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力佳,冷茹冰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病理科,河南 駐馬店463000)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一類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該病發病率逐漸升高,且呈現年輕化趨勢[1]。乳腺癌患者患病初期臨床表現不明顯,多數患者臨床確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治療難度較大,故及早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準確診斷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研究[2]表明,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與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在腫瘤組織中多存在異常表達現象,故檢測二者水平對明確乳腺癌疾病的發生以及對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與調整均有重要指導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PD-1、PD-L1在乳腺癌中的信號表達及對調節性B細胞的誘導意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30~64歲,平均(47.21±5.05)歲;病灶直徑2~5 cm,平均 (2.91±0.30)cm。對照組年齡31~62歲,平均(46.94±5.13)歲;病灶直徑1~5 cm,平均(2.82±0.33)cm。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測定兩組患者乳腺組織中PD-1、PD-L1蛋白表達水平,檢測方法選擇免疫組織化學法:制定石蠟組織切片,常規脫蠟水化,選擇檸檬酸鹽進行抗原修復,經由過氧化氫水溶液處理后,選擇稀釋后的兔抗人PD-L1(由Cell Signaling公司提供)與PD-1抗體(由Cell Signaling公司提供)孵育,使用3,3-二氨基聯苯胺溶液顯色,應用梯度酒精脫水干燥切片,對切片進行固定處理后選擇400倍顯微鏡觀察細胞膜與細胞質的染色情況。相關檢驗試劑盒由Abcam公司提供,顯色試劑由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另外,將觀察組60例患者的石蠟切片分為A組、B組、C組各20例,分別采用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三種不同濃度sPD-L1蛋白對CD19+B細胞進行誘導培養,并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三組樣本中調節性B細胞(Bregs)比例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的PD-1蛋白、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結合細胞膜與細胞質染色情況進行陽性表達與陰性表達的鑒別判斷:若細胞不著色或著色率低于5%則判定為陰性表達,若細胞著色率≥5%則判定為陽性表達。②統計觀察組中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1蛋白、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③比較A組、B組、C組樣本的Bregs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PD-1與PD-L1蛋白表達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PD-1與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31.67%、43.33%,均高于對照組的8.33%與11.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PD-1與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n(%)]
2.2 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1、PD-L1蛋白表達情況比較 不同臨床特征(年齡、絕經情況、組織學分級、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腫瘤侵犯神經)乳腺癌患者的PD-1、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1、PD-L1蛋白陽性率比較[n(%)]
2.3 三組標本的Bregs比例比較C組的Bregs比例為(20.02±0.42)%,高于B組的(18.17±0.29)%和A組的(14.53±0.30)%(t=16.210、47.569,P均=0.000)。
乳腺癌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臨床多認為該病的發生與內分泌、遺傳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早期診斷與治療對其預后結局的改善有重要意義。PD-1本身是一類免疫共刺激分子,主要在多類免疫細胞中表達;而PD-L1是PD-1的重要配體,多存在于淋巴組織與腫瘤組織中。PD-L1與PD-1的結合可對炎性因子的釋放產生較強的調控作用,同時對淋巴細胞的增殖與活化也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故靶向PD-1/PD-L1的腫瘤免疫療法可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對腫瘤細胞的凋亡產生促進作用,同時還能破壞腫瘤免疫逃逸系統, 最終提升腫瘤疾病的治療效果[3-4]。 研究[5]顯示,PD-1與PD-L1蛋白的廣泛表達直接提示了腫瘤疾病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D-1與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PD-1與PD-L1蛋白的檢測可為乳腺癌發生情況的診斷鑒別提供數據支持。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中不同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1與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PD-1與PD-L1表達水平與乳腺癌患者病情進展基本無關聯。既往研究[6]顯示,PD-1/PD-L1信號通路可能對Bregs的表達產生復雜的誘導作用,進而調控乳腺癌腫瘤免疫反應。本研究對三組樣本分別采用不同濃度的sPD-L1蛋白進行CD19+B細胞誘導培養,結果顯示,Bregs表達比例隨sPD-L1蛋白濃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PD-1/PD-L1信號通路對Bregs具有誘導作用。
綜上所述,乳腺癌組織中PD-1、PD-L1蛋白具有較高的陽性表達率,高表達的sPD-L1蛋白對調節性B細胞具有較為明顯的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