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珂 馮斌 孫昌輝 陳月
中國女排精神首次被提及是在20 世紀80 年代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在國際賽場當中接連榮獲最高榮譽后,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其影響汲取來自體育、政治、經濟等多層面的經驗,而逐步塑造而成的一種具有劃時代象征的引領性思想。因為其與時俱進的特色也促使了這種精神在實踐應用價值里面展現了豐富的色彩以及更深更廣的影響。由此可見不斷融合發展的中國女排精神,對全國不同層次的民眾以及承擔未來祖國建設責任的青年大學生而言,會持之以恒的激勵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
在20 世紀80 年代中國女排精神的初創與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社會發生“碰撞”,為實現全國同胞共同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隊伍當中的社會訴求,是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做到無私奉獻實現中華民族發展所注入的一針強心劑。在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高等教育與世界接軌的國際背景下,也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此時中國女排精神也再次被提及、宣講,對于高等教育所培養全面發展的國際化大學生人才起到了價值認知引領意義,告誡其時刻銘記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宣言,以熱愛自己的祖國、報效祖國作為意識先驅。
對于中國女子排球隊來說,一個不可撼動的整體已經成為其不斷創造佳績道路上的一把利器,無論是在日常的訓練當中還是在賽場之上,隊員之間已然形成了牢固的聯結紐帶,此外運動員與教練員以及保障工作人員之間也同樣形成了緊密的協作關系。這也促成了中國女子排球這支隊伍的合力,因此管理者能夠通過全局的權衡與考量、以整體的需求來引導前進的方向,使得其能夠在賽場當中連續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1]。高等教育學科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目前國際形勢嚴峻,此時也正是我國要振興民族企業、突破多方面技術限制等關系到民族復興的必要時刻,將國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當中的教育、研究緊密聯系起來形成這種團結的隊伍精神與工作能力更是高校發展與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中國女排在體育競技運動當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風貌是推動、維系民族團結的引線,也是高校當中青年學生應當學習并且付諸行動的榜樣。
中國女排初創輝煌的時期正值我國處于較為困難的發展階段,在物質基礎都還未得到有效保障的社會背景之下依靠著我國體育人固有的持之以恒拼搏精神屢創佳績。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尤其是學科初創時期老一輩科學家、研究人員、學者,克服種種困難返回祖國,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及有限的物質支撐,實現兩彈一星等科學發展目標,也為高校人才發展與培養計劃打下了堅實基礎,這與女排精神皆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之下完成的、被歷史銘記的重大成績。因此中國女排這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僅僅是體現在中國發展道路的進程之中,更是鑄就新時代中國青年大學生不退縮、勇往直前實現建設富強中國的基石。
對于正在接受中外合作辦學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學生而言,其在中國接受教育的歷程并不會具有較深的社會閱歷,同時高等教育時期對于青年而言正是思維、心理逐步形成固化模式的必要階段,中國女排精神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體育運動界凸顯的精神象征之一,同樣其所涵蓋的意義一直與我國正在進行全面變革與建設的實質與內涵相吻合。在高等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進行中國女排精神的講述與引證,是依據基本事實的情況下對當前環境背景中全面發展國際化青年大學生培養時期價值認知與心理健康的保障,亦是對于青年大學生能夠加深加固其對于祖國的熱愛、對全民的熱愛、懷揣感恩的心、團結能夠團結的所有力量迎難而上為祖國建設創新創造出豐碩成績的敦促與激勵。
中國女排精神一直以能夠讓中國的體育事業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作為出發立足點,這種以國家榮譽作為一切的先決條件與行為主導恰恰能夠反映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旨。在國際賽場當中能夠升起五星紅旗、奏響義勇軍進行曲現如今不僅僅是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口號,已然成為國家競技體育運動的口號與目標,一句話代表的就是一種責任,也是中國女排在世界的賽場當中付諸行動對祖國熱愛與尊敬的重要表現[2]。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愛國精神的內容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與對中國共產黨的愛、對社會全部的愛同樣是這一范疇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便要求在教育實質中從宏觀層面入手,對于國際化青年大學生人才培養上要使其明確,在中國共產黨正確的帶領之下,高校各學科形成了長久的進步并且一直以來都砥礪前行,在很多領域已然達到了全球的領先水平,踐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保障國家能夠走向富裕強盛的基礎,同樣高等教育質量整體進步也是國際化大學生人才培養的必行道路。
在競技賽場上能夠取得優異的名次是每一位運動員都懷揣的夢想,中國女子排球隊的運動員則對于這一理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誓要在所參加的比賽里面能夠摘得桂冠,其內心已經將這一追求融入了訓練當中、生活當中,明確站到了賽場之上便不是僅僅代表個人以及球隊,是為自己的祖國爭得最高榮譽。通過這種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所展現的教育意義,廣大青年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偶像,對于其品質與內心的影響遠大于理論的宣講,很多中國女排隊員也同樣是在校大學生,其大學學習、生活、訓練當中的所感所想以及親身經歷讓更多關心、了解、認識她們的青年大學生可以設身處地的與自身相結合,才能夠促使其反觀個人的發展和價值[3],明確怎樣從個人角度出發投入到祖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當中去,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到一起,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同時塑造不畏挫折的內心與品質。
在體育運動項目當中尤其是排球這類團體類運動項目,能夠將多人的思維、行為進行有效的融合形成相對意義上的統一,實現整體性的協作規劃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與保證。在目前國際關系摩擦不斷,多種社會文化伴隨惡性的誘導、蠱惑性心理暗示充斥于互聯網空間,擴散在青年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極易造成心理及價值觀的錯誤方向引導,將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作為其價值觀念的構建主體是錯誤、危險的。在高等院校當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中國女排運動員個人及整支球隊所展現出來的團結、集體主義精神進行講解教育,對于我國目前培養國際化青年大學生具有必要的現實意義,能夠促使其認識與理解中國夢、中國的復興與富強不是高不可攀的理念、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漫無目的的標桿,是我們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同胞、每一位承擔未來國家建設責任的青年人、青年大學生一起的夢想,只有摒棄個人為中心的錯誤觀念,形成團結集體的發展關系,融合所有能夠付出的力量才能夠最終達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的。
能夠隨時以飽滿的情緒迎接挑戰不斷的奮進是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賽場當中屢次斬獲桂冠的另外“法寶”之一,在基礎體能的訓練當中、在專項技能的反復捶打狀態當中、在早期訓練環境設施難以形成有效保障的情況下,甚至在社會輿論壓力狀態下,都沒有讓中國女排的運動員低下頭畏手畏腳,相反在訓練、社會生活當中為了能夠激發個人運動潛能,一再突破個人極限,將體能上的苦與內心當中的苦轉化成為繼續前行的動力,這讓訓練當中一道道難題、一個個困難以及賽場當中一隊隊強勁的對手都不能終止其前行的步伐,也屢次憑借著這份不屈的意志上演著歷史性的翻盤。對于將要走向社會成為國際化人才的高校青年大學生而言能夠理智地認識到我國目前發展正處于挑戰、機遇并存時期,在這個艱難的轉折點能夠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以及頑強不屈的奮斗意志更顯得尤為重要,這也從客觀上決定了能夠將中國女排精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施對于青年大學生的品質精神培養會更加出眾、有效。
中國女排精神融合了不斷發展、變化的要素于其中,同樣也是國際化大學生人才順應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精神來源。中國女排隊伍在世界的比賽場地上表現出以祖國榮譽至上的責任感、充分展現出團結協作的隊伍精神、發揚了頑強拼搏的中國體育人作風、向對手展示了永不退縮、不服輸的行為品質。中國女排精神是中國一個時代的精神代表,也是為了中華崛起而拼搏的國際化大學生人才最強音,這充分地表明了中國女排精神與中國全面進行培養國際化現代化的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