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富陽分局 周 陽 馮 穎
為破解新增工業用地增長瓶頸,有效盤活低效用地,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所需,杭州市富陽區以低效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為切口,探索“低效認定—日常監管—改造升級、合作招商、轉讓出租和政府收儲”的低效用地“一定一管四路徑”盤活新模式,將認定、監管、盤活等環節納入全周期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實現政企雙方共贏。截至目前,該區第一階段試點地塊鹿山街道18 宗860 畝低效工業用地,預計在不新增土地規模的背景下產值及稅收可提升3~5 倍。
成立低效用地數字化改革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制訂“6+1”低效工業用地管理辦法明確各部門職責。由區經信局負責對低效工業用地企業進行改造升級審核;區商務局負責對低效工業用地進行合作招商;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富陽分局負責對土地交易和明確為政府收儲的低效工業用地進行審批;鎮街負責與企業簽訂履約監管協議并到期考核,形成低效認定、盤活再開發、履約監管從分段式割裂管理到全流程、全方位、全透明的“一網通”多跨協同辦理。
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企業生產經營以及用地的具體情況,在以往政府收儲為主的盤活模式上,推出三條企業自主盤活新路徑:一是改擴建和零地技改,通過增加生產線或者技術升級,提升生產效能和管理效能;二是合作招商,引進高新產業鏈或研發平臺等,提升綜合競爭力;三是二級市場轉讓,政府對企業、產能把關,符合條件的允許入市交易。構建低效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系統,實現系統自動按“實”推薦盤活路徑,企業按“需”自主選擇再開發方式。以富陽區鹿山街道為例,低效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系統精準為企業提供工業用地的政策法規、信息資訊、低效盤活業務辦理等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完成低效工業用地改造升級3 宗,轉讓出租2 宗,合作招商4 宗,政府收儲9 宗。
對通過改造升級、合作招商、二級市場轉讓出租三條路徑進行盤活再開發的低效工業用地,鎮街與該工業用地的用地企業簽訂履約監管協議并上傳系統。履約協議到期后,鎮街根據系統數據對各項約定指標進行考核。考核通過的恢復為正常工業用地;考核不通過的認定為低效工業用地,并進入下一個低效盤活循環。突破過去工業用地低效狀態無人管的短板,解決企業對低效工業用地盤活的路徑不明、手續多、審批散、周期長等問題,實現“一塊地、一件事、一輩子”全業務閉環管理。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取向、因地制宜、運作規范”的原則,全面打造公平交易、自主改造、服務有序的低效工業用地處置模式,主要分為兩個階段(試點+推廣),目前以鹿山為試點,對內部數據資料進行收集。匯集2018 年以來鹿山街道110 家企業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最新遙感影像數據、畝均稅收等數據1118 條,全門類、全地域、全流程實現數據入庫,以“地企一張圖、地企一張表、績效一本帳”為載體,實時呈現企業土地利用強度、投入產出水平、用地布局等情況。同時,形成“紅黃綠”三色工業用地狀態一張圖,紅色為低效用地,黃色為盤活中狀態,綠色為已盤活,有效解決低效工業用地數量不清、分布不明、提醒不及時等問題。截至目前,發布紅色預警27 條,黃色預警11 條,綠色預警8 條。
構建低效認定規則庫、盤活路徑規則庫、成功經驗庫。定期對每一塊工業用地進行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產業、低畝均稅收、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等低效規則的匹配,符合低效規則的認定為低效工業用地。系統中的盤活路徑AI 基于盤活路徑規則庫、成功經驗庫數據,綜合低效工業用地低效原因、用地面積,企業所屬產業、規模、產值、稅收等條件為企業智能推薦最優盤活路徑。企業可登陸浙里辦服務端口獲取“政策服務包”“盤活路線清單”等資料,并通過專人服務開展低效盤活,實現精準施策。
縱向打通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浙江土地二級交易市場、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在線平臺3.0 等平臺,實現省、市、區、鎮、企業五級協作。橫向打通規劃資源、經信、發改、商務等部門數據壁壘,實現合作招商、改造升級、政府收儲、轉讓出租等盤活工作一體化辦理。如富陽區鹿山街道浙江曜銘科技、杭州必潤新材料、杭州東南吉通網絡等企業,通過低效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監管服務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審批,一體化完成改造升級。下一步,杭州市富陽區將根據鹿山街道試點成果,在全區逐步推開,穩步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數字化改革。
針對以往對低效工業用地監管的權責不清、環節不明、處置無序等問題,已全面完善工業用地低效認定、盤活再開發、履約監管等要求,進一步理清企業與政府、部門與部門各層級、各單位對低效工業用地的互動管理職責。
出臺《富陽區低效工業用地認定及處置辦法》《關于嚴格規范工業用地使用權出租管理的實施細則》《關于盤活低效土地招商引資的獎勵政策》等“6+1”政策,明確低效認定處置、出租管理、二級市場交易管理、招商引資獎勵、非標準地工作指引、工業用地收儲等領域實施細則和政策獎勵,打破富陽區低效工業用地盤活領域政策空白現狀,為工業用地盤活與監管提供途徑和抓手。
統籌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牽引企業主動參與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政府騰籠換鳥雙方共贏。如:在零地技改上,可對新投入的技改試點給予3%~20%不等的設備投入補助;在區外新引進符合該區重點扶持產業導向的非用地項目,給予最高可達50 萬元/年的租房補助;對區外新引進(或新設立)符合該區重點扶持產業導向的企業,對企業土地廠房轉讓產生稅收形成區財政貢獻的給予專項資助。此外,明確低效用地企業不能享受涉企政策獎勵,倒逼低效用地企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