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金康
2019年6月,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與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政府共建的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杭光所”)正式注冊成立。
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杭光所依托上海光機所在光電領域的技術成果、國際影響力以及前瞻技術創新能力,聚焦光電領域的研發與應用,建立了特種光纖及應用、激光與光電功能材料等五個研發中心,搭建了激光及光學特性表征公共服務平臺、半導體工藝共性平臺等兩大平臺,架起了高科技產業化的橋梁,打通了科技到產業的通道,已迅速發展成為杭州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將進一步推動自身打造成為光電領域“硬科技”孵化器。
氧化鎵性能優異,是制備高功率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的優選材料。然而,氧化鎵單晶產品的產業化在國內起步較晚,可借鑒的經驗較少,工藝和設備都需研發,成為行業發展的痛點。
“在加工過程中晶體易解理,是制約穩定量產氧化鎵單晶產品的關鍵技術問題。”作為一家專注于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鎵材料研發的富陽企業,富加鎵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面臨著技術、人才缺乏的現實難題。公司負責人表示,去年6月以來,公司依托杭光所搭建的光電激光產業協同創新創業中心尋找解決方案,成功實現專家協助研發,為企業攻克技術難題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推動項目產業化進程。“我們攻破了氧化鎵晶體的解理難題,產品成品率大大提高。產品量產后,預計每年能帶來500萬元的經濟效益。”企業負責人說。
創新資源協同共享,破解核心技術難題。據介紹,杭光所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為專業人才和企業建立起資源共享機制,為初創型項目提供科研設備、檢測設施等支持,幫助企業攻關多個重大技術難題,有效助推富陽光電激光產業整體提升。“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研究所打造成熟的激光光電產業引育體系,構建產業鏈生態協同,助力入孵企業拓展潛在市場。”杭光所所長齊紅基表示,“以研究所為產業基地載體,通過產學研資源平臺、共性設備公共服務平臺等打造產業生態核心,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于一體的光電激光產業社區。”
近年來,杭光所通過學術研究機構、創業培訓機構、投資機構等形成產業智庫,為企業提供孵化服務基礎;同時,針對科學家創業的共性問題提供標準化、模塊化、規范化的服務體系,實現對科技型初創企業的精準賦能。
如今,杭光所持續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數據—基地—算法”的創新機制,打造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賦能型平臺,提高科學家創業的成功概率,實現了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作為杭光所孵化的一家高科技企業,杭州嘉悅智能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科學儀器的研發、制造及銷售。依托杭光所的孵化生態,企業以智能溫場測控技術為核心,集成高溫真空、高溫及應力仿真、電氣控制等技術,提供“工藝+設備”的綜合性服務。
目前,公司已研發了一系列在石墨烯、鋰電、熔鹽等新能源領域的材料制備裝備,推出了石墨烯散熱膜專用設備、氧化亞硅負極材料制備設備、高溫熔體物性檢測儀器等一系列代表性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杭光所會安排專業人員對相關產業市場進行調研,在給出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這不僅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也為創新要素集聚提供重要支撐。”公司總經理李迎春表示。
在杭光所的孵化下,杭州嘉悅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已擁有專利50余項、高端客戶群300余家,以先進工藝與設備相結合的設計理念,不斷推進市場需求與技術成果的有效搭建。“企業的穩定發展,技術僅僅是一個基礎要素,還需要管理、銷售、生產等一整套要素體系支撐。”公司董事長張鵬表示,“杭光所是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唯一一個具備管理、生產等要素的閉環孵化機構,對企業的發展幫助很大。”
截至目前,杭光所已孵化、招引企業24家,培育出16家科技型創業公司。其中,完成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企業7家,科技成果轉化金額6000余萬元;6家公司已獲得后續社會資本融資累計1.65億元。
在推進科技成果熟化與轉化的同時,杭光所不斷完善“人才引育+科技創新+資本嫁接+產業轉化”的功能架構體系,推進“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的融合,打造高端人才集聚、激活創新動能的創新生態。
2022年1月,杭光所全職引進了菲利普·羅素教授及其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光科學研究所的團隊,建立羅素先進光波科學中心,致力于特種微結構光纖的前沿基礎研究、制備與應用技術研發,發展光纖光學與非線性光學領域的新機理、新材料與新技術。
羅素是國際光纖光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光子晶體光纖之父、美國光學學會主席,在學術界及工業界有極高的影響力,曾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羅素先進光波科學中心已有研究員及副研究員7名,全部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或中科院人才計劃;引進海外工程師2名、外籍博士后1名、博士與碩士生近20名。
此外,杭光所積極籌劃儲備創業人才,布局完善人才蓄水池。截至目前,所里已組建250余人的科研團隊,累計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0余人,協同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建立富陽科教產業基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與華南師范大學半導體科學技術研究院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多家國內知名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累計聯合培養研究生40余名。
“我們將努力建設成為一家具有一流人才隊伍、一流生態環境、一流成果產出、一流自我發展能力的示范性新型研發機構,打造杭州發展‘金名片’和‘吸金石’,成為杭州及浙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助力推進和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實施。”杭光所理事長張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