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瑞瑾,姚劍南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 綜合科二病區,河南 鄭州450018;2鄭州市中心醫院 骨二科,河南 鄭州450007]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其發病率與年齡具有相關性,老年人群為高血壓的高發人群[1]。高血壓的病因復雜,單純依靠藥物控制病情的進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健康教育為增強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生活質量[2]。常規的健康教育為被動式單向信息灌輸,未能考慮患者的接受能力及個體化需求。老年高血壓患者記憶及理解能力降低,對疾病知識的接受能力下降,可造成服藥依從性降低。Swanson理論強調人文關懷,以病人為中心,由了解、陪伴、幫助、賦能、維持信念5個環節組成,可有效彌補常規健康教育的不足[3]。故本研究將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探討其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對象,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62~80(68.39±4.60)歲,男23例、女27例,體 重 指 數 (22.94±3.15)kg/m2,受 教 育 年 限 (11.43±2.64)年。對照組年齡61~80(68.69±4.55)歲,男25例、女25例,體重指數(22.83±3.24)kg/m2,受教育年限(11.58±2.60)年。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包括每周組織健康宣講會,發放高血壓健康管理手冊;為患者建立檔案,每周隨訪1次,了解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觀察組采用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成立由全科醫師、營養師、高血壓專科護士組成的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特點、溝通技巧、Swanson關懷理論等,考核合格者方可為患者提供服務。具體措施:①了解。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案;組織健康宣講會,全科醫師、營養師、專科護士組織患者集中學習健康管理手冊中的疾病知識,如飲食、運動管理、藥物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并發癥防治等,每周利用PPT授課,30 min/次;利用互動問答、情景化表演等方式幫助患者理解、記憶高血壓的居家護理知識;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記錄高血壓管理日記,內容可包括飲食種類、飲食量、運動時間等。②陪伴: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指導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患者解決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尤其對于獨居及失能患者,做好與陪護人員的對接;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的日常護理,多陪伴患者,與患者共同學習高血壓健康管理知識,協助、監督患者日常飲食及功能鍛煉;可讓患者結成自愿互助隊,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緩解其孤獨感及焦慮情緒。③幫助:建立微信交流群,邀請患者、家屬加入,鼓勵患者在群內分享自我管理的經驗;設置專人收集患者的問題,通過微信給予解答,解除患者的困惑;利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患者實現高血壓的長期管理。④賦能:飲食健康,營養師幫助患者制定營養食譜,在保證患者營養攝入的同時控制血壓;運動管理,指導患者每天適量運動,出現呼吸急促、頭暈、心悸等減慢行走速度,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根據血壓控制情況調整用藥方案。⑤維持信念:通過線下健康講座與微信平臺結合,增強患者對疾病管理的信心;小組成員通過提問、情景模擬等方式檢查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患者自我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采用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測評量表[4]評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飲食管理(10個條目)、用藥管理(4個條目)、情緒管理(7個條目)、工作與休息(5個條目)、病情監測(4個條目)、運動管理 (3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分值越高則自我管理能力越強。測量兩組患者的收縮壓(DBP)、舒張壓(SBP)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管理行為評分 干預后,兩組的自我管理行為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飲食管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50 26.12±3.35 42.16±2.15 9.12±1.25 16.34±1.03 15.23±2.34 28.69±1.67 13.64±1.45 21.08±0.84 7.78±0.95 14.64±2.05 5.67±0.83 11.44±0.64對照組50 26.05±3.21 36.20±2.49 9.07±1.21 12.68±1.14 15.12±2.19 25.04±1.90 13.41±1.51 17.98±1.33 7.69±0.89 11.94±1.86 5.80±0.89 9.80±0.72 t 0.106 12.811 0.203 16.844 0.243 10.203 0.777 13.935 0.489 6.897 0.755 12.038 P 0.915 <0.001 0.839 <0.001 0.809 <0.001 0.439 <0.001 0.626 <0.001 0.452 <0.001用藥管理 情緒管理 工作與休息 病情監測 運動管理
2.2 血壓水平 干預后,兩組的DBP、SBP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s,分)
組別 n DBP(mmHg)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142.31±8.85 135.46±9.12 91.26±8.64 81.04±6.82對照組 50 143.61±9.10 140.61±8.05 90.87±9.12 86.49±7.18 t 0.724 2.994 0.219 3.891 P 0.471 0.004 0.827 <0.001 SBP(mmHg)
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Swanson理論認為人作為獨立個體,可通過感覺、行為、思想、生活經驗等表現出自身的特性[5]。醫護人員應根據不同個體的需求為患者提供生理及心理的護理服務,保證患者配合治療,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藥治療,長期的治療極易誘發焦慮等情緒,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需要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情感需求給予關注。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通過了解、陪伴、幫助、賦能、維持信念5個部分實施。了解階段,醫護人員通過整理護理健康教育資料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醫護人員、家屬及病友等的陪伴可為患者提供家庭、社會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多方面的關懷;利用信息化技術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患者掌握高血壓健康管理中飲食、運動、用藥、自我監測等方面的知識;賦能階段促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掌握健康教育的意義,主動改變自身不良生活方式;之后通過心理指導,對患者的長期自我管理進行強化,實現信念的維持。研究[6]表明,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要求醫護人員在干預期間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關注其內心需求,給予情感支持,增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理解,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
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血壓的平穩為高血壓管理的關鍵,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以患者為中心,引導患者思考,加深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促進患者長期堅持飲食、運動、用藥干預,控制血壓平穩。Swanson理論是一種系統性、操作性均較強的理論,可幫助患者了解健康行為知識,提高患者健康促進行為能力并維持健康管理信念,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行為,控制血壓水平。
綜上所述,Swanson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可增強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