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泓靜,彭慧媛
云南位于中國的西南邊陲,呈山地高原地形,氣候立體,動植物種類繁多;數千年來,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25個少數民族與漢族同胞一起在這里創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便誕生于此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在向中國乃至世界觀眾傳播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和民族團結進步圖景,在觀眾心目中樹立美好的云南和中國的文化形象、陶冶觀眾的藝術情操、滿足觀眾的審美娛樂需求和帶動相關地區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其中,尤為亮眼的是誕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 《五朵金花》《阿詩瑪》,分別以云南大理白族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和當時的云南路南石林地區彝族撒尼支系古代神話故事為題材,以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富于個性色彩的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如詩如畫的鏡頭語言,充滿民族特色的音樂、舞蹈和場景,分別以喜劇和悲劇樣式,充分展現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和反抗階級壓迫、勇于與強權作斗爭的時代主題,凸顯了少數民族百折不撓、敢于斗爭、堅持不懈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和善良、真誠、勇敢、樂于助人的美好品性,呈現出少數民族地區旖旎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因其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而在省內外和國內外廣為傳播。《五朵金花》在世界上46個國家和地區放映,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的最高紀錄,所到之處觀眾絡繹不絕;《阿詩瑪》改革開放后獲準公映,在全國引起轟動。其藝術影響力經久不衰①1960年,《五朵金花》導演王家乙在埃及開羅舉辦的第2屆亞非國際電影藝術節上獲得最佳導演銀鷹獎,女主角的飾演者楊麗坤獲最佳女演員銀鷹獎;1995年該片獲得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電影 “騰龍獎”故事片紀念獎;2000年在全國 “百年最佳影片”評選活動中,該片成為十大影片之冠。1982年,《阿詩瑪》獲西班牙桑坦德第3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同年,楊麗坤被評為 “全國十大最佳女演員”之一;1995年該片獲得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電影 “騰龍獎”故事片紀念獎;該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20世紀的經典作品之一,享譽海內外。,成為電影藝術的經典作品,也帶動了大理和石林旅游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進入21世紀以來,盡管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升,在國內外頻頻獲獎,卻走不出小眾藝術的怪圈,無法進電影院線去獲取票房,因而也就陷入生產無法良性循環的境地。時下,政府、創作者、經營管理者如何共同發力,促進少數民族電影的發展,值得我們進行探索。
在這里,我們分三個時期對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發展歷程進行一番回顧。
云南少數民族電影誕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 “十七年”時期。彼時,出于新生人民政權鞏固、邊疆民族政策的宣傳等要旨,其一出場,便帶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好在在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尤其是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方針的提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獻禮影片拍攝過程中所力倡的電影藝術的創新性表達和對少數民族電影所給予的相對寬松的創作環境,使得這一時期的大多數云南少數民族電影能夠將那一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表達與藝術性、民族性和娛樂性有機融合,從國統區、解放區走來的中國電影界新老電影藝術家和電影藝術工作者們,再加上各地來到彩云之南扎根的軍旅作家和云南的文藝工作者們,在很多時候,依舊能夠從現實生活實際出發,遵從一定的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來進行創作,并對其時保存依舊完好的云南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進行深入的開掘,創作了 《山間鈴響馬幫來》《神秘的旅伴》《蘆笙戀歌》《五朵金花》《阿詩瑪》等一批戲劇性結構的電影藝術作品,“這些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發揮政治功能的同時,也發揮了藝術功能、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這些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繼承中國傳統美學精髓的同時,也吸納好萊塢經典電影的表現手法,并學習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表現技法……”②彭慧媛:《導論》,載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3頁。在這一時期里,云南還沒有自己的故事片制片機構,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主要由省外電影制片廠操刀完成。
云南少數民族電影成長于改革開放后的新時期。彼時,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社會文化也開始轉型?!鞍殡S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伴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我國經濟得以發展,文藝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打破 ‘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錮,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受到極大重視;國際上各種文化思潮涌入和碰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等電影流派引入我國,我國紀實美學和影像美學風潮形成,這一切,無不影響到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云南少數民族電影也有著這些方面的追求;與此同時,以消減深度為特征的大眾文化、消費文化也入侵我國,良莠不齊的少數民族題材娛樂片開始產生”③彭慧媛:《導論》,載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其時,中國電影體制改革實施,有的促進了電影業的發展,有的收效甚微;再加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和美國大片入侵,令中國電影業腹背受敵。這一時期,我們實施“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和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致的電影精品生產“九五五零”工程的國家戰略,第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昆明舉行時舉辦了少數民族電影論壇,云南實施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區域文化治理方略,于是,這一時期 《孔雀飛來阿佤山》《相約在鳳尾竹下》《孔雀公主》《青春祭》《相愛在西雙版納》《金沙水拍》《彝海結盟》《太陽鳥》《蘭陵王》等少數民族電影相繼誕生,這些少數民族電影,繼續進行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承繼,充分調動傳統和現代及它們相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弘揚主旋律精神,進行多元價值觀探索,并在滿足大眾審美娛樂需求上下功夫。在這一時期,云南本省擁有了國營和民營兩支隊伍進行少數民族題材故事片的創作生產。
21世紀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興盛于全球經濟一體化運行,中國進入又一個文化轉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里,中國加入WTO,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提倡 “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和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速。經濟全球化勢必裹挾文化全球化而來,在這一進程中,一種商業同質文化在不斷侵蝕著我們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從而使其文化持有者深感自己文化所受到的威脅,因此,中國設立國家、省區、市、縣的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美國強勢電影威脅中國電影生存,為此,國家廣電總局出臺 《關于加快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頒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以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助力。其時,國營電影制片廠投身集團重組,民營影視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綻放活力。在如此利好環境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外影片并沒有把我們的國產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國產影片提高質量和水平,2012年起,中國電影市場成長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在這一時期里,我國諸多電影發展條例和電影產業促進法中都有促進少數民族電影發展的條款,并啟動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我省則實施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方略,對少數民族電影的拍攝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省內外電影藝術家和電影工作者相繼拍攝的 《婼瑪的十七歲》《石月亮》《花腰新娘》《怒江魂》《馬背上的法庭》《俄瑪之子》 《遙遠的諾鄧》 《走路上學》 《紅河》《背上歌聲去遠方》《碧羅雪山》《索道醫生》《戎肯》《傣鄉童話》《情比天高》 《布依姑娘》 《米花之味》 《迷失的彩虹——古墜歸來》《云上石頭城》等少數民族電影回歸和弘揚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觀念與藝術、技術的繼承與拓展,實操市場和產業的探路,進行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藝術與商業的對話?!雹倥砘坻拢骸秾д摗?,載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5頁。在這一時期里,云南民族電影制片廠參與的云南電影集團成立,云南民營影視機構快速增長,它們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在其發展的每個時期里,都有其高光時刻,但是在當下卻面臨發展的困境,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在創作方面,還是在投融資和發行放映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難題需要我們去正視。
在筆者看來,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當下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兩個方面的問題,是制約其進入院線的瓶頸問題。
首先,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觀賞性高度契合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較為匱乏。
進入21世紀以來,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呈現出藝術電影一枝獨秀的狀貌。“中國入世以后,在全球化視野下,在一個更為開放的發展格局中,進入又一個社會轉型期,各種新思想、新思潮不斷涌入,一些人類共同關注的命題和所要解決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地涌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社會價值、人生價值取向亦呈現出一種多元狀態,而這一時期誕生的《婼瑪的十七歲》《知子羅》《背上歌聲去遠方》《這兒是香格里拉》《碧羅雪山》《阿佤山》《轉山》 《戎肯》 《葉妲》 《米花之味》《云上石頭城》等云南少數民族題材的藝術電影,在這一全新的語境中,以一種多元社會意識形態的視角,以不拘一格的豐富鏡像語言,來對其進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因而頗具人文和藝術價值?!雹谂砘坻碌龋骸对颇仙贁得褡咫娪鞍l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155頁。這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因其較高的人文價值在國際上頻頻獲獎;但在電影院放映時,卻難以獲取票房,或者根本無緣進電影院。而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觀賞性高度契合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卻極度匱乏,僅有 《紅河》 《狼兵吼》等為數不多的能夠做到這四性有機結合的片子,在國內外院線、電視臺、網絡上映,收獲了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收獲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其次,少數民族文化的文化藝術資源未得到更為廣泛和深入的開發利用。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云南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節慶、服飾、建筑等云南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源源不斷地被運用于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中,但少數民族的神話故事、史詩等,卻極少被開發利用——其中,取材于少數民族神話故事的只有 《阿詩瑪》 《孔雀公主》等為數不多的幾部,但它們所獲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卻十分亮眼。除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較好的藝術表達基礎外,這些少數民族的神話故事、史詩等還最適合用于創造銀幕奇觀。
進入21世紀以來,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因其極難進入院線放映,因此,一直存在著投融資、發行放映的困境。
首先,從投融資的角度來說,少數民族電影在當代成為小眾藝術,是典型的小成本制作,不需要花資金重建場地、邀請流量明星、制作特效等,相比起娛樂價值高的商業電影,其院線經濟來源可以用 “無”來概括和表述,因此,其陷入了投融資的困境中。
其次,從發行方和院線的角度來看,雖然很多少數民族電影獲獎無數,口碑絕佳,但許多發行公司和院線對少數民族電影是否能夠獲取票房還是有很大顧慮的,不愿過多介入此類影片的發行放映工作。對于電影主創人員來說,大多數少數民族電影是一種文化責任的藝術表達;而對于院線的經營管理者來說,電影就是一個經濟項目。院線需要獲取更高的收益,自然必須拉長收益更多的商業大片的檔期,許多少數民族電影往往只能 “一日游”,甚至根本進不了影院上映。這種有價無市的局面無疑會使導演產生挫敗感,而其后的創作也不知不覺受到市場、投資等諸多牽制,創作不再自由,質量無法提升,如此的惡性循環便造成了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很難通過院線進入普通大眾視野的困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就誕生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在傳遞我國各個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和人類共有價值觀、傳播中華民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形象,滿足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省內外和國內外觀眾的審美娛樂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政府、創作者、經營管理者合力促其發展的新思路。
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未來發展進程中,來自政府層面的支持至關重要,政府在投融資、創作、民族文化保護、發行放映等方面的支持,可以為少數民族電影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助力其走出困境。
首先,在投融資方面,政府應采取投資、引導企業融資、放寬融資貸款條件、加大獎勵力度、設立少數民族電影拍攝專項資金等政策,來促其發展。政府應將劇本基礎好,將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觀賞性有機熔為一爐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納入資助計劃,扶持其生產。與此同時,政府應引導相關企業,投資參與其生產。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放寬其貸款條件,將銀行資本引入其生產。對于已拍攝完成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精品力作,政府應加大獎勵扶持力度。
其次,在創作方面——對于有一定基礎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劇本,政府應組織來自政府電影管理部門、民族宗教事務部門、電影創作界和學界、院線公司和電影院的領導和專家們對其進行 “會診”并提出修改意見,以敦促主創不斷修改,促上述四性統一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大片及優秀的云南少數民族藝術電影的誕生;與此同時,政府應對電影主創人員深入故事誕生地的采風活動給予支持并提供幫助,以助他們創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云南少數民族優秀的電影藝術作品。
再次,在民族文化保護方面,政府應在當下國家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頒布、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格局中,加大少數民族神話、史詩等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力度。
最后,在發行放映方面,對于上述四性有機結合和能夠進入院線上映的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優秀之作,政府應力推其進入院線公司發行、進入院線放映,并助其以規模宣傳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未來發展進程中,來自創作者的創新思維,是能夠為其插上騰飛的翅膀的。
1.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高質量大片和藝術片創作要常變常新
首先,要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觀賞性有機融合的高質量大片中進行新技術的加持。新技術的運用是推動電影向前發展的有效動力,在這樣的影片中進行AI、VR、5G、人工智能等媒介技術的加持,從而使受眾在豐富的視聽體驗中去感知這些少數民族影片所傳達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接納影片中少數民族人物形象的精神氣質、欣賞其所營構的奇特民族風情,向省內外乃至國內外觀眾講好中國故事。
其次,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藝術片要不斷切準當下的時代脈搏。隨著科技的發展,少數民族同胞們開始向往城市里便捷、新奇的生活方式,現代化加快了少數民族人們的觀念變化;而城里人開始逃離讓人焦慮、缺乏情感寄托的城市,逐漸關注到民族地區淳樸、簡單的生活。應該利用電影這一媒介對其進行 “雙向”反映,讓觀眾不僅通過少數民族電影看美景與民俗,更要通過這樣的少數民族電影來舒緩觀眾在現代城市快節奏生活中所產生的焦慮情緒,引導其建立正確的民族文化認同觀。由此,少數民族電影的藝術片才能持續走向省內外、國內外舞臺。
2.要進行民族文化資源的廣泛和深入開發
首先,要繼承以往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傳統,在進行其故事情節建構、人物形象刻畫和場景設置時,應更多地有機融入音樂、舞蹈、服飾、節慶、建筑等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元素,以凸顯其民族文化特質。
其次,要更多地對云南少數民族的神話故事、創世史詩等進行開掘,在承繼其原有的奇特故事、豐富的人文內涵、獨具民族精神氣質的人物形象、充滿異域特色的場景的同時,進行充滿想象力和科技感的創新性表達。
在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未來發展進程中,來自其經營管理者的文化責任擔當和有針對性的經營,對于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獲取至關重要。
在經營管理方面,省內外電影投融資、發行、放映者要本著一種承繼民族精神、建構人類共有精神家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及文化藝術創新性表達和創新性發展傳播的文化責任擔當,參與到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的運營中來,并通過良好的經營管理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事實上,隨著觀眾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擁有上述四性表達優長的少數民族高質量大片和一些優秀的少數民族電影中的高質量藝術片,如果能夠對準目標觀眾群 (如普通觀眾、喜歡藝術電影的觀眾)運營得好的話,是能獲取一定經濟效益的。
如今,在文化強國、文化強省和電影強國的格局下,云南少數民族電影需要探討政府在投融資、創作、民族文化保護、運營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舉措賦能其發展,創作者進行高質量內容的拓展和新技術的加持、民族文化資源的廣泛深入開發利用,經營者在投融資、發行、放映等方面文化責任擔當與經濟效益并舉等其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在新時代里,為云南電影事業和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并帶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