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的方式方法、整地規范、種植密度和基肥施用等方式方法不科學,導致桉樹的成活率下降,生長受到影響,同時許多農民盲目增加桉樹植株密度,由于過度密集,使得桉樹林光熱吸收不夠,影響樹木生長,蓄積量達不到平均水平。基肥的施用也很重要,但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肥料調配不當的情況,盲目施用桉樹專用肥不能滿足桉樹的實際需要,容易造成元素缺乏以及生長緩慢的現象。
由于林地租賃困難,交通是造林中的一大問題,廣西地區以山地、丘陵、石山等地形為主,交通十分不便,并且道路建設難度較大,導致林業交通運輸成本不斷攀升,尤其是在苗木運輸、伐木、化肥生產等方面,都需要擴建道路來提高生產效率。
對人工種植桉樹林來說,其與天然林存在一定的差別,國內外有關研究指出,人工林中的生物種類相對天然林較少,特別是脊椎類動物,并且種植地區土壤中的生物種類也較少。盡管如此,人工種植桉樹林中也能滿足多樣化生物生存發展,比如,廣西林業部門對桉樹林生物種類實地調查分析發現,桉樹林中存在100多種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也超過了80多種。這說明桉樹林能夠為其他生物生存提供環境,但是效果比天然林要差。近年來,國內學者對于不同生長年齡的桉樹下的植物多樣性進行全面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是桉樹隨著存活的年限的增加,其對應的林中物種的豐富性和生物多樣性指標均呈現下降的趨勢。此項研究證實了學者所猜測關于桉樹林種植對生物多樣性負面影響的問題,即桉樹的種植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由于桉樹成長的速度很快,周期性很短,在桉樹的生長過程中不僅僅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并且會大量吸取土壤中的養分,因此桉樹的種植,會導致該片土地當中的營養和活性大大降低。產生該問題的原因有以下2個,第一是因為桉樹的周期性短,生長的速度太快,吸收并且消耗土壤當中的大量營養,因此桉樹會極大程度降低土壤的活性,第二是因為桉樹較短的輪伐周期,大規模種植桉樹會導致土壤當中的物理形態以及化學形態發展改變,為了桉樹快速成長,農民盲目施肥,忽視土壤當中問題,從而導致桉樹對山區的改造以及土壤的破壞問題越來越嚴重。
廣西桉樹人工林種植總面積較廣,但是呈現出分散的特點,種植主要以崇左、來賓地區為主,并且較大規模的桉樹林一般都是遠離市區和居民區,很難實現統一管護,管理難度大。
桉樹種植撫育管理是確保桉樹豐產的重要環節,可由于管護意識缺乏,或是操作上存在一些問題,致使當前桉樹撫育管理呈現粗放式,管理效果不佳。桉樹撫育內容包括除草、追肥等項內容,具體操作時,要注意掌握好時機。特別是追肥、除草的合適時機非常重要。廣西8~9月間雜草盛期,如果不及時清除,就很容易搶奪地力,影響桉樹生長,特別是在桉樹幼林期。
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一些桉樹種植可能會嚴重破壞原生態植被,影響林地的可持續發展。在后續桉樹種植發展過程中,林業管理部門必須更加重視桉樹大規模種植帶來的問題,推行科學合理的種植措施,采取科學合理的林地整理及管護方法。平緩的地區應用全墾法,山區則用穴狀法,或者是撫育法,因地制宜使用合理措施。同時,應注意保護林地周圍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減少除草劑的使用,改善森林生物多樣性,減少桉樹種植密度,促進林地綜合利用。
道路建設是促進桉樹豐產林生長的配套措施,道路建設往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與當地居民溝通,避免道路規劃建設引發糾紛,交通建設要以高標準要求進行,注意路面的排水等一系列的問題,加快桉樹林區交通道路建設,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改善廣西地區交通現狀,還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降低桉樹木材資源運輸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桉樹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對桉樹林區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所以廣西地區桉樹種植行業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措施,防止土壤肥力下降。通過接種根際菌株、建立混交林,可以保證和改善桉樹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就桉樹種植行業而言,促進其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在其消耗的養分和施加的養分之間保持平衡。土壤養分流失主要與桉樹林的經營有關,當桉樹砍伐之后,林地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所以,對于桉樹砍伐后,需要補充流失的物質,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并且為了后續種植桉樹能夠順利成長,必須要增加土壤的活性,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營養,讓桉樹有充分的生長環境,同時,因地制宜,考慮土壤養分的需要,鼓勵在不同林區施用不同類型的肥料,確保科學施肥,平衡土壤肥力,促進施肥技術的有效改進,確保土壤肥力的可持續性。
要深入貫徹“青山就是金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加快廣西優質國家儲備林建設十項措施”,積極發展國家森林儲備工程,優化桉樹生產結構,培育混交林,重點培育桉闊混交林,發展桉樹林下經濟,縮短林長。
桉樹種植管理是整個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加強整地管理,整地是為了給桉樹提供合適的生長基礎。因此,要對桉樹種植地區的山體進行全面修整,完成灌溉、干燥、焚燒雜草,并開挖防火分區,防止事故發生;其次,根據地形選擇合適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法。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不影響桉樹幼林的生長,一般采用復墾后挖洞的方法。孔洞尺寸一般為50 cm×50 cm×40 cm。桉樹的種植密度也應根據地形和種植目的采用不同的密度組合,一般規格為2 m×3 m或2 m×4 m,大徑材改良栽培目標適中;最后,強化養護管理。養護管理主要包括施肥、除草和復墾。幼林的生長受到雜草、肥料和水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幼林保護、雜草清除和施肥管理,以幫助幼苗盡快度過生長的關鍵期。第一次除草、復墾和施肥應同時進行,桉樹幼苗周圍的面積可擴大并復墾20 cm。樹木周圍可挖施肥溝,規格一般為50 cm×20 cm×20 cm。施肥比例應科學,一般采用效果較好的桉樹專用肥覆蓋土壤,如果有澆水條件,也可以噴水來幫助溶解肥料,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需要額外追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