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縣政協
縣級政協是人民政協的基層組織,是人民政協事業的一個重要層面。進入新時代,面對新要求,如何進一步發揮好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是擺在縣級政協組織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勤于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也是縣級政協委員提高自身政協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作為縣級政協委員,要重點圍繞 “政協組織是什么、政協組織干什么、政協委員怎么干”等問題,進行深入學習、思考和領會,深刻領會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了解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學習黨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理論以及新時代中央、地方出臺的政策,學習經濟知識和先進的政協工作經驗,充分認識自己的使命。尤其是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內容多、范圍廣、要求高,無論是考察、調研、視察,還是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都要求委員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這就要求縣級政協委員要具備較廣的知識、較寬的視野,具有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較高的政治、政策理論水平和較高的表達與寫作能力。因此,縣級政協委員要在學習中保持與時俱進,在與時俱進中提升自身政協工作素質。
調研要有深度。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經驗來自于基層實踐。只有深入基層一線,才能真正了解民聲民愿、汲取群眾智慧,進而為協商議政奠定扎實的民情民意基礎。參與調研的縣級政協委員既要“身入”、更要 “心入”,必須做到主題聚焦、作風深入、形式靈活、成效真實,切實以腳步丈量民情、以謙恭尋得民智。
說理要有力度。政協協商闡述觀點要邏輯清晰、見解獨到、把握要領,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議析問題要辯證客觀、有理有據,事實要可靠,數據要過硬,案例要真實,給人啟示,讓人心服;提出建議要論據充分、觀點鮮明,把原因找到根子上,把藥方開到癥結上,使政協建言盡可能做到精準、精深、精細、精實。
交流要有寬度。無論是專題協商、對口協商,還是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都要堅持緊扣議題開展廣泛的交流互動,既要讓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又要讓黨政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回應發言、交流情況、表明態度、增進了解,在充分交流、多向互動中增強協商效果。
議商要有尺度。在人民政協工作中,增進團結是方向、是目的。協商議政是手段、是途徑。要在堅持一致性中尊重多樣性、在包容多樣性中尋求一致性,做到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把握分寸、掌握火候、商以求同、協以成事。通過充分的交流交鋒交融,達到加深理解、增進共識,推動工作的目的。
成果要有效度。“會協商”最終要體現為見實效、多見效。比如專題政治協商,堅持通過紀要、信息、建議案等多種渠道轉化協商成果,推動協商意見通達至黨政部門,促進真知灼見轉化為黨政決策。再比如民主監督,要堅持用心履職,敢監督不缺位。求真務實,善監督不任性。勇于擔當,真監督不應付,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盯住不放,反復議商,跟蹤問效,使黨政領導覺得真有用,讓群眾覺得真有效。
調研議政。一要圍繞重點,選準課題做調研。調研課題要選擇群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好的課題組織調研,建議要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圍繞難點,組織專業做調研。對一些技術性較強的領域和難點問題,可以采取 “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聯合調研,聚集人才,集思廣益,從而使調研提出的解決辦法更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三要圍繞熱點,發動群眾做調研。縣級政協委員是界別的代言人,在做好為界別反映情況的同時,也要關注全縣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入走訪等形式,廣泛接觸,深入了解,真正掌握群眾之所想、群眾之所急,使調研更具有群眾性、普遍性,從而架起黨政溝通群眾的橋梁,使黨政知民情、順民意、得民心。
提案議政。提案工作是縣級政協履行職能、縣級政協委員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方式和途徑。在撰寫提案問題上,縣級政協委員要嚴肅認真對待,明確認識,提案重在質量,反映廣大群眾的真實意愿。提案的關鍵是要選準切入點,依據第一手材料,掌握最新的政策動向,使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視察議政。縣級政協委員視察是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提案的基礎,監督的前提。縣級政協委員要經常深入基層,通過采用靈活多樣的視察方式,形成真正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并在資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和民主監督上多下功夫。
反映社情民意議政。一要突出重點。既要反映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瑣事,更要著眼大政和全局,把群眾最關心、議論最多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反映上來,為維護大局建言獻策。二要突出真實。反映的情況一定要真實可靠,是自己親歷、親見、親聞的事情。三要突出時效。反映社情民意要有預見性,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要知道得早,反映得快,要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爭取解決得圓滿。
民主監督議政。除了擔任委派民主監督員外,對社會上存在的不正之風,對國家機關人員履行職能包括對黨的政策、國家法律的執行情況等進行監督也是縣級政協委員的權利。縣級政協委員履行監督權,重點應該在事前和事中,做到寓監督于政協會議之中,寓監督于調研視察之中,寓監督于聽證之中,寓監督于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之中,做到不僅能提出批評意見,更能提出對策建議,使民主監督工作貫穿于履職的全過程。
站穩政治立場。縣級政協委員在政治上要保持清醒與成熟,充分發揮自己在界別中有威信、在群眾中有影響的優勢,帶動社會各界人士與黨政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唱響政協委員履職的好聲音。
增強紀律觀念。縣級政協委員要按照委員管理辦法和要求,以滿腔的政治熱情,對照政治態度好、履行職責好、參加會議活動好、本職工作好、遵紀守法好等優秀政協委員標準,盡心盡力做好工作,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講好縣級政協委員履職的好故事。
樹立規矩意識。縣級政協委員要發揚優良傳統,密切聯系群眾,熱心公益,扶貧救困,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真正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心甘情愿為群眾謀利益,傳播縣級政協委員履職的正能量。
注重品德修養,做品德高尚的“正派人”。縣級政協委員要嚴以自律,作風正派,把住小節,守住底線。尤其是委員中的中共黨員,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對照“三嚴三實”要求,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塑造良好人格魅力,做到信念堅定、品行端正、善謀實干,真正讓自己在群眾心目中有地位、有作用、有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影響群眾、凝心聚力。
注重團結協作,做合作共事的“帶頭人”。縣級政協委員要主動加強與本界別人士聯系,多聯絡感情、多交流思想,開展形式多樣的界別活動,為彰顯政協界別優勢發揮重要作用;在履職過程中,還要注重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協調配合,營造團結民主的濃厚氛圍,發揮合作共事的模范帶頭作用。
注重深入基層,做聯系群眾的“貼心人”。縣級政協委員要切實改進作風,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密切與本界別所聯系群眾的聯系溝通,當好 “橋梁”和 “紐帶”。要多站在群眾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問題,以平等謙和的姿態對待群眾,傾聽民生呼聲,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他們的根本利益。
注重聯建共創,做和諧社會的“當家人”。縣級政協委員要帶頭參與各種和諧共建活動,努力做到“參謀又參與、獻策又出力、服從又服務”,模范當好政策宣傳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員、化解矛盾調解員、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監督員,協助黨政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的工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