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平 崔鳳義
新時期,我國群眾文藝繁榮發展,各種群眾藝術形式、藝術內容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緊跟時代特點,與時俱進發展群眾文藝是各地群眾藝術館的主要責任。尤其是面對新媒體等多種傳媒方式的興起,各種藝術思潮、創作觀念的影響,我們群眾文藝創作者也在不斷創新、博采眾長,吸收各類文化的長處,堅守群眾文藝根本屬性的同時,也在堅守群眾文藝創作的三個維度——堅持人民群眾的創作立場、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繁榮群眾文化,創作出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時期群眾文藝創作更富有多樣性,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其創作目的、藝術形式、藝術內容等屬性都具有群眾性,群眾文藝要堅持群眾立場,要堅持立場維度,要姓“群”。
根據《群眾文化概論》中對群眾文化的定義可知,其是人民群眾自發組織進行的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學藝術為主要載體的社會現象。通過群眾文化的定義可以知道其根本屬性有五大特征:(1)群眾文化的行為主體是人民群眾;(2)群眾文化的進行方式是自發組織的;(3)群眾文化的目的是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4)群眾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化的;(5)群眾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因此,群眾文藝的根本屬性就是發源于人民群眾、反映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社會現象,所以,群眾文藝要姓“群”。
群眾文藝是廣大群眾自行開展的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動,因此,群眾文藝要堅持人民群眾的立場,就是要以廣大群眾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面貌為中心,進行文藝創作。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迎來大發展大繁榮,但這并不意味著群眾文藝的受眾和反映的主體發生了改變,群眾文藝依然要以廣大群眾為中心,反映現實生活中群眾的生活百態,通過這樣的文藝創作能引起群眾參與群眾文化的興趣,也能使相關部門側面了解群眾的生活面貌或存在的問題,以便于讓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群眾解決相應的問題。例如,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多次舉辦農民廣場舞大賽、農民才藝大賽等賽事,不限制參賽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讓廣大農民擁有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吸引了一大批對此感興趣的農民群體來參與到活動中,在群眾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這就是從群眾立場出發,為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而舉辦的文藝比賽。總而言之,群眾文藝就是堅持群眾立場,以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降低準入門檻,給每個人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由于廣大群眾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新時期的群眾文藝創作要堅持以群眾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維度。群眾文藝創作要表現群眾生活、堅守文藝審美標準、弘揚中國精神,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創作維度。
“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這說明群眾文藝的創作源泉是人民群眾。人民從來都是作者是否替人民發聲、是否夠資格稱為“人民藝術家”的唯一判斷者,即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和文化。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堅持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一創作導向,在2020年初,通過自媒體平臺發起了吉林省抗疫題材文藝作品展播活動,共21部文藝作品,實實在在記錄了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和生活,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原創歌曲《姜娜,楷模的力量》就深深體現了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首作品展播之后,更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堅定了人民取得抗疫勝利的信念。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文藝作品應該以歷史為依據,以廣大群眾為藝術形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了解群眾生活,以此為依據進行文藝創作。文藝創作形式多種多樣,但理念只有一條:扎根人民群眾,反映人民群眾生活面貌。例如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就是以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后的歷史為故事背景,圍繞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生活經歷展開對兩個人命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歷史環境下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百態,深刻揭示了個人發展與時代發展、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關聯。再如松原市群眾藝術館自2011年以來,其發展也是由廣大群眾推動的,群眾積極在館里進行劇場演出、聲樂訓練、各類舞蹈排練等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松原市群眾藝術館文藝工作的順利開展。廣大群眾在享受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各類資源的同時,也在創造松原市群眾藝術館的歷史。
文藝作品是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僅能夠給人們精神慰藉,還可以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覺悟,塑造正確的三觀,文藝是人們更深刻了解世界的途徑。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國家一級編劇楊璽平老師創作的快板《姜娜,永遠的豐碑》,深刻地表達了對已逝的黨員干部姜娜同志的緬懷,吹響了讓廣大群眾向姜娜同志學習的有力號角,通過這一文藝作品,有力地堅定了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使廣大群眾深受鼓舞。《姜娜,永遠的豐碑》也被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評為“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優秀作品。
新時期,伴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而來的是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藝創作的鑒賞力也不斷提高,不再滿足于傳統文藝的內容和形式,從而通過新的媒介了解新的文藝作品。無論群眾對文藝的興趣愛好如何改變,但群眾始終是文藝作品最大的受眾。文藝作品的價值是通過群眾接受程度來實現的。離開人民群眾,文藝作品就是空中樓閣,失去了生命力。同樣,文藝作品脫離了群眾,也就難以存活。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在創立之初,就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辦館理念,為松原市廣大群眾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藝、以文會友、以藝會友的平臺,充分滿足了松原市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了松原市群眾業余生活,提高了群眾生活品質。廣大群眾與松原市群眾藝術館之間成為相輔相成的關系,群眾藝術館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作品,實現了人民群眾與藝術館之間的互相促進和發展。
群眾文藝要體現群眾生活,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群眾生活中尋找創作源泉,要真正走入基層,了解各行各業群眾的生活和工作,通過觀察群眾的生活和工作找到一些文藝創作靈感,從而進行文藝創作,這些靈感往往能夠反映真實的群眾生活面貌。在中央電視總臺舉辦的“誰是舞王”中國廣場舞民間爭霸賽中,吉林省松原市群眾藝術館的原創作品《關東人》就突出表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其創作者徐闖老師說:“既然藝術源于生活,那么就應該把人民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包括人物形象的刻畫、動作的描寫、語言的形象,都要在藝術表現中體現出來,這才是完整的作品,所以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我首先就考慮了要把關東人勇敢、真誠、善良、豁達的優秀品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時,徐闖老師在編排這部作品時,采用將蒙古族、滿族、漢族以及山東鼓子秧歌等舞蹈元素相結合,才把這部作品完美地展現在了全國觀眾的面前,憑借這一作品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原之舞”廣場舞隊獲得了全國亞軍。一部好的文藝作品的呈現,不僅僅在藝術形式上要創新,還要在藝術表現、藝術元素上下功夫,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一部作品是否與觀眾的欣賞形成了共鳴,是否讓觀眾產生了情感共鳴,這些都不容忽視。群眾文藝作品要體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帶給廣大群眾希望和憧憬,讓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完善人們的人格,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創作的文藝作品主要就是反映群眾生活的,例如2020年5月份舉辦的“健康生活·悅動吉林”詩文朗誦比賽,其中一部作品《我的弟弟》就是根據真實事件創作出來的一部非常貼合實際、貼近生活的力作。朗誦者聲情并茂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很多觀眾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舉辦詩歌朗誦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廣大創作者不斷創作原創作品,并把好的作品呈現給廣大群眾。參賽者要創作與健康生活相關的詩歌作品,并有感情地朗誦,這樣更容易表現創作者對生活的情感,也能夠有更豐富的感染力。
群眾文藝創作要堅持文藝審美標準,是因為群眾文藝始終屬于文藝范疇,文藝要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審美意象,沒有審美的文藝作品不能稱之為文藝作品。這里所謂的審美,其實是人類發展歷史中形成的道德標準和美學標準。群眾文藝創作的前提是正確的三觀,如果三觀不正,就會影響群眾的三觀,給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后果。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群眾文藝創作要堅持美的尺度、美的規律,要求文藝作品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要符合主流審美標準,要給人視覺和心靈上的享受。在追求美的同時,有些作品能讓群眾心靈震撼,給群眾精神啟迪。比如,松原市群眾藝術館楊璽平老師創作的詩朗誦《為逆行者點贊》,此作品一出,就讓聽眾淚流滿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作品不是僅僅有好的審美就可以的,更是結合了當下的環境,融入了與群眾達到共鳴的心理元素。這部作品榮獲了吉林省總工會“抗擊疫情勞動閃光”征文大賽三等獎。這說明文藝創作要有正確的價值追求,只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滿足群眾審美需求的作品才是成功的文藝作品。
群眾文藝首先要具備中國精神,文藝作品在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時,更要富有正能量,這就需要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具備實踐經驗以及心得體會,還要有大愛精神。2020年松原市群眾藝術館文藝輕騎兵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率先敲響了松原市抗疫戰鼓的第一聲。館內國家一級編劇楊璽平老師第一時間創作了音舞快板《眾志成城抗疫情》。筆者作為聲樂輔導干部,也很榮幸地參與到排練中,經過幾天忙碌的排練和錄制,這部作品更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并迅速推廣。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就是說文藝創作要反映時代精神,給予當代人一定的精神力量。
當今社會需要文藝工作者為弘揚中華文化精神進行群眾文藝創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地融入文藝創作。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落實黨的文藝方針,圍繞大環境,宣傳時代精神,努力書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激勵全國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松原市群眾藝術館2020年1月20日開展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用精彩的文藝演出和貼心的文化服務給基層人民群眾送溫暖,傳遞黨的聲音與關懷,使得基層群眾備受鼓舞,在工作上更加有干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不平凡的事,為中國的繁榮富強貢獻一份力量。
在文藝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背景下,群眾文藝創作面臨諸多問題,例如部分文藝創作流于形式,難以深入生活反映實際問題,未能反映群眾真實生活面貌等,違背了群眾文藝創作的三個維度,喪失了群眾基礎,使得群眾文藝的發展遇到瓶頸。而松原市群眾藝術館則遵循著群眾文藝創作的三個維度,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排練演出場地,為人民群眾展現自我提供平臺。同時積極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舉辦各式各樣的群眾文藝活動,提高群眾文藝審美,弘揚時代精神,讓松原市廣大群眾如沐春風,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了當地文化建設,也極大地推動了松原市經濟的發展。
群眾文藝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所以應該堅持群眾藝術要姓“群”的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原則。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更應該始終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創作態度和創作理念,時刻牢記創作要扎根群眾、扎根生活,把群眾放在心上,創作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藝作品,以優秀的作品打動人、鼓舞人,努力踐行文藝工作者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