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平
中國寫意花鳥畫憑借托物寄情的寫意性、筆墨意境創作的書寫性、空白背景虛實相生的空間靈動性等特色的風格,在世界畫壇獨樹一幟。趙梅生的寫意花鳥畫因保持傳統特點和畫作立意構圖新穎等優勢特點,格外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文主要對趙梅生寫意中國花鳥畫的形式特征進行闡述,希望對現代化花鳥畫創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參照和借鑒的作用。
趙梅生,山西聞喜人,1926年出生。從教50余年,從藝70余年,曾參與創辦太原畫院,任太原畫院副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美術家協會理事。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趙梅生》等多種專題畫集。曾三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趙梅生中國畫展》,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國內外專業機構收藏。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的“優秀人民藝術家”稱號、中國文聯授予的“從事新中國文藝60年”榮譽稱號,榮獲“國家美術教師”金質獎章、山西省四化建設特等功等榮譽稱號。
趙梅生的繪畫作品筆墨嫻熟,技法全面,重內涵,富新意,造型生動,兼具傳統和創新,立意和表現手法均不落前人俗套,充分展現了自身獨特的個性與面貌。其繪畫創新點體現在對生活始終保持著較敏銳的感受力,善于觀察與捕捉生活中瞬時閃現的美,在生活中激發藝術靈感,促使其繪畫作品不乏生命的活力與清新的氣息。趙梅生善于運用不同的繪畫語言來表現不同的審美感受,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與寄托,使其藝術精神外化,也是藝術追求與人生追求的濃縮與結晶,真正做到了人畫一體。如作品《鳥潮》,本著“我行我素,力求獨創”的特立獨行精神,將朝霞展翅競飛的鳥群抽象為筆墨符號,朝氣蓬勃的感受更加強烈。畫家通過提煉概括與組織筆墨,讓作品的“氣”“意”較濃,體現了寫意花鳥畫的典型特點。趙梅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內心的思想情感通過畫作深入傳遞,引導欣賞者透過物象表面看到本質。趙梅生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程式、造型方法相對獨特,粗放簡括的用筆恰到好處地呈現禽鳥的形象和生態。相較于對物象的細節描繪,更注重對神韻的捕捉,使其筆下的禽鳥動靜結合,富有活力與神采韻致,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與情感共鳴。[1]
各種形態塊面的對比構成,利于強化畫面的張力、整體感,也是極具現代感的特色處理方式。趙梅生的寫意中國花鳥畫打破了三維時空的限制,利用無限自由的空間去揮灑,虛實運用以意為之,促使形式的發展更加充分。
首先,在對比構圖中,趙梅生常采取十比一的大對比構成方式,通過懸殊的對比,營造出大聚大散的畫面效果。通過大對比的構成展示出整體關系,多與少都力求精確講究,簡約與豐富的整合恰到好處。“以一當十”的構圖特色,強調整體關系的營造,作品中的擠、壓、堵、塞手法以及疏、散、空、靈等手法有機整合,保持著協調統一的關系,使畫面的結構更加緊湊、嚴謹、視覺沖擊力強、主題鮮明。除此之外,也善于利用三七開的構圖方式,從畫面三七部位斜插而入或組成S形的構圖模式。枝干縱向布局,或橫貫畫面,或構成圓形于中心布局,善于在傳統構圖之大忌中尋求創新點,反其道而行,以求絕處逢生,近似于潘天壽“造險”“破險”。
其次,在點線面結構的大對比中,筆墨濃淡和粗細極具特色,線的對比更加突出。如利用三角形組合構成樹葉,突出植物的豐茂感。如作品《南海拾貝》,群鷗展翅的垂直造型向前有節奏地穿插排列,與海平行涌動的畫面效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將群鷗抽象為黑點的符號,作為線的組合對比,極具自然生態的動態感,也具有突出的形式美感,意境超然物外。
中國畫的章法多樣,故趙梅生注重對常例中構圖的創新,不模仿傳統折枝花卉的習慣結構,其作品多以靜物多的方幅為主。利用“堵、塞、擠、壓”的創作手法,取齊諸器物的底線,聚塞諸物象,填滿空隙,通過壓扁花枝造型突出其拙勁,整體造型的凝聚之勢躍然紙上。除此之外,將物象營造如圓石等團狀的造型,圖案的秩序感更強。引入先進的點線面組合方式,將直立的花草頂端聚攏為球體、金字塔結構或圓圈,將花瓶等低端概括為方塊等形狀,追求對稱的同時,更注重對比中的變化,近似蒙德里安式的冷抽象結構。趙梅生寫意中國花鳥畫的結構板實中見生機,章法富有圖案感、雕塑感、整體感,造型純化,和諧統一地造就了作品的新穎性,與其受傳統文化熏陶形成的個性修養等方面的影響也不無關系。[2]
趙梅生作品對畫面常用黑的塊面組織形式,運用黑的塊面構成整體框架結構。利用三角形、方形、圓形等形成黑白灰的大對比,這成為其用色重要的構成因素。黑墨可用作物的具象,也可以是意境構成、畫面形式所需的形,或是空白,即虛實中“虛”的應用。黑可通過黑色墨塊襯托主題,突出畫面的重點,也可以是黑色的主題。濃淡相宜的墨塊是抽象構成的設計元素,不是指具體物象或暗面,在畫中用作不同形的表現,可以是點線,也可以是無形等。如在《神追古韻》系列作品中,對構成元素“黑”的應用更加突出,突出了傳統文化的凝重厚實感,更極具現代形式美感。應用現代化的構成方式,實現了現代審美形式表達與古典的有機整合,藝術現代感呼之欲出。在色彩的運用上,趙梅生不強調朱砂、石綠、石青等顏料價值的體現,更注重色彩的豐富性、色彩感、色調美等美之元素的體現。如《葵花》《紫浪泛春》等作品,用調得很熟的“灰色”與墨色融為一體,構成協調統一的色調美,給人以豐富的色彩美感。
在欣賞趙梅生的畫作時,無論是素雅妍潔,還是大彩鋪陳,都是安靜的,浮華與燥氣感弱,能夠讓觀者獲得心靈的凈化與情感的陶冶,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通過畫作賞析,能夠給觀者更多悅目賞心、心氣平和的觀賞體驗。究其原因,在于趙梅生的藝術經歷坎坷,嘗盡了生活的艱辛,造就了其剛直不阿的人格和創造奮進的精神。趙梅生始終將健康陽光的情態融入筆墨,讓整體畫面感呈現出激情創造、熱愛生活的張力,積極的心態為藝術創作融入了旺盛的創造力,契合當下大眾的審美水平,能夠讓觀眾獲得積極向上和熱烈的精神感染力,傳遞正能量。
花鳥畫的形式特點突出,其中立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作品中的意為靈魂、內在美,意的新奇性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整體視覺感受。趙梅生對繪畫對象的情感象征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立意頗富文思。善于將觀察對象的特征表現抽象地融入作品中,以贊美高尚的精神品質。現實生活中的枯萎現象,都是其創作藝術方面的奇想、創作的靈感,使其作品極具人情味、生活性。趙梅生寫意中國花鳥畫的創作,注重對“遷想妙得”藝術思維的發揚,體現出自身對新時代的藝術感懷,也是藝術的浪漫和機智,讓其筆下的花鳥世界極具妙趣。正是這種“遷想妙得”的藝術思維,使其作品的夸張感、詼諧感更強,促使其作品的思想性、內涵性更強。但實際上,繪畫作品藝術價值和魅力的展現,不限于夸張手法以及造型與事物之常態,還應體現在對事物之常理的超越,從角度、構想等方面發現創新點,促使藝術的內在美得以充分發揮,達到畫外畫、味外味的創作效果。
趙梅生的畫風豪邁開張、老辣沉著,尤其是其苦心經營創作的濃烈奔放的梅花圖備受矚目。趙梅生的繪畫之路從漫畫家起步,也是造就其花鳥畫詼諧等特點的主要原因。其中國畫的創作實現了中西方藝術美和技法的有機整合,本著包容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整合繪畫藝術,受到各方面的滋養,造就了其迥異時流、縱橫捭闔的花鳥畫創作風格。文人墨客對梅蘭竹菊等品格精神的理解是現代人所達不到的高度,與其趨吉避禍、自身仕途愿景和精神品質等心理特點相結合。趙梅生筆下的梅花,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梅花傳神的寫照,融入了自身的藝術追求和人生追求。趙梅生描繪出的梅花形象,與“無意苦爭春”“寂寞開無主”等其他人筆下的梅花形象不同,趙梅生筆下的梅花千姿萬端以氣勢取勝。從“人品即畫品”的角度分析,其梅花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凡的成績,與趙梅生自身較高的人文修養不無關系。對于趙梅生梅花作品的欣賞,不僅需要觀察到其筆下的梅花,更應該讀出其胸中的梅花,以深入了解趙梅生的藝術追求與精神品質,也充分表達了其對自然生命的熱情贊頌,可體會到其對堅強意志品格的謳歌。趙梅生的梅花都是花團錦簇的,沒有單枝獨開的,畫面的熱烈感、凝聚感更加強烈。
趙梅生筆下的其他花鳥作品同樣熠熠生輝,如臨風拒霜的菊花,映日含笑的玉蘭花,藍霞似錦的紫藤花等植物;如一試天高的翱翔雄鷹,靜默如仙的獨立松鶴,悠游自在的戲水紅鱗等動物。新老題材搭配,洋溢著旺盛的生命熱情與活力,能夠讓觀者深入體會到其洋溢著的精氣神。
趙梅生的大寫意畫作注重內涵品質又自出機杼。創新是其藝術創作的最可貴之處。趙梅生所創立的寫意花鳥畫等作品,在借鑒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自身對現實生活的生動感受進行生發與傾訴,作品給人動人移情、和煦柔美的整體感受。趙梅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與活力,與其深受花鳥精神的感染不無關系。趙梅生將自身的藝術靈感化作色彩和筆墨,吞天吐地、噴薄而出的神采,是其寫意花鳥畫的精髓所在。趙梅生從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作品中學習造型方法,并不斷吸收營養,在此基礎上思考創作原理。除此之外,對民間藝術保持高度的熱愛,善于從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中獲得啟發。加上趙梅生踏實的作風和勤勉的態度加持,使其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能夠穩中求進。趙梅生善于求教于古人,在作品臨仿中體會國畫的技巧與觀念,加強對筆墨功力的深入把握。摸索性的研究適合其自身素質和性格的繪畫語匯。在長期的實踐中其創作風格與技法更加成熟,從而達到不凡的境界。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托物寄情的特點突出,是創作者意象傳情的媒介,更利于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趙梅生注重花鳥畫寓興表現、托物寄情等特點的體現,但又不完全傳承以往賦予松竹梅蘭以社會屬性的通俗表現,注重以新畫材表現獨特的思想內涵。如作品《夢筆生花》,描繪一支如椽大筆,筆尖飽蘸墨汁,筆桿上落棲兩只吉祥鳥,用金黃的灰色調花卉背景相襯,促使趙梅生的情懷與理想得以充分體現。
筆墨的書寫性是寫意花鳥畫形式的靈魂,而趙梅生創作的寫意花鳥畫作品,憑借韌性和剛勁有力的線條搭配,實現了自身思想情感和中國精神的凝聚。點彩潑墨是書法用筆而為,與平刷浮于紙表的平板色塊存在諸多不同,筆墨的精神美、形式美更加突出,也是趙梅生深厚基本功的直接體現。趙梅生對傳統筆墨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在從教從藝多年經驗積累的支撐下,熟諳畫法,又不墨守成規,整合新的藝術營養,形成極具特色的筆墨風格。趙梅生的花鳥畫作品線條蒼勁,氣脈深厚,收筆迅捷,落墨灑脫。其干練老辣的筆墨與創新性的筆墨語匯、噴點法特技等,從不給人以“制作”性代替書寫性的感覺。趙梅生以畫為本,以題寫部位為輔,利用題款與鈐印突出畫面構成的整體感。如作品《瓶梅》的題款,在花瓶的沿邊題款,題款形同瓶的花邊紋飾,漢語拼音字體等于瓶的底部,既似瓶的紋飾,又起到連接瓶的兩側之形的作用,此行字與花瓶則形成了相互協調統一的畫面感,筆墨的收集促使畫面的感染力更強。漢語拼音組合的橫向感,是漢字效果不能比擬的,也充分體現出了趙梅生思維的開放性。
趙梅生寫意中國花鳥畫的筆墨語匯新穎,表現觀念極具現代氣息,用色與構圖突破傳統之禁忌,正是這“我行我素畫花鳥”的決心與意志,推動其注重向創造新的中國畫理念的趨勢過渡,開創了屬于自己的畫風,引領了中國畫的新時代審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