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坤
隨著連花清瘟熱銷引發關注,吳以嶺也走入更多人的視野。吳以嶺是以嶺藥業掌門人,也是連花清瘟的研發者。他是企業家,是醫生,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醫天才
? 1949年,吳以嶺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父親吳世升是河北省故城縣小有名氣的醫生。吳以嶺從小“浸泡”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快展露了自己的醫學天賦。
? 因學校停課,吳以嶺的高中生涯斷斷續續,時常在家自學。那時,他時常捧著家藏的中醫典籍,起初還只是為了消磨時光,沒想到后來竟慢慢“鉆進去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他幾乎看了個遍,越看越有味兒。
1977年恢復高考后,他抓住時機復習功課,最終考上了河北醫科大學的中醫系,然后又攻讀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首批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后,他回到燕趙故土,從事心血管一線診療工作,一干就是10年。在此期間,他逐漸摸索出一種治療心血管病的藥方。但因這個藥方含有大量蟲類,引起業內廣泛討論。很多老專家對方子產生質疑,吳以嶺給出的理由是“張仲景也曾運用蟲類藥”。
? 1989年,吳以嶺研制新藥成功,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面作出突破。此后,他又研發了治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處方。有港商主動找上門來,表示愿意為他投資或與他合作,但前提是,必須先把他的科研成果拿到境外驗證、注冊。吳以嶺拒絕了。
? 眼看著合作這條路走不通,吳以嶺決定“下海”自己干。1992年,吳以嶺騎著一輛破自行車,背著一個舊人造革黑皮包,走進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遞交了開辦醫藥研究所的申請。半年后,他相繼成立了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附屬醫院(河北以嶺醫院前身)和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黃帝制藥廠(以嶺藥業前身)。當時,吳以嶺的拳頭產品是通心絡膠囊,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在以嶺藥業早期發展中,通心絡膠囊“居功至偉”。
? 時間來到2003年,“非典”在國內肆虐。吳以嶺在公司組織了防治“非典”會議。他認為,“非典”屬于中醫“瘟疫”范疇。據此,吳以嶺提出了一個宣肺泄熱的中草藥配方,采用連翹、金銀花、板藍根、貫眾、藿香、紅景天等清瘟解毒,這就是現在的連花清瘟。不過,待連花清瘟問世,“非典”已接近尾聲。
陷入爭議
? 吳以嶺隨即切換賽道,瞄準了更廣闊的感冒藥市場。他以“大市場在感冒,大機會在流感”的市場策略為指導,對連花清瘟的配方進行改造。2009年3月,隨著甲流疫情蔓延,國家衛生部對公眾發布了第一版《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連花清瘟位列中成藥首位。與此同時,吳以嶺也沒忘記自己的醫生身份。他汲取中醫典籍營養,不斷探索創新,逐步構建起“絡病理論”的大廈。同年12月2日,中國工程院對外公布了院士增選結果,吳以嶺從449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48名新院士之一。
? 近些年,圍繞著吳以嶺和連花清瘟,也有不少議論。《中國中醫藥報》曾在2004年的報道中寫到,以嶺藥業在短短15天內完成了連花清瘟“提取、濃縮、干燥、成型”等生產工藝。此后多年,各家媒體大多沿用此說法。但以嶺藥業發布公告,又否定了“15天研發”的說法,稱其“與事實不符”。至于當年到底用了多長時間研制的連花清瘟,以嶺藥業并未給出確切數字。
? 同時陷入爭議的還有以嶺藥業。吳以嶺素來重視營銷。1997年,他親任公司銷售部經理,通過樹立學術品牌形象進行戰術營銷,一度被稱為“以嶺銷售鐵軍”。2005年,吳以嶺讓長子吳相君掛帥以嶺藥業營銷中心,主持公司藥品市場銷售工作,領導著近3000人的銷售隊伍。與高調營銷相對應的是以嶺藥業不算顯眼的研發費用。據其財報顯示,2019年,其研發支出為3.91億元,銷售費用則為22.27億元,后者為前者的5.6倍。
? 除此之外,據南風窗、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吳以嶺還被質疑“在學術圈搞裙帶關系”。2020年5月,醫學類學術期刊《植物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論證連花清瘟可以顯著縮短新冠患者康復時間,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文章的第一通訊作者名叫賈振華。很快,有人揭開賈振華“刻意隱瞞的身份”。其實,他是吳以嶺指導的研究生,參與了連花清瘟的藥物改良與研發。此外,他還是吳以嶺的女婿,經營著一家以嶺藥業的子公司。
? 在賈振華補交給《植物醫學》的勘誤文件中,他承認了與以嶺藥業的利益聯系,但也強調“并未參與該論文的實際研究或統計分析,不會降低論文結論的客觀性”。
如今,隨著連花清瘟站上風口浪尖,圍繞以嶺藥業和吳以嶺家族的爭議也越來越多浮出水面。2004年,吳以嶺曾在媒體面前談到了人生信條:“雄心有多大,事業就能做多大。”如今,吳以嶺和他的以嶺藥業一起登上高峰。但面對紛至沓來的質疑,吳以嶺的回應并不多,僅以“以嶺藥業公告”的名義稱,相信“清者自清”。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