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王東峰
(河南省中醫院 腎病科,河南 鄭州450002)
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用于治療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主要腎臟替代療法,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緩解患者腎功能的衰竭程度、減少代謝廢物殘留對機體造成的損傷,但維持性血液透析是長期的治療過程,可造成患者軀體不適、社會功能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故強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1]。5A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包括Ask(詢問)、Advice(建議)、Assist(幫助)、Assess(評估)、Arrange(安排隨訪)五個方面。本研究探討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納入標準:均為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透析時間≥3個月;年齡≥18歲;精神意識和語言交流正常;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或心智功能障礙者;存在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力衰竭者。隨機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72歲,平均(44.93±9.07)歲;透析時 間3~12個月,平均(7.15±0.94)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1~70歲,平均(44.86±9.02)歲;透析時 間3~10個月,平均(7.08±0.89)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指導、用藥方案調整、健康狀況監測及健康鍛煉指導等,持續干預3個月。觀察組采用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持續干預3個月:①成立優秀護理團隊,包括臨床醫師、護士長及責任護士,負責定期對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評估、對護理相關活動進行協調分配、對患者的心理與身體狀況進行持續關注并及時解答患者遇到的問題、對團隊成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護理方案的制定實施等。②組織團隊成員參加互聯網操作的相關培訓,在考核合格后建立微信群及微信公眾號等,定期發布疾病相關知識,對患者病情狀況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保證2~4次/周;另外積極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交流,0.5~1 h/次,1次/d。③采取5A護理措施:A.詢問 (ask):邀請患者加入微信交流群,在交流群中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深度且有效的交流溝通,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講解透析過程中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相關知識,建立醫患之間良好的信任關系,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發放自我管理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指導患者填寫;B.評估(assess):收集以上問卷,充分評估患者生活質量、疾病管理情況;C.建議(advice):強調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有效性與重要性,促進患者產生改變自身不良生活習慣的意識和行為,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指導其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鼓勵其付諸行動;D.幫助(assist):幫助患者制定目標計劃,講述模范成功案例,提供積極正面的信息,幫助患者實現行為轉變,增強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信心;E.安排隨訪(arrange):定期在交流群中發放隨訪表,持續監督激勵患者實現自我管理行為,并成立交流小組進行互動分享,互相鼓勵并堅持自我管理行為。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管理能力。于護理后采用自我管理量表(SMSH)[2]評估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情緒處理(4個條目)、問題解決 (5個條目)、伙伴關系(4個條目)和執行自我管理(7個條目)4個方面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20~80分,評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生活質量。于護理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心理活動(6個條目)、身體活動(7個條目)、限制行為(8個條目)和管理行為(3個條目)4個維度24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24~120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③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心律失常、發熱、高血壓、低血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管理能力 護理后,觀察組的情緒處理、問題解決、伙伴關系和執行自我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MSH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的SMSH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情緒處理 問題解決 伙伴關系 執行自我管理觀察組40 11.67±2.12 14.27±2.34 13.24±2.26 21.75±3.22對照組40 10.21±2.03 12.13±2.15 10.56±2.10 18.16±3.14 t 3.146 4.259 5.494 5.048 P 0.002 0.000 0.000 0.000
2.2 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活動、身體活動、限制行為和管理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WHOQOL-BREF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WHOQOL-BREF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心理活動 身體活動 限制行為 管理行為觀察組 40 12.25±2.14 24.87±3.12 15.14±2.33 13.06±1.86對照組 40 9.44±2.31 20.95±3.06 13.28±2.52 10.27±2.05 t 5.644 5.673 3.428 6.375 P 0.000 0.000 0.001 0.000
2.3 并發癥 護理期間,觀察組發生心律失常2例、發熱1例、高血壓2例、低血壓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8/40);對照組發生心律失常4例、發熱3例、高血壓5例、低血壓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2.50%(17/4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13,P=0.03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種長期且具有創傷性的治療方法,雖能有效延長患者生命,但并發癥較多,多數患者在長期維持性透析中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3]。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講解與身體狀況的及時檢測,針對性欠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干預及管理[4]。相關研究[5-6]顯示,5A護理模式系統且科學,不僅可以及時解決患者反饋的問題,還可以給予患者及家屬專業的護理指導,幫助患者實現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情緒處理、問題解決、伙伴關系、執行自我管理評分以及心理活動、身體活動、限制行為和管理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林亞妹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如下: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在保證定期健康指導的情況下,還可以持續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追蹤隨訪等,有效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微信交流平臺中開展一系列干預活動,能夠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透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作出相應調整,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