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恒飛 江耘
12月10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浙江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四位,首次超過上海。此前連續14年,浙江省創新能力排名保持在全國第五位。
《報告》由科技部指導,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編寫,從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五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區域的創新能力進行系統評價,目前已連續發布23年。
《報告》顯示,浙江省的知識創造指標上升兩位,躍居全國第三位;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指標則保持穩定,分別為全國第三位、第四位和第四位。
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知識創造指標的提升對浙江創新能力排名的提高作出了主要貢獻。浙江省在研究開發投入、專利、科技論文成果等方面均表現突出。
近年來,包括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國內首個本土原研丙肝一類新藥達諾瑞韋鈉片在內的眾多“硬核”科技成果在浙江誕生。
據浙江省科技廳資料顯示,目前,浙江省的研發經費支出為全國第四位,研發投入強度達2.94%,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尤為關鍵的是,過去5年,浙江省以超常規力度打造省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提升了“知識創造”能力。
“知識創造是創新鏈條的起點,浙江在‘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建設上取得的重大進展,以及核心技術攻關中涌現的大量成果,都表明浙江是知識創造的沃土。”該負責人說。
結合三大科創高地建設,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的浙江,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市場敏感度高、轉型速度快等多重優勢,加大力度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
《報告》提到,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浙江省入圍45家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總體數量較去年增加3位。
該負責人表示,浙江注重產業創新水平的整體提升,通過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五年翻兩番,科技型中小企業五年增長近2倍,科技領軍企業達62家,“企業創新”競爭力持續保持。
《報告》指出,浙江打造開放創新生態成效明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國外技術引進金額增速達48.54%,排名上升6位;產學研合作日益密切,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額中來自企業的資金、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基金總額均在穩定上升。
“浙江堅持深化改革,作為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根本動力。”該負責人介紹,浙江以數字化改革激活創新要素資源,構建“科技大腦+未來實驗室”科研新范式,迭代“科技攻關在線”“科技成果轉化在線”等重大應用,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創新生態體系初步構建,“創新績效”加速提升。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浙江要堅定扛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任,全面提升區域體系化創新能力和整體效能,力爭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3.4%左右,培育科技領軍企業120家左右,取得100項左右有力支撐科創高地建設的重大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