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明,張文強,甘建國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二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413)
為消除海外鉆井作業中各類風險,提高鉆井生產時效,降低勞動強度,保障安全生產,升級安全、安保管理,可通過建立和實施“8S”管理[2]體系和“4零”安全生產目標,進行全面HSE標準化建設實現。
根據鉆井生產需要,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依據使用頻率和生產取用的便利程度對其分類然后定點存放,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做好防雨、防腐、防曬等防護保養處理,定期檢查,便于日后使用。廢棄物品及時回收,減少必要空間的占用和搬家運輸量。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處理如表1所示。

表1 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處理表
現場作業人員根據必需品的用途、類型、貯存方式等分類后固定位置存放,明確存放數量。如根據必需品用途分類存放將現場分為頂驅、鉆臺、泵房、工程、汽配、柴配、繩套等庫房,根據貯存方式可劃分為油品、橡膠、電料等庫房。
制定必需品的三定原則:定點、定容、定量。存放場所、位置固定,擺放規范有序,名稱和型號標識清晰準確。在施工中便于取存,提升作業效率;定期統計數量,結合現場生產需求、采購和運輸周期,實現科學、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態管理。
帶班隊長、營房經理主要負責,指導雇員定期清掃。油污、泥漿、藥品等做好防滲,固體廢棄物、污水、生活垃圾等排放到指定地點,配合好甲方做好后期處理。保持現場作業區、辦公區、生活區和庫房的整潔干凈,為現場作業人員營造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
整理、整頓、清掃是HSE標準化的“行為動作”,清潔則是“結果”。高效的執行整理、整頓和清掃的制度和規范,鞏固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現場作業人員隨時自查和確認自己的工作區域內是否存在臟、亂、差,糾錯除異,養成良好的習慣。
通過長期嚴格執行“8S”管理,按照HSE標準化作業,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8S”管理不但能提高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而且全面推動了HSE標準化建設。
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方針,確保鉆井生產和作業人員的安全。在鉆井作業中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改善不良的作業環境,降低作業風險,提高安全投入和管理,避免未遂事件、安全事故的發生。
1.6.1 人員安全管理
(1)平臺經理高度重視安全,親力親為,以身示范。每天不定時巡視檢查生產情況,設備運轉情況,作業人員的行為狀態。發現設備運轉不良,及時組織進行維護保養;發現雇員工作方式不正確,親自示范,講述正確操作方式,使全體雇員都能掌握工作技巧;發現雇員存在不安全的行為,立即強令制止,并進行教育,現場為雇員召開安全會,講述危險發生的概率非常小,一旦發生將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危及生命,使雇員明白其利害關系。
(2)對管理層人員的安全要求。帶班隊長執行好現場HSE管理,隨時隨地的發現不安全行為,告知其不安全行為可能引發的傷害,并為其示范安全標準操作。識別鉆井施工中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并及時進行消除。相關負責的管理人員要認真對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檢查、復查,做好相關記錄,做好工程、設備、人員的相關安全防范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整改,杜絕“經驗”心理、僥幸心理,造成井下、人員、設備復雜事故發生。
(3)雇員及第三方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嚴禁雇員私自外出,要求第三方作業人員遵守現場各項HSE管理固定,施工前做好各項溝通確認,避免意外事件、事故發生。
1.6.2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
(1)按要求對現場設備維護保養,對存在異常和故障的設備進行維修;停用安全防護裝置不全的設備;更換超出可靠使用壽命的安全設施。如使用中的頂驅進行日保、周保;絞車電機運轉時發生異響,及時排查,消除故障;起放底座和井架大繩,每十口井需進行更換等等。
(2)定期檢查消防器材,失效滅火器及時更換,保證消防水泵正常工作;保證突發情況警報裝置有效;保證急救物品充足,應急包人手一份。
(3)定期對井場使用車輛進行檢查,保證使用性能完好,安全設施齊全。如對皮卡車進行改裝:安裝了防翻架、限速器、備胎、行車記錄儀等,配備急救箱、拖車帶、反光路錐、滅火器等安全設備。
1.6.3 安全班組建設
(1)班前檢查要求帶班隊長和司鉆對重點部位進行檢查,如對剎車系統、防碰系統、循環系統、固控系統、井控系統等檢查,檢查其是否存在異常狀況、損壞、失效,做好班組之間的設備運轉和生產情況的詳細交接。
(2)每班班前會都會針對本班工況,進行JSA(工作前安全分析)和SOP(標準作業程序)講解,告知各種工況中存在的風險和風險控制措施,使中方人員與雇員都能做到安全生產,避免發生傷害。
(3)工作中鼓勵雇員積極辨識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隱患若自己無法解決,及時告知帶班隊長,由帶班隊長帶領人員及時進行整改,從而防止安全隱患造成財產損失以及人身傷害等事故。由于中方人員和雇員語言溝通存在表達差異,通過獎勵措施激勵優秀雇員培訓新雇員,帶領新雇員工作,確保新雇員能盡快迅速勝任本崗位工作,從而新老雇員的安全都能得到保證。
(4)班后會,班組成員總結工作中存在哪些不安全狀況以及發生的未遂事件,討論交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通過分享、討論,提高雇員的安全意識,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
1.6.4 嚴格執行工作許可制度
對于試壓、甩鉆具、電測、清理泥漿罐、方井和井場內動用電焊、方井內割套管等作業要嚴格執行工作許可制度,采用誰作業誰提出工作申請。平臺經理、帶班隊長參與風險識別,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通知到相關崗位人員;帶班隊長負責指導作業者識別風險、監督作業者是否正確地執行了風險消減措施,作業完成后是否執行了關閉程序。
1.6.5 應急演習,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不定期組織現場作業人員進行井控演習、防火演習、急救演習、撤離演習,通過演習,不但使中方人員和雇員都能掌握溢流、井涌、井噴、火災、急救、撤離等突發事件時的應急響應,而且提升了全隊人員的安全應急反應能力。如發現作業人員從高處跌落,疼痛難忍,應第一時間發出2S-6S信號,駐井醫生聽到急救信號后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檢查救護,而非其他人員盲目地去攙扶挪動,避免因救助措施不當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不定期抽查現場人員對應急信號的掌握情況,檢查警報設施的完好性,保證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速度。
1.6.6 加強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針對中方人員,我隊每周都會定期組織中方人員學習平臺經理周檢表內容,不但平臺經理知道周檢表檢查項,全隊中方人員都要求掌握,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通過學習,更好地消除施工中的安全不達標,以及人員的違規違章操作。針對雇員,我隊都會定期搜集一些鉆井施工中違章操作和鉆井安全事故的視頻和圖片,通過播放講解,使雇員都能設身處地地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杜絕工作中的不安全行為,及時消除設備的不安全狀態。
1.6.7 提高安全投入,力保安全生產
(1)為保證鉆井施工安全,每口井完井之后都要求對下井鉆具進行檢查,對于損壞的鉆具及時送修,絕不因大量的檢測修復費用而繼續盲目使用。
(2)定期采購消防器材,對于壓力不達標,年久失效的滅火器、老化水龍帶及時跟換。
(3)井控設備更新換舊,確保所使用的BOP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提前做好更新計劃。
(4)定期檢查井架防墜落裝置、安全帶,已失效的及時更換,以確保高空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勞動保護用品配備齊全,并要求現場作業人員規范穿戴好勞保用品,防止作業中因防護用品不全而造成各類傷害。
1.6.8 安全激勵,鼓勵全員參與HSE管理
鼓勵雇員發現安全隱患,提高雇員的安全意識。對于有重大隱患發現的和建議措施采取后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的員工,分別給予現金獎勵,并作為年度安全獎、優秀員工候選人。這一制度實施后,大大提高了員工交接班上崗前的安全隱患排查意識,也為員工自己在崗工作期間掃除了安全隱患。
避免零件、配件、設備庫存過多,按消耗速率規劃采購量,消除重復采購,通過修舊利廢、改革創新、避免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1.7.1 修舊利廢
利用現場有限的設備和材料,修復損壞的設備,使其恢復正常使用。通過在工作中不斷摸索,機械師發明了活塞膠皮更換器,為廢舊活塞盤根更換活塞膠皮再利用,不僅節約了材料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1.7.2 改革創新
針對現場設備的局限性和不實用性,結合實際需要對其進行改進,并做好安全防護裝置,使其達到更高的使用價值。為了滿足現場需要,我們將一臺普通高速離心機改成了變頻離心機,利用現有的閑置設備使其可以調速使用,實現了更好的鉆井的需求。
由于海外鉆井施工區域可能存在部落武裝沖突、恐怖襲擊、綁架等風險[3],因此加強安保建設,做好日常防范十分必要。首先確保現場通信暢通,井場建設防御設施達標,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制定應急預案,日常做好突發事件應急演習,使現場的每個人都熟知發生突發事件,如何處理。
(1)要求Security每天清點駐守士兵數量,若發現士兵配備不足,立即向甲方反應,保證現場士兵配備符合要求。
(2)要求士兵站崗,通過瞭望臺提前發現周圍異常情況。若發現異常情況,如周圍居民圍攻井場、其他部落沖擊井場等,立即鳴槍示意,拉響警報器、警鈴,所有在外工作人員撤回室內,鎖好三道門鎖,等待援助。
(3)對休假返回現場的作業人員和外來人員,如上級檢查領導、運輸車輛司機等進行體溫檢測并登記,做好記錄。若發現其體溫過高,體態特征異常,休假返回現場的作業人員進行隔離觀察,外來人員禁止進入井場,防止其攜帶疾病傳染現場作業人員。
(4)營房均采用10mm厚鋼板做防彈處理,門采用三道門鎖,每個房間都配備電鈴,每個人都配備應急包,以應對突發事件的防御和撤離。
通過“8S”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完善,實現“4零”安全生產目標即安全零事故、人員零傷害、環境零污染、設備零修理。
(1)}安全零事故:針對各種鉆井工況,工作前都做好危險辨識,風險分析;工作中標準操作,杜絕“三違”行為;工作后反思改進,樂于分享。
(2)環境零污染:廢棄油料、鉆井液藥袋、桶、振動篩篩布、套管護絲、礦泉水瓶回收,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到指定垃圾坑、污水溝,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3)人員零傷害:加強新雇員的井隊、班組、崗位三級培訓教育工作,激勵優秀老雇員帶領新雇員工作,全員在工作中,力爭做到“三不傷害”。
(4)設備零修理:工作中,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日常使用工作,根據設備設施的可靠使用壽命,定期更新換舊,避免因設備修理而降低生產時效和影響日費。
現場執行“8S”管理的目的是實現HSE標準化建設,降低設備故障率,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有效地預防事故和生產對員工造成職業危害[4],提高人的修養,實現鉆井作業的高效、安全、標準施工。在HSE標準化建設中,不斷地通過PDCA循環,即P(計劃)→D(實施)→C(檢查)→A(改進),查缺補漏,不斷改進、完善海外鉆井現場“8S”管理體系,提高HSE標準,力爭實現安全零事故、人員零傷害、環保零污染、設備零修理的安全生產目標,全面實現HSE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