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韓雪迎,李燕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急診內科,河南 商丘476100)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風險較高的急癥,患者的病情進展快且病理變化的復雜程度高,經過急診治療多數患者可控制病情[1]。SAP屬于消化系統急癥,其發病與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該疾病在早期可表現為明顯的全身炎性反應,若救治不及時,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甚至可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罹患SAP患者除需忍受生理性痛苦外,疾病帶來的疼痛及漫長的恢復過程同樣可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2]。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情緒低落,而不良情緒可影響疾病的恢復。因此,需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擺脫心理障礙。全方位系統護理為針對患者進行多層面、多維度的干預,其目的為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3]。本研究將全方位系統護理用于SAP患者,觀察其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SAP患者為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年齡28~63(42.36±12.03)歲,男36例,女18例,病程(21.03±5.12)h。對照組年齡27~65(43.76±12.48)歲,男35例,女19例,病程(21.12±5.16)h。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中的診斷標準[4];②可正常交流,理解能力正常;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②患有凝血功能障礙;③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④患有嚴重心理障礙性疾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全方位系統護理:①成立全方位系統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定期組織護理小組成員進行知識及技能培訓,根據SAP患者的病情制定護理方案。②病情評估及治療護理。監測患者體征并給予補液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臉色、血壓、體溫、心率等變化;密切觀察腹痛情況,如疼痛加劇、腹脹嚴重,提示病情可能出現變化,需及時給予救治;給予胃腸減壓護理。③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交流,交流期間結合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話術,便于患者接受;指導患者采用合適的方式疏解內心不良情緒,如轉移注意力(觀看視頻、聆聽音樂)、冥想、深呼吸等,保持心態平穩;采用積極的語言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正確地面對疾病,便于后續治療的順利進行。④藥物干預。告知患者藥物治療的作用機制、預期療效等,強調堅持用藥治療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⑤飲食干預。禁食為SAP發作的首要干預措施,患者在禁飲、禁食期間因口干、腹痛等產生急躁、憤怒、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耐心解釋,告知患者此時禁食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同時加強口腔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進食少量低脂食物。⑥并發癥預防。SAP患者多伴有血糖升高,因此應遵醫囑定時監測患者血糖水平,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腹部疼痛改善時間、恢復排氣時間、腹脹持續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 (SDS)[6]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每個量表80分,分值越高則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使用簡明健康狀況問卷(SF-36)[7]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0~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的腹部疼痛改善時間、恢復排氣時間以及腹脹、發熱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發熱持續時間觀察組 54 5.23±1.67 4.03±0.96 1.98±0.95 3.95±0.78對照組 54 8.59±2.10 6.05±1.48 4.91±1.64 5.93±1.45 t 9.202 8.415 11.360 8.837 P<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n 腹部疼痛改善時間恢復排氣時間腹脹持續時間
2.2 焦慮、抑郁評分 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4 51.35±4.32 32.14±3.02*52.14±4.76 30.67±3.97*對照組 54 52.08±4.55 40.36±4.06*51.80±5.05 41.56±4.58*t 0.855 11.937 0.360 13.203 SDS評分0.395 <0.001 0.719 <0.001 P
2.3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后,兩組的SF-36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4 57.69±12.34 74.69±11.58 7.382 <0.001對照組 54 58.67±11.60 68.37±12.55 4.171 <0.001 t 0.425 2.719 P 0.672 0.008
SAP的起病急且病情進展快,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器官功能紊亂與衰竭。目前SAP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在治療中仍以對癥維持治療為主。SAP患者需承受生理及心理兩方面的痛苦。負性情緒的加重,會對治療進程產生不良影響[8]。傳統的危重急癥患者救治期間,過分強調利用藥物或器材,而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較少。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對于患者“人”的屬性的重視,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逐漸深入到醫護人員的意識及工作中[9]。對于藥物難以控制的心理問題,采用良好的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本研究將全方位系統護理用于SAP患者,該護理方案基本囊括了SAP患者的正常需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容易出現的并發癥及其他異常反應給予及時處置。在SAP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利用正確的方式快速處置,防止患者在短時間內病情出現大幅異常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P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縮短,提示全方位系統護理從飲食、并發癥、用藥治療等多個方面給予患者規范性的護理,可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臨床癥狀。SAP患者發病后由于疼痛等因素影響可出現多種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可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生直接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全方位系統護理強調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并通過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認識到配合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其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全方位系統護理可緩解SAP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全方位系統護理提倡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并不斷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控制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全方位系統護理可快速緩解SAP患者的癥狀,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