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劇了自然環境所承受的壓力,由于自然資源損耗量過大,引發了許多環境問題。目前,中國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提高了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需要高質高效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并把握正確的生態林業發展方向。
森林資源且因氣候條件影響,具備管理不確定性特征。不同地區及管理部門森林資源管理思路、森林資源管理方式均有所區別,若管理觀念不一致,可能會引發森林資源管理沖突問題,進而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新形勢下,森林資源管理占據重要地位,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限制砍伐森林資源,防止森林資源被過度破壞。正確看待森林資源管理的缺陷,基于科學發展的眼光、調整與優化資源管理模式,推動中國林業產業發展。
在林業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采伐指標政策實施林木采伐,但撫育管理相對滯后等問題限制林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促進林業企業經營,應將中齡林、幼齡林撫育管理作為重點,重點關注撫育間伐工作,針對林區間伐條件展開動態監測,待其符合間伐條件,及時下發間伐指標,并由專業人員負責間伐作業。同時,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還要詳細劃分中齡林與幼齡林的管理職責,強化森林資源管理與控制力度。
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應在撫育采伐、低產林改造等相關指標確定后再分配采伐限額,通過此種分配模式增強林木長勢,在保證林木采伐質量的基礎上防止過度消耗森林資源[1]。與此同時,需完善采伐執行制度、采伐通報制度,針對采伐限額給予動態化監控,避免出現無證采伐現象。在采伐限額監管過程中,需加強林木采伐證件發放管理力度,確保采伐許可證合理發放。一旦發現違規發放采伐許可證的情況,需對相關責任人給予嚴厲懲處。
基礎設施是保障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高質效開展的根本因素,在森林資管理過程中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一方面,需要建設林業服務與林業防治相關設施,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成效;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種苗基地建設,基于種子品質,保障林木種苗栽培質量[2]。在建設基礎設施前,專業設計團隊應深入林區,全面勘察分析,明確基建工作開展方向,確立工作目標,保障基建工作開展,奠定森林資源管理的設施基礎。
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不能忽視木材等森林資源經營的監督管理,需要全面監查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林業經營單位,科學優化各單位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防止出現違規經營現象。在木材經營企業監管過程中,應針對未獲得審批、私自經營木材的單位進行嚴格審查,若為正規渠道引進木材,可責令該單位于規定時間內補辦木材經營審批手續。若為非法途徑獲得木材,則應禁止其繼續經營。與此同時,要建立完善的運輸經營體系,調整經營企業發貨制度,增強木材檢驗過程中貨物出入的規范性[3]。在木材運輸過程中,嚴格監查無證運輸行為,從而杜絕違法運輸現象。
森林資源作為生態林業經營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通過合理化、可行性的管理方案設計與規劃,增強森林資源管理的持續性、有效性,充分展現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在森林資源管理方案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構建完善的經營技術體系,細致劃分林種選擇及造林等相關工作內容,進而編制出規范化、全面性的森林資源管理方案。與此同時,還應將天然林保護納入管理方案的重點范疇,以此優化森林種植結構。森林資源管理方案應涵蓋各年度森林資源管理目標及考評依據。若以區域林木總量指標、森林質量指標作為關鍵考評指標,在綜合化指標考查分析后,需進一步優化與調整森林資源管理方案,從而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總量,保障生態林業的長效發展。
為約束森林資源管理行為,需建立科學全面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綜合多方建議、結合實地調查分析結果,深度了解森林資源管理區域實際情況,引入林牧式、林漁式或林工式等多元化的林業管理方式,為新形勢下生態林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4]。完善制度建設,從根本上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成效。與此同時,在林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要加大違法采伐及違規經營的懲治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其給予嚴厲的處罰或刑事責任追究。
森林資源管理是生態林業的發展基礎,同時生態林業發展也是森林資源管理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為此,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需有效協調林業發展模式,提高生態林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打造數字林業,依托先進的科技信息,提升生態林業發展的科學性。以數字林業為基礎,基于市場導向,構建生態林業發展體系,為生態型林業、經濟型林業建設提供支持;二要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加強科研成果落實,制定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驅動科研成果轉向基層林業技術;三要構建科技性動態監測系統,借助科技力量擴大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控范圍,消除監控盲區,穩固生態林業的建設根基。
新形勢下,人們逐步提高了對自然環境的重視程度,生態林業發展存在較多機遇。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開發林業經濟價值,保障林業產業可循環發展。例如林木種植同時可栽培花卉,提升生態林業發展的附加值。在生態林業發展中,還要注重保護與高效利用森林資源,進而實現生態資源的持續優化。在森林資源管理力度加強的基礎上,以生態環境規劃為依據,逐步拓展森林覆蓋面積,增強森林資源的豐富性,以此提升生態林業潛在經濟價值。
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適宜生長的林木品種并不一致,為保障生態林業健康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選用鄉土樹種實施造林,確保林木可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例如側柏、國槐等為甘肅省鄉土樹種,應將此類林木作為栽種重點。同時,要注重于生態經濟林建設,應融合構建特色林與生態經濟林,通過森林旅游業的合理開發為生態林業經濟性提升提供保障。應遵循市場發展規律,最大化提高生態林業的價值效益。此外,還可以建設實施森林公園,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需要提高中幼林撫育力度、科學優化低產林、嚴格開展采伐限額管理、按等級監管林木、加強林區情況考察、優化林業基建工作、健全森林資源運輸經營體系、強化森林資源經營監管、持續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方案、驅動生態和諧發展、構建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嚴格追蹤打擊違法行為。同時,應提高林業發展科技性、驅動生態可持續發展、多元開發林業經濟價值、提高生態林業經濟價值、以鄉土樹種為重點構建生態經濟林,保障生態林業的合理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