負荷劑量為12 μg/kg,10 min后進行調整,0.1 μg/kg滴注30 min,之后調整為0.2 μg/kg。兩組均連續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 ①心室重構指標。于治療前、治療7 d后使用多普勒超聲儀測定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舒張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縮末期厚度(LVPWs)。②血清hs-CRP、IGF-1水平。于治療前、治療7 d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3 500 r/min離心,5 min后分離上層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hs-CRP、IGF-1水平進行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室重構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PWT、LVPWd、LVPWs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LVPWT、LVPWd、LVPW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室重構指標比較,mm)

表1 兩組患者的心室重構指標比較,mm)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 組別 n LVPWT LVPWd LVPWs治療前 觀察組 37 11.35±2.41 14.42±2.25 13.86±2.71對照組 37 11.16±2.52 14.51±2.18 13.95±2.68 t 0.331 0.175 0.144 P 0.741 0.862 0.886治療后 觀察組 37 9.04±2.13a 10.31±2.02a 10.25±2.11a對照組 37 10.73±2.34a 12.04±2.14a 11.63±2.24a t 3.249 3.576 2.728 P 0.002 0.001 0.008
2.2 hs-CRP、IGF-1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IGF-1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血清hs-CRP水 平顯著低于對照 組,IGF-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hs-CRP、IGF-1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hs-CRP、IGF-1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n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37 8.74±1.63 2.36±0.54a 98.56±12.31 137.84±15.63a對照組37 8.67±1.75 4.05±0.87a 98.62±12.25 125.41±14.76a t 0.178 10.039 0.021 3.517 IGF-1(ng/mL)0.859 0.000 0.983 0.001 P
冠心病發生后冠狀動脈出現病變,心肌供血減少,心肌收縮力降低,從而損傷心功能,誘發心力衰竭[4]。近年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發生率明顯上升,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需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藥物是現階段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療方式,洋地黃類藥物、利尿劑等在臨床中使用較多,可擴張血管,促進心功能改善,短期應用效果較好,但長期使用容易增加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左西孟旦常用于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作為一種新一類的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與心肌細胞肌鈣蛋白發生作用,可增加鈣離子敏感性,增加鈣離子濃度,有利于心肌鈣鍵的穩定[5];而鈣離子濃度的增加能夠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心肌缺血、缺氧情況進行緩解[6],從而保護心肌細胞,減輕心肌損傷。
心室重構是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之一,會導致心臟負荷過重,造成心肌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LVPWT、LVPWd、LVPW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左西孟旦可有效修復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受損的心肌細胞,改善患者心室重構。hs-CRP是評價機體炎癥情況的常用炎性因子,當心力衰竭發生后,體內細胞與組織受到損傷,hs-CRP水平會出現升高。IGF-1是一種活性蛋白多肽物質,在人體生長與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促進心肌細胞生長,增加心肌收縮力,有利于心臟射血功能的恢復[7]。心力衰竭發生后,心肌細胞受到損傷,IGF-1水平會明顯降低,其水平越低表明心臟病理反應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IGF-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左西孟旦的應用可明顯減輕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反應,提高IGF-1水平。
綜上所述,左西孟旦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緩解其心室重構,改善其血清hs-CRP、IGF-1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