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老英雄張富清于2022年12月20日在武漢因病去世,享年98歲。張富清的名字直到3年前才進入人們視線。2019年9月17日,張富清正式獲頒“共和國勛章”。極少有人像張富清那樣,在戰場上不懼生死立下軍功,在和平年代絕口不提,只是埋頭工作。如果不是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他塵封63年的赫赫戰功可能會一直隱瞞下去。
硝煙彌漫 九死一生
當時間回到1948年11月西北野戰軍猛攻陜西蒲城永豐鎮那一天,人人都會感嘆攻城之艱難。張富清還記得,部隊從下午四五點開始發起進攻,但久攻不下,死傷無數。永豐戰役,關系到能否徹底打敗胡宗南集團,關系到能否解放大西北,進而支持淮海戰役。戰事膠著,必須要上突擊隊!
? 24歲的張富清雖然參加解放軍只有半年多,卻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突擊隊員了。當年6月,他在壺提山戰役中帶突擊隊炸毀一座敵人碉堡;7月,在東馬村,他帶突擊隊掃清外圍,占領碉堡。人人都知道,這個小伙子專挑最危險、最艱巨的戰斗任務。
? 70多年后,當他在悠長的午后回憶起年輕時的心境,只記得一個信念:“我想入黨,想向黨靠攏,所以每次戰斗前都報名參加突擊隊。”
? 永豐城前,炸碉堡的突擊任務就這樣交到了他手上。入夜,張富清帶著兩名戰士向永豐城摸去。三人各背四五十斤重的裝備到了城墻下,“必須往上爬,手指頭全是血,摳著城墻爬出來的,也不覺得痛,只知道要爬上去才能完成任務”。70多年光陰沒有抹去張富清的記憶,他還能想起那一夜的點點滴滴。
? 張富清的右耳在戰場上炸聾了,牙齒也因為炮彈落在身邊而全部震掉。但當時,他顧不上這些,第一個跳進城。當他貓起身來想尋找戰友時,卻被敵軍發現,幾把刺刀頓時圍了上來。張富清下意識地端起槍掃射,趁亂打死七八個敵人,突出了重圍。
“我趕緊往前跑,其實也是爬,趴得很低,爬到了碉堡跟前。”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張富清匍匐在地,試圖挖開土層埋炸藥。哪知碉堡前的土層相當夯實,一雙手根本挖不動。他急中生智,解下刺刀刨出一個坑,然后把8枚手榴彈捆在一起,拔掉火線,碼在坑里,壓上炸藥包,再在土層堆上增加重量。做完這些,張富清才趕緊跑開,只聽見轟地一聲,碉堡炸飛了。
“第一個碉堡炸開后給了我很大信心,我沿著城墻跑,跑到第二個碉堡前,用一樣的方法把這個也炸了。”來不及喘口氣,張富清就遭遇到了敵人。幾個回合下來,他的子彈打光了,“我就用敵人的槍打”。每一分鐘,都是生死存亡的考驗。
? 張富清堅持下來了,等到部隊攻進城找到他,已經天亮。“到這個時候,我才覺得筋疲力盡,爬都爬不動了。”癱倒在地時,張富清才發現自己渾身是血,頭頂劇痛。他想起來,跳下城墻突圍時,他像是被人猛擊了頭頂。這時一摸腦袋,他才知道子彈擦過,頭皮被削掉一大塊,流到臉上的血都已經干了。死神擦肩而過!
“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已經很幸運了”
? 在硝煙彌漫的戰斗歲月中,張富清跟著部隊從陜西一路打到新疆,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彭德懷同志曾經拉著我的手說‘你是個好同志’,王震同志親自給我戴過軍功章……”張富清從來沒有向家人提及這些榮耀的瞬間,他的《報功書》,他的“人民功臣”獎章,他的立功登記表,都收進了一個破舊的暗紅色皮箱里。
? 大兒子張建國帶記者去找這個箱子時,先小心地問過父親能不能看。“這是他的寶貝,我們從小就不讓碰,也不知道箱子里到底有些什么,還是你們媒體報道了,我才知道箱子里有軍功章。”張建國一邊拿箱子一邊問母親孫玉蘭:“媽,鑰匙在哪兒?”
? 箱子打開,泛黃的《報功書》上滿是歲月的褶皺,但“在陜西永豐城戰斗中勇敢殺敵”“特等功”“實為貴府之光、我軍之榮”等字跡依然清晰如昨。張富清不說話,眼里閃著光。
? 過去的60多年,他選擇深藏功與名,只做“自己該做的事”,以至于兒子都不知道他是戰斗英雄。
? 1955年,當國家需要軍人學習新技能服務地方建設時,張富清收起軍功章,含淚告別軍營,申請去了最艱苦的地方。他從來不知道湖北來鳳在哪里,不知道來鳳的山有多高、路有多遠,只聽說這里很窮,他就來了。
? 妻子孫玉蘭還記得,因為路途太遠、工作太忙,整個1950年代,他們只回過一次老家,“路上要走四五天”。從地圖上看,這里是湖北的“牛角尖”,與四川、湖南交界,是土家族的聚居地。
? 張富清就帶著妻子在這人生地不熟的“牛角尖”上扎下根來。他沒想過條件好不好的問題,只是想著“建設需要”,就這么一直干下來了。從糧油所到三胡區,再到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張富清經歷過一些跨度很大的崗位。
老同事董香彩至今都佩服他用不完的精力和始終投入的工作狀態,評價道:“他的奉獻精神,沒有人能做到。”可是,張富清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
他說這話時淚流滿面,反復告訴記者:“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已經很幸運了。我還活著,還能有什么要求?”張富清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默默奉獻了60多年。
只有“新的戰斗任務”能說服他
? 從2018年12月退役軍人信息搜集工作中發現張富清的英雄事跡到2019年獲得“共和國勛章”,他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但當記者來到張富清家里時,仍然有感動直擊心底。軍功章的故事,張富清藏了近70年,他從不以英雄自居。
? 60多年來,張富清把這些戰傷連同軍功章一起藏在心底。如今,他卻要向蜂擁而至的媒體一次次講述,因為這是“新的戰斗任務”。
? 2018年底,當媒體記者第一次找到張富清時,他一口拒絕了采訪要求。在他心里,戰斗經歷和工作經歷“只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革命軍人該做的事情”。面對媒體的一再要求,二兒子張健全只好去“哄”老人:“這是組織上來人了解情況,是公事公辦。”張富清的故事這才首次被湖北當地的媒體報道出來。
? 在報紙上看到自己名字的張富清一下怒了,問兒子:“不說是省里來人嗎?咋還見報了!”最后,還是媒體記者支了招:告訴老爺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跡講出來,讓媒體宣傳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給黨和人民作的新貢獻。
? 這個理由勸服了張富清,從此之后,他把接受媒體采訪當作完成“新的戰斗任務”,無論多累,也沒有半個不字了。
? 大音希聲,唯有最堅定的信仰、最質樸的情懷才能書寫張富清的名字。他如此稀有、如此珍貴,用行動捧出了一顆赤子之心。
? 英雄,一路走好!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