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路徑。自2020 年“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已經完成了碳達峰碳中和的頂層設計,建立了“1+N”政策體系,制定了中長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推進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編制實施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重點從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期為相關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
(1)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開展考核、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工作體系和技術規范,并發布了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具有一定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基礎。然而,隨著各行業對碳排放核算數據的需求顯著提升,當前國內碳排放核算體系數據更新偏慢、核算口徑不一、基礎排放因子滯后等一系列問題也開始凸顯。今年8 月,國家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完善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機制、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等重點工作任務,將出臺并實施一系列區域、行業企業、產品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與標準,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立科學核算方法,系統掌握碳排放總體情況,將為統籌有序做好“雙碳”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基礎保障。
(2)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綠色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公眾普遍認可自身行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把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促進綠色消費不僅要在消費各領域全面深度融入綠色理念,而且要通過綠色消費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科技創新發展,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完善綠色消費相關政策和技術服務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市場管理機制,通過多渠道、多元化、多媒介的宣傳方式不斷增強全民節約、低碳、生態環保意識,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以綠色消費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綠色生產是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實施工業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的一種綜合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隨著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我國持續出臺多項促進生產方式綠色化、低碳化的政策法規,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轉型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新目標。建立現代化綠色制造體系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在綠色生產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設符合綠色生產需求的人才隊伍,大力培養綠色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綠色生產體系創造安全穩定可靠的內外部環境,持續推動我國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4)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要手段,也是綠色低碳發展亟須突破的瓶頸。我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儲能、轉化、輸電、消納等環節尚未形成協調穩定的運行機制,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尚未達到可開發量的10%。此外,綠氫制造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術尚未解決成本高、應用場景單一等關鍵問題。因此,面對我國“雙碳”戰略的緊迫性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必要性,需要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加快部署一批減碳顛覆性技術攻關,培育建設一批綠色技術創新基地,推動設立一批低碳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專項,教育培養一批實用技術創新人才,全力打造一批國際先進綠色低碳制造業集群,加快推動電氣化與智慧電網、光伏和風能發電、氫能、CCUS 等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推廣。
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長期任務,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我們和《中國環境管理》編輯部共同策劃推出了“綠色低碳發展”專題,邀請相關單位和專家學者圍繞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開展探索研究。翟明洋等構建了污水處理行業溫室氣體核算模型,并應用于國內典型污水處理廠評估其減排潛力。劉曉宇等構建了城市碳排放責任核算模型,并應用于東北地區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差異性分布特征。劉金良等構建了食物部門的混合生命周期評價模型,核算并比較各類食物系統的完全水資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楊俊峰等闡述了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主要進展,并提出了今后發展的重點方向和對策建議。賈子奕等分析了我國CCUS 技術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具體可行、互促互利的CO2轉化利用模式。這些研究從不同側面為支撐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參考,我們期盼以此為契機發掘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持續為我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探索可行路徑。
1.2.3 X線診斷標準 腸壁黏膜下方存在透亮樣小泡樣子陰影,漿膜下表現為環樣以及半環樣、條樣陰影,證實為腸壁積氣。門靜脈下方顯示:從肝門朝向肝內走形樹枝樣透亮陰影,證實為門靜脈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