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褚志平,孫玥,呂家梅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護理部,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3心血管內科,江蘇 南京21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發病率與年齡呈現線性相關。COPD具有病情遷延、反復發作的特點,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需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并堅持康復鍛煉,控制病情進展[1]。然而老年人群由于年齡因素,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低,自我管理能力差,出院后可出現病情反復,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網絡逐漸被用于臨床及護理,其以信息傳遞及時、有效的特點,可促進院外護理模式的創新,為疾病的科學管理提供幫助[2]?;诖?,本研究將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用于老年COPD患者,觀察其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診斷標準[3];②處于穩定期,且年齡>60歲;③可正常交流溝通。排除標準:①存在智力缺陷或認知異常;②不會操作智能手機;③患有精神疾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62~70(66.87±2.56)歲,男24例、女16例,病程 (2.39±1.36)年。對照組年齡61~71(67.15±2.30)歲,男26例、女14例,病程(2.43±1.40)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宣教及隨訪管理:出院前對患者進行COPD相關知識教育,包括飲食、用藥及康復訓練等,并向患者發放宣傳手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出院后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病情,并囑咐其定期復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1)建立COPD分級診療小組,呼吸內科護士長為組長,制定護理方案及流程??祻蛯?漆t院護士及社區醫院專科護士為副組長,輔助組長制定護理方案,并監督護理質量。對小組成員進行網絡信息平臺、分級診療相關知識的培訓,掌握COPD康復及居家護理技能。 (2)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對出院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將信息導入網絡信息平臺。平臺由醫護端及患者端APP組成,各級護理人員可利用平臺獲取患者需求,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案。 (3)COPD分級診療護理:①呼吸內科護理小組對入組患者進行評估,制定診療方案,組長監督護理計劃的實施,并負責問題反饋及護理質量改進。接收COPD患者后,快速評估病情及患者心態,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向患者及家屬全面、簡明地講解疾病及治療注意事項。對于急性發作期者及時給予吸氧干預,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颊卟∏榉€定后與病房詳細交接,并記錄診療相關內容。②康復??漆t院診療護理:醫師評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及目標,主要為有氧運動(散步、慢跑等),運動前指導患者進行熱身運動,然后進行有氧運動15~30 min,3~5次/周??祻陀柧毱陂g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訓練的方式、頻率及強度等,訓練期間出現呼吸急促、缺氧等癥狀時立即停止。③社區診療護理:a.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獲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后,根據其病情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患者出院后1周利用平臺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病情恢復、飲食、用藥等情況,后續每2周隨訪1次,根據隨訪情況及患者病情調整護理方案。b.居家方式,社區小組成員利用平臺獲取患者的需求后進行家訪,1 h/次,了解患者對護理康復方案的執行情況,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并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心理疏導、飲食指導,解答患者的疑問。
1.3 觀察指標 利用肺功能儀檢測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計算FEV1/FVC值。利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3個維度,分值與生活質量成負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指標 干預后,兩組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x±s)
2.2 SGRQ評分 干預后,兩組的SGRQ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SGRQ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SGRQ評分比較±s,分)
時間 組別 n 呼吸癥狀 活動能力 疾病影響干預前 觀察組 40 57.90±10.08 53.42±9.69 46.38±7.59對照組 40 58.19±10.67 53.70±9.38 46.81±8.10 t 0.125 0.131 0.245 P 0.901 0.896 0.807干預后 觀察組 40 41.67±8.13 38.50±7.69 29.87±6.58對照組 40 47.66±9.08 45.03±7.87 35.49±6.90 t 3.108 3.753 3.728 P 0.003 <0.001 <0.001
COPD患者接受規范治療后,可有效控制癥狀及體征。然而目前臨床治療多為對癥治療,無法完全去除COPD的危險因素,因此后期患者若未能遵醫囑治療可出現復發及再入院等。隨著醫療模式的發展,分級診療護理模式逐漸被用于慢性疾病的護理,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復護理中效果較好[5-6]。分級診療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診療難度進行劃分,使患者獲得針對性的醫療服務,在促進疾病康復的同時促使護理康復轉向專科化。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可借助網絡平臺的便利,共享患者的疾病信息,便于醫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促使患者疾病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FEV1、FVC、FEV1/FVC改善效果較對照組顯著(P<0.05),提示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COPD患者出院后進行科學的康復鍛煉可維持病情穩定,增強肺通氣功能,在患者出院后及時給予其康復訓練指導可保證訓練的連續性,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改善肺功能。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根據患者處于疾病的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的診療及護理,保證患者獲得科學的指導,促進疾病康復。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可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通過平臺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日常治療及護理措施執行情況,并評估患者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講解和指導。居家診療護理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心理疏導、飲食干預及運動指導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平臺指導的分級診療護理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