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歌
國畫藝術作為傳統的繪畫模式,其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與傳承中漸漸構成了獨特的語言藝術與表現形式??梢哉f,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國畫是一塊瑰寶,留存至今的經典國畫藝術作品非常之多。在創作國畫藝術的過程中寫生屬于重要環節,其有效地推動了國畫藝術創作的展開。寫生是古代畫家所深切關注的創作手法,藝術創作中把它視為重要步驟,并且在長期創作中形成了一套生動、有效的寫生手法,極大地推動了后世繪畫創作的發展。伴隨繪畫語言的豐富以及理論的發展,加之人們品位的提升,將更高的要求拋向了國畫藝術創作,并且藝術家也更加重視寫生手法,把它視為藝術創作質量提升的關鍵。對此,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方面內容,本文就寫生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價值及方法展開論述與探究,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國畫藝術創作的發展奠定基礎,并提供相應的方法支撐。
大量的寫生為國畫創作積累了較多的素材,豐富了創作者自身的情感,進而能夠把國畫作品更加生動地創作出來,可以說,在國畫創作與發展中寫生的作用顯著。
在國畫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為了獲得優良的畫面質量,創作出來優秀的作品,寫生的作用很關鍵。有效利用寫生,創作者能夠強化自我觀察力,在創作期間更準確地把控事物變化規律、本質特征等。從而在頭腦中生成充裕的信息資料,進而利用創作語言、繪畫技巧將藝術創作一氣呵成,真正實現下筆如有神。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畫竹是他所擅長的,其筆下的經典作品多數都與竹有關,這就得益于寫生,經過長時間觀察“竹”這一事物,從而將充裕的形象資料存儲于腦海之中,通過長時間仔細地揣摩,加工與處理“眼中之竹”,進而達到“胸有成竹”的目的,之后再利用高超的繪畫語言與創作技法讓其真正成為自己的技能,有機融合主客觀,藝術和現實相交融。石濤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他注重寫生,又不拘一格,通過深入觀察自然現象,借景抒發情感,在景中融合情感。
就繪畫藝術來講,創作者的審美情趣、社會閱歷、生活場景以及自我修養等都會對自身的創作風格產生影響,通過大量實踐形成的藝術作品更具鮮明個性。國畫藝術中的山水畫屬于其重要組成部分,畫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內,使得他們創作的作品也在風格上存在差異。比如,在北方生活的畫家其描繪對象多集中于描繪雄渾的峻嶺崇山;在南方生活的畫家,把錦繡山水風光作為描繪對象,可以說,他們所創作的作品都源于長期的體驗和觀察,與平時的寫生息息相關。例如,黃筌是五代時期的畫家,他在宮廷中任后蜀宮廷畫師四十余年,由于在宮廷內長期生活,奇花異石較多,因此畫風富力工整,與宮廷的品位正好相得益彰。其中,同時代的畫家還有徐熙,他主要是生活在鄉村,經常游玩于田野之間,因此他的繪畫創作對象集中在了蟬蝶蟲鳥、蔬果花竹等方面,其野逸的畫風同黃筌宮廷畫風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在畫家的藝術創作中,寫生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其生活體驗最直白的手段,可以說,畫家創作風格的形成直接受到寫生的影響。
不同時代的繪畫藝術作品其藝術特征也不盡相同,映射著不同時代的審美與精神。通過對國畫藝術發展歷程的回顧可以發現,不同時代下所創作的國畫藝術在構圖、筆墨語言、風格以及審美特點方面都存在差異,既表達了不同時期國畫藝術的發展情況,又反映了所創作藝術作品的時代審美與精神。借景抒情是中國畫創作的一大亮點,注重情景交融,在相同景物面前不同創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也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中國畫藝術表現出了多元的發展態勢,當代畫家學習與借鑒古代畫家寫生手法,并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優化與完善繪畫技法,創作了很多迎合時代審美、時代精神突出的作品,在新時期有效地推動了國畫藝術的進步。在以往的山水畫創作中,林泉之心大多蘊含于畫家內心之中,一種虛懷澄靜的審美胸襟與態度被傳遞了出來。在當代山水畫作品創作中,畫家往往通過山水的秀麗景色來表達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這是一種時代審美與精神的展現。傳統人物畫創作中,他們所繪出的人物虛靜無為,而放眼當代,畫家筆墨之下的人物是開放自由、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不論是山水、人物畫,抑或花鳥畫,在當今時代都在不斷發展與變化,這種變化同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息息相關,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在新時代環境下,新的活力與生機開始出現在國畫藝術中。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重要來源,藝術創作以生活為源泉,因而當今畫家創作的國畫作品時代特點鮮明。寫生能夠誘發創作,是畫家深入社會、體驗與感悟生活的重要方法,利用寫生積累經驗與素材創作,在生活中萃取養分,進而獲得啟發與靈感。所以,國畫藝術創作離不開寫生的支持,寫生能夠多維地影響國畫藝術創作。
寫生的時代性顯著,這是從畫家的現實生活與外部社會環境角度來講的,此外,伴隨不斷完善的繪畫理論以及多樣化繪畫語言的出現,國畫創作藝術中的色彩、筆墨、構圖等都有所改觀,單一地通過臨摹或可對不同年代人、物造型特點進行掌握,然而這樣卻無法透徹地理解其時代審美與特征。在體現差別性、時代性方面,寫生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寫生能夠感受古今差異,能夠創作出迎合時代審美、反映鮮明時代特征的作品。
縱觀古今,畫家在繪畫領域有所成就的,大部分都在寫生方面下了大功夫,他們利用寫生進行自我創作能力的鍛煉與強化,從大自然與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把思想情感與自然的美感融合起來,從而靈巧地在作品中利用筆墨語言進行傳達與表現。在長時間的寫生創作中,畫家獲得了很多感悟與體會,認識到繪畫藝術創作同現實生活關系密切。荊浩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畫家,在創作山水畫作品時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他在太行山隱居期間,創作了很多以太行山為題材的山水畫,在現實中他通過觀察山體的不同形貌與部位,進而從整體上把控了山水的自然規律,大山大水的境界在其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感染力與表現力豐富。由此可知,創作國畫藝術要以寫生為途徑,對創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
國畫藝術學習中寫生與臨摹都是重要的手法,借助臨摹能夠對傳統繪畫藝術精髓進行深入了解,對各種表現形式進行學習掌握,而利用寫生則能夠促進繪畫造型能力有效提升。長期的寫生對畫家獨特的感知力與觀察力的培養意義重大,這兩種能力又是形成造型能力的前提,是創作能力形成的關鍵要素。基于客觀事物的結構、色彩與形體,畫家從整體角度入手有序地對其進行安排與組合,在將整體客觀物象形態凸顯出來的同時,使其在畫面上更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利用寫生,畫家能夠客觀、直接地感受物象以及其在不同方位與角度的變化,為今后的藝術創作打好基礎。
國畫藝術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套表現手法,后人在借鑒、學習、繼承以及創新中加快了國畫藝術的發展步伐。比如,創作人物畫的手法、創作山水畫的皴法等都值得當代人學習和借鑒,在當代國畫藝術創作時,畫家站在前人的肩上學習傳統繪畫藝術語言與技法,并不斷在創作實踐中創新,使得國畫藝術作品的藝術語言與創作技法愈發豐富。通過對古今畫家的了解能夠發現,他們中很多人不僅筆墨技法高超,而且文化藝術素養也很高。當然當代國畫創作者不能完全沉浸在古人的技法與思想之中,要在實際生活中萃取養分,不斷創新,重視寫生環節,從而導致所創作的作品內容匱乏,感染力不足,無法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繪畫藝術注重藝術風格與個性,這是與他人藝術創作相區分的重點所在,藝術風格與個性的塑造并非立竿見影,是畫家經過時間的磨煉逐漸在實踐中構成的獨特創作技法,以及對物象特點的理解與認識,并基于此通過相應的個性化符號去展現與表達。寫生對個性符號的提煉幫助巨大,對形成藝術個性、藝術風格影響顯著,畫家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從對生活的感悟與體會入手,與自身的主觀情感結合,把客觀物象通過藝術語言轉化成欣賞價值與審美價值豐富的圖像符號,進而將作品個性化特征展現出來。
國畫創作中寫生的作用不容忽視,而如何將寫生有效應用到具體創作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行嘗試,對此,本文從以下兩方面展開研究。
寫生在國畫藝術創作中的融入并非是對客觀物象的單純再現,而是與本身的主觀感受結合,通過繪畫語言來創造和表達藝術,實現客觀景物和主體精神的交融。寫生應把繪畫藝術放在首位,而并非如實地再現、照搬所見物象,寫生過程與藝術創作的過程一致,通過藝術處理和加工技巧令平凡的具象或者個體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實現“抒胸中逸氣”,達到借意造境的目的。比如,在山水畫創作中,創作者把握了樹木和山石形態等要素,并非利用筆墨在紙上直接再現眼前的山水景色,而是通過眼前的山水景色加入情感表現為創作內容增添意境。寫生在山水畫中的應用并非是對自然表象的表現,也是在對自然山水風光描繪的基礎上對創作者主觀意境的抒寫,展現其精神世界,進而達到借物抒情的效果。
中國畫藝術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發展至今,其文化內涵深厚,呈現了多樣化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國畫藝術中山水畫最為典型,其與風景畫不同,主要是因為山水畫有其程式化藝術表現語言以及特有的形式,國畫創作中筆墨皴法為基本表現手法,為歷代畫家總結、萃取、發展而構成與流傳下來的,意蘊和形式美感獨特。國畫藝術寫生中融入主觀情感固然重要,然而也不能忽視筆墨皴法的運用,需要創作者在對古代畫家筆墨皴法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前提下融入更多的情感,找尋筆墨語言和客觀事物的融合點,靈活有效地運用筆墨表現方式藝術化地勾勒與描繪客觀物象,進而將創作的表現力最大限度地提升。
總之,在國畫藝術創作中,寫生不但使創作者通過深入觀察積累了創作經驗,鍛煉了筆墨技法,還促進了創作者個人風格的形成,進而推動了現代創作與傳統創作的融合。生活中的藝術創作資源可謂是取之不盡,作為當代國畫藝術創作者要深刻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意義,并在實踐之中有效落實,要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為必修課,通過不斷地寫生在生活中汲取營養,將內心情感和客觀物象有機地結合進來,促進國畫創作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