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武邑縣農業農村局 蔬菜站,河北武邑 053400
韭菜是時令性很強的蔬菜,在春天食用較好,亦可全年采收。韭菜氣味獨特,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其含有硫化物,能降血脂,對高血脂、冠心病病人尤為有益。
韭菜是我國北方各地的家庭菜肴,尤其是包餃子的主要蔬菜之一。韭菜種植范圍廣,覆蓋跨度大,為我國南北方居民樂見的美味佳肴。但近年來,隨著韭菜保護地栽培面積的增大,韭菜連年種植的病蟲害增加,尤其是韭蛆的防治成了最難防控的環節,因食用韭菜的群體性中毒事件常見于報端。因此,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安全生產,又能讓老百姓餐桌放心的韭菜生產之路成了眾多科研工作者和生產者近年來苦苦追求的目標[1]。
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規模化發展韭菜生產。合作社完全按照綠色蔬菜技術規程生產。在生物防治和高產栽培方面走出了一條綠色韭菜生產發展之路。并且通過近5年來的管理、第三方不定期抽樣檢測,于2020年11月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農產品證書,其值得韭菜種植戶借鑒,也值得農技部門推廣此項技術。
根據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實際,總結了韭菜在華北地區的綠色栽培技術(借鑒了河北省農科院韭菜專家耿保進老師和河北省植保專家宋健老師的推廣成果)。
8月20日至9月20日完成摘花、平茬,根據天氣情況,做好覆膜高溫治蛆工作,做好燜蛆處理。秋冬茬韭菜10 km2。每天平茬0.67 km2,統一覆膜高溫滅蛆。10 km2,15 d完成覆膜滅蛆,然后陸續追肥澆水,同時將黏蟲板按要求布置好,進一步防治韭蛆和其他害蟲。9月10日左右第1茬露地秋茬韭菜開始收割;第2茬在9月25前后收割供應中秋節市場;第2茬收割后澆水后及時除劃散濕,然后扣膜加蓋保溫被,加強管理,立冬前后手割第3茬,元旦前后割最后一茬[2]。
10月底至11月中旬韭菜回根后清除老茬和雜物,使棚內清潔干凈,然后開溝施肥,如果是2年以上的韭菜,在清茬施肥的同時還要覆蓋3~4 cm厚的土,然后澆1次大水。水滲后先除劃散濕,地表變干后扣膜加蓋保溫被。下一步進行保溫增溫管理,1月中旬開始收割第一茬,割3~4茬,直到翌年4月接露地韭菜。
冬、春茬韭菜的韭蛆防治,覆膜高溫滅蛆在春季收割了最后一茬韭菜后進行,其他時間一定要保證黑色黏蟲板的誘殺和其他生物防治措施及時到位[3]。
開溝施肥要以利土系列酵素菌肥+微藻肥為主,根據土壤情況和土壤養分,再進行配方施肥,既保證韭菜的質量和產量,又能降低物化投入的成本。在水分管理上,不論是秋延后和早春露地韭菜,還是棚內韭菜,澆水一定要根據天氣情況進行安排,以晴天的上午澆水為主,陰雨天氣來之前不澆水,陰天過后再澆水。
選用抗病蟲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培養壯苗;育苗前,及時清理前茬作物殘體,深翻整地,對土壤進行高溫日曬處理,能有效減少地下害蟲蟲口基數和病原菌。在蔬菜生長過程中,避免使用未腐熟的農家肥,合理施用復合肥,用沼渣作基肥,追肥加沼液,同時每茬追施800 mL海藻微肥,可有效控制韭蛆的發生。減少大水漫灌,建議采用精準微灌的節水灌溉模式,既能降低田間濕度,冬季又能提高地溫。
避免大面積連片栽培百合科蔬菜,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在兼顧耕作方便和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行百合科蔬菜與禾本科、茄果類等作物合理輪作,阻礙韭蛆傳播擴散,降低韭蛆種群基數。
(1)防蟲網。棚室生產模式下的韭菜,棚室通風口處設置 40~60目的防蟲網,阻止和隔離韭蛆、潛葉蠅、蔥須鱗蛾、蔥黃寡毛跳甲等成蟲侵入和蔓延。
(2)日曬高溫覆膜。降低夏季韭菜養根期部分越夏害蟲和土壤病原菌基數,選擇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太陽光線強烈的天氣(當天最大光照強度超過55 000 lx)覆膜,在覆膜前1~2 d將韭菜地面以上部分割除。選擇淺藍色無滴膜(0.1~0.12 mm),依賴陽光直射和膜的保溫作用,提高膜下土壤溫度,為避免覆膜邊緣溫度低影響覆膜效果,建議覆膜時邊緣超出地塊邊緣40~50 cm。
(3)灌溉殺蟲。韭菜畦內保持4 h以上積水,遲眼蕈蚊幼蟲可窒息死亡;灌溉臭氧水,破壞幼蟲表皮組織,滅蟲效果更佳。
(1)糖醋液。每667 m2韭菜田均勻放置直徑20~30 cm的糖醋液水盆20~30個,水盆邊沿距地面高度低于10 cm,內盛 1/2~2/3的糖醋液[糖∶醋∶酒∶水=3∶3∶1∶10(v/v)],適時補充糖醋液,降低韭蛆、薊馬、潛葉蠅、蔥須鱗蛾等害蟲成蟲蟲口數量。
(2)黏蟲板。①黑板誘殺技術操作簡單,每667 m2地均勻放置20~30塊黑色黏蟲板(40 cm×25 cm),黏板放置數量可根據韭蛆發生情況和購買黑板的尺寸大小增減。因赤眼蕈蚊主要在近地面位置爬行或飛行、交配產卵,所以放置黏蟲板時注意采用窄邊接地,便于韭蛆接觸黏板,順垅放置的方式,對赤眼蕈蚊進行誘殺。
②采用藍色黏蟲板(40 cm×25 cm),每667 m2均勻放置20~30塊,短邊接地,板面南北設置,誘殺薊馬。
③采用黃色黏蟲板(40 cm×25 cm),每667 m2均勻放置20~30塊,短邊接地,板面南北設置,誘殺潛葉蠅。
4.4.1 韭蛆的生物防治(1)捕食螨防治韭蛆。當韭菜韭蛆剛開始發生(大約為每年5月初、8月底9月初時),目測為韭蛆咀嚼韭菜鱗經部導致韭菜上部葉片變黃時,釋放捕食螨,6瓶/667 m2,傍晚釋放,均勻撒在地里,可以捕食韭菜遲眼蕈蚊卵、1齡幼蟲、2齡幼蟲,并對其具有較高的捕食能力;(2)在低齡幼蟲發生初期,采用昆蟲病原線蟲(奈瑪)400 g/667 m2,隨灌溉水沖施;(3)用1.3%苦參堿水劑2 kg/667 m2,或0.3%苦皮藤素水乳劑90~100 mL/667 m2,或 0.5%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用卸去噴頭的噴霧器,采用精準淋灌法將藥液淋灌在韭菜根部進行防治,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施藥。
4.4.2 蔥薊馬的防治害蟲發生初期,采用100億孢子/g金龜子綠僵菌油懸浮劑 75~100 g/667 m2,或0.5%藜蘆堿可溶液劑70~80 mL/667 m2,或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懸浮劑45~55 mL/667 m2,或 60 g/L乙基多殺菌素10~20 mL/667 m2,葉面均勻噴霧防治,注意葉片正反兩面噴施,避開大風天或預計1 h內有降雨天氣施藥,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施藥。
4.4.3 蔥斑潛蠅的防治害蟲發生初期,采用5%魚虅酮可溶液劑50~200 mL/667 m2,或 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20~40 mL/667 m2等,葉面均勻噴霧防治,注意葉片正反兩面噴施。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施藥。
4.4.4 蔥地種蠅的防治蔥地種蠅又稱為根蟲,是種植韭菜種常見的一種害蟲。除了危害韭菜之外,還對大蒜危害極大,幼蟲和成蟲都會大量危害韭菜,幼蟲主要危害韭菜的根部,受害根部會漸漸腐爛,最后導致葉片枯黃、枯萎、凋萎,最終枯死。農業防治措施:隨時隨地進行翻地整地,施肥要均勻,施均并深施,用苦參堿藥液灌至韭菜的根部可將害蟲全部滅殺。
4.4.5 韭菜白粉病的防治韭菜白粉病是韭菜的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染病的植株,最初葉片背面會零星出現霉層,呈現斑塊狀白色霜狀,過一段時間之后表面會失去綠色,變成淺黃色斑塊。病害嚴重時,葉色變黃下垂,最后枯萎,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農業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高效地清除雜草和枯萎葉片,減少病原;降低濕度,及時放風,提高韭菜的抗病能力。
4.4.6 韭菜枯萎病的防治韭菜枯萎病經常出現在夏季高溫季節,尤其是大雨過后突然出太陽,光照瞬間較強,溫度突然變化。嚴重時,所有的葉片都呈水燙狀,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全部枯萎。農業防治措施:在露地養根期間,要控制澆水的次數和數量,避免幼苗瘋長,尤其是伏雨季節,一定要注意土壤干濕度,及時排澇,在溫度過高或者悶熱雨后,要抓緊用井水輕澆快澆,以便降低地面的濕度。
4.4.7 韭菜菌核病的防治韭菜菌核病的危害范圍廣,它除了危害韭菜之外,大蔥、洋蔥的葉片、葉鞘和假莖都容易染上害病。韭菜植株出現害病時,染病部位會變成褐色,最終導致根部腐爛壞死。在栽植過密、氣溫20℃左右、土壤濕度過大、通風透光不好的地方或積水較多的地方,韭菜菌核病發病極其嚴重。
農業防治措施:主要進行輪作,在選擇地塊時,選干燥地種植,施肥時,農家肥要充分腐熟,同時要施足肥料,合理種植。移栽前,要噴1次除蟲滅菌劑,尤其是雨季要加強排水,韭菜采收后,除去病殘體或者用火燒等。
農藥防治措施:在韭菜發病初期,每667 m2地用45%百菌清煙劑250 g,或用10%腐霉利煙劑,閉棚熏蒸3~4 h即可。為了更好地治理病害,建議各種藥劑輪換使用,并嚴格控制用藥間隔。
4.4.8 灰霉病的防治在灰霉病病害發生初期,采用2億/g木霉菌125~250 g/667 m2,或1 000億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40~60 g/667 m2,或采用0.5%小檗堿水劑200~250 mL/667 m2,葉面均勻噴霧防治,避開大風天或預計1 h內有降雨天氣施藥,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施藥。
4.4.9 疫病的防治發病初期,采用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4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劑210~245 mL/667 m2,或1%申嗪霉素懸浮劑50~ 120 mL/667 m2,或2%幾丁聚糖水劑100~150 mL/667 m2,或0.5%苦參堿水劑75~90 g/667 m2,或1 000億芽孢/g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14 g/667 m2,葉面均勻噴霧防治,避開大風天或預計1 h內有降雨天氣施藥,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全天施藥。
4.4.10 霜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或發病前,采用2億孢子/g 木霉菌可濕性粉劑125~250 g/667 m2,或3%多抗菌素可濕性粉劑333~444 g/667 m2,或2%幾丁聚糖水劑33~42 mL/667 m2,或0.5%苦參堿水劑90~120 mL/667 m2,或80%乙蒜素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10億/g 枯草芽孢桿菌水乳劑45~60 mL/667 m2,或1%蛇床子素水乳劑50~60 mL/667 m2,或86%波爾多液水分散粒劑400~450倍液,葉面均勻噴霧防治,避免強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避開大風天或預計1 h內有降雨天氣施藥。
4.4.11 韭菜枯萎病的防治夏季高溫季節,雨后暴晴時,葉片中部或接觸地面的葉尖部出現水燙樣的癥狀,嚴重時所有葉片完全枯死。發病后的根株雖可萌生新株,但有時再萌發的韭菜仍然會繼續發病,除非到了秋后才能慢慢恢復,但恢復其生長勢需要較長的時間,并須加強肥水管理,發生枯萎病的韭菜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造成絕產。
農業防治措施:(1)合理輪作。定植大田應當要選擇肥沃、有機質充足的田塊,定植前應澆透水、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羊棚灰等,并在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2)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及時澆水、及時排水、適當補充氮磷鉀等化肥,及時進行根蛆防治。科學修剪,要注意改善通風、透氣、光照條件,控溫降濕。根據天氣情況,中午打開一定量的棚膜,通風降溫降濕,棚室底口加圍裙,嚴禁放底風。藥劑防治措施: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液等針對性藥劑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并噴施新高酯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共計擁有各茬口韭菜種植面積100 km2,可以周年供應市場綠色韭菜。露地茬口、冬春茬口、越冬茬口等各種茬口,在品種選擇、栽培模式、病蟲害防治上都做到了幾個統一:統一技術、統一農資供應購買渠道、統一人員管理。
自2020年開始,該合作社利用省級扶持資金,在武邑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和外聘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韭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探索和產品追溯體系的建設,從而實現了韭菜生產環節規范統一、產品質量可追溯、安全生產有保障、除草中耕機械化、冬季溫濕度調節智能化、采收包裝機械化。以下是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業專業合作社的機械化、智能化的具體做法。
(1)使用韭菜播種機,采用深開溝淺播種機,該機器采用人工駕駛,深溝條播,可以滿足韭菜常年生長跳根習性,保證3~4年內韭菜可以正常收割。
(2)使用中耕除草機和滅茬機,節省了大量人力。
(3)在棚室內增設智能溫濕度調控系統。安裝后可以按照韭菜的生長習性和冬春季的溫濕度要求,自動調控棚室內的溫濕度,最大限度地預防冬季病害的發生。
(4)韭菜質量追溯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在韭菜棚室和栽培田間多點分設環境信息采集探測和視頻信息采集2種設備,將采集的信息上傳至合作社生產管理平臺的控制電腦和大屏顯示器,由此實時監督生產栽培環節、病蟲害防治環節,并監督工作人員的操作是否規范。追溯系統由專人記錄管理,每批次生產出的韭菜可以將農事操作和管理過程以及本批次的質量檢測報告等綜合信息生成二維碼,掃碼即可觀看韭菜生長管理采收全過程。
(5)應用韭菜收割機。韭菜收割機的應仍在探索過程中,因為韭菜在溝內播種,經過2~3年才能達到產量高峰。因此,溝內收割采用機械值得繼續探索,如韓國模式的收割機只適用于平地采收。
(6)韭菜清理打捆流水線。將收割來的韭菜按一定方向均勻放在清理打捆流水線上,可以快速將韭菜中的碎屑、野草枝葉、泥土清理干凈,再經過稱重后,自動打捆,捆扎帶是一次性包扎的,中途破捆會影響銷售。韭菜包裝后即可銷售,外包裝上貼有本批次韭菜的生產追溯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