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和消費國。鋰電池的主要材料有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輥道窯作為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的核心設備,直接影響電池的性能與成本。對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在輥道窯中的煅燒原理進行剖析,提出輥道窯升溫區、恒溫區及冷卻區的長度和處理時間的設計依據。對三元正極材料在輥道窯中煅燒的關鍵工藝條件,如溫度、時間、氣氛、裝缽量等進行了討論。反應燒結碳化硅輥棒優異的強度、抗震性和抗高溫蠕變性能,用于輥道窯本體中。輥道窯保溫材料的基本要求為耐高溫、自重輕、導熱系數低。節能降耗、提升自動化程度是輥道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關鍵詞:三元正極;輥道窯;鋰電池;煅燒鋰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小、無記憶效應等優良性能,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和消費國。鋰電池材料的生產工藝和制造設備質量是電池品質的重要保證。鋰電池的主要材料有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1]。正極材料直接影響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在鋰電池材料成本中占比為30%~40%。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是兩種主流的正極材料,三元正極雖然成本較高,但能量密度高、壽命長,也具備較高回收價值[2]。正極材料煅燒屬高溫固相反應,煅燒設備有燒結爐、推板窯、回轉窯和輥道窯。燒結爐僅用于實驗室小規模煅燒,推板窯因產能低已近乎被市場淘汰,回轉窯在燒結時存在粘壁問題,輥道窯是正極材料制造商的主流設備。
1輥道窯煅燒三元正極材料原理
三元正極材料主要分為鎳鈷錳(NCM)和鎳鈷鋁(NCA)兩個體系。制備三元正極材料的方法有高溫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等[3]。工業上最常采用的是先用共沉淀法制得三元前驅體,再與氫氧化鋰或碳酸鋰按一定比例混合,通過高溫煅燒得到最終產品。三元前驅體與鋰源混合物的煅燒屬于高溫固相反應。具體反應包括兩個階段:(1)鋰源和三元前驅體的熱分解反應,(2)固相化學反應[4]。
1.1熱分解反應
(1) 鋰源的熱分解:
三元材料生產中用的氫氧化鋰通常是指單水氫氧化鋰(LiOH·H2O)。單水氫氧化鋰從常溫加熱至150 ℃,發生脫結晶水反應:LiOH·H2O(s) → LiOH(s) + H2O(g)(1)繼續升溫,在500 ℃附近發生分解反應:2LiOH(s) = Li2O(s) + H2O(g)(2)當鋰源為碳酸鋰時,在500 ℃左右發生如下分解反應:Li2CO3(s) → Li2O(s) + CO2(g)(3)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的分解溫度高達1 625 ℃及1 310 ℃,但是在煅燒過程因過渡金屬離子的催化作用,實際分解溫度較低。
(2) 三元前驅體M(OH)2的熱分解:
在250~400 ℃下,三元前驅體發生如下反應:M(OH)2(s) → MO(s) + H2O(g)(4)通過以上分解反應可知,混料的熱分解發生在輥道窯的升溫區。在窯體排氣口設置時,僅在預留升溫區排煙口,恒溫區可不設置排氣口。另外,在升溫區的第1~2區,因保溫層的壁面冷卻作用會產生冷凝水,需設置排水設施。
1.2固相化學反應
通過熱分解生成的氧化鋰及三元金屬氧化物,在450~800 ℃高溫下,通過緩慢的離子擴散作用,生成層狀化合物LiMO2。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0.5Li2O(s) + MO(s) + 0.25O2(g) = LiMO2(s)(5)輥道窯的恒溫區長度最長,對窯內熱場的分布均勻性要求也最高。
1.3三元材料固相反應的總反應式
氫氧化鋰鋰源的總反應方程式:NixCoyMn1-x-y(OH)2(s)+LiOH·H2O(s)+0.25O2(g)=LiNixCoyMn1-x-yO2(s)+2.5H2O(g)(6)碳酸鋰源的總反應方程式:NixCoyMn1-x-y(OH)2(s)+0.5Li2CO3(s)+0.25O2(g)=LiNixCoyMn1-x-yO2(s)+0.5CO2+H2O(g)(7)以NCM811三元材料為例,煅燒過程的理論燒失率ω可按下式計算:ω=1-MLiNi0.8Co0.1Mn0.1O2MNi0.8Co0.1Mn0.1OH2+MLiOH·H2O×100%(8)或ω=1-MLiNi0.8Co0.1Mn0.1O2MNi0.8Co0.1Mn0.1(OH)2+0.5MLi2CO3×100%(9)氫氧化鋰作鋰源,理論燒失率為27.6%;碳酸鋰作鋰源,理論燒失率為24.8%。
2三元材料煅燒的關鍵工藝條件
煅燒溫度對材料的容量、效率和循環性能影響顯著,提高溫度可加快固相反應速率、減小生產周期。但溫度過高會使材料發生二次結晶,材料的粒徑變大、比表面積降低,影響鋰的脫嵌;也會加劇Li/Ni混排,即Li和Ni原子遷移到對方位置,破壞晶體結構[5]。煅燒時間影響材料的粒徑大小及表面鋰殘留量。固相反應需充足時間發生離子間擴散,而且煅燒時間越長表面殘鋰越少。但煅燒時間過長,也會導致鋰源損失及晶粒生長過大[6]。從三元材料固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煅燒過程是氧化反應,需要消耗氧氣。提高燒成氣氛中的氧分壓,可利于促進陽離子的擴散,所以高鎳三元材料的煅燒需在純氧氣氛下進行。一次煅燒常難以滿足電池廠家的性能要求,所以用一燒輥道窯對三元材料進行煅燒后,常進行水洗、包覆、干燥處理,然后進行在二燒輥道窯中進行再次燒結,最終得到品質合格的產品。
匣缽處理量直接影響輥道窯的產能,因此,三元正極材料輥道窯不斷在向寬體與多層化發展。市場上最主流的是2層6列輥道窯,如圖1所示。輥道窯的加熱棒位于窯內上部及下部,多層的缺點在于不同層間的物料性能差異大,尤其中間層因燒不透存在“夾生”問題。而寬體輥道窯中,難以滿足同一截面溫差小于5 ℃的熱場均勻性要求,中間幾列溫度過高,兩邊溫度低。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之一為采用多段式加熱棒,以調和水平截面溫差。另外,寬體輥道窯中,隨著列數增加,輥棒的斷棒風險在升高。匣缽裝料量也影響到產能與煅燒品質,裝缽量過大會造成內部物料升溫緩慢,廢氣排出與氧氣進入受阻,出窯產品的表面殘鋰增加、性能下降。
3輥道窯結構與設計
3.1輥道窯尺寸和溫區配置
按年生產8 000 h計,輥道窯的年處理量Q可由批處理量q及燒結周期T求得:Q=q×8 000T(10)批處理量可由窯長L、匣缽排距P、匣缽裝料量W、匣缽層數a、匣缽列數b求得:q=LP×W×a×b(11)由式(10)及(1)~(11)可得,窯長L可表示為:L=QTP8 000 Wab(12)以年處理量5 400 t,處理某系產品的2層6列輥道窯為例進行計算。要求燒結周期為23 h,其中升溫5 h、恒溫11 h、降溫7 h。單匣缽裝料量為6.5 kg,匣缽長寬為330 mm,匣缽排距可按0.335 m設計。根據式(1~12)計算,窯長L為66.7 m。根據加熱曲線分配各溫區的數量與長度,見表1。將恒溫區的第1個溫區及最后1個溫區設置為靈活溫區,與恒溫區的中間區域進行區別設計,以滿足燒結溫度控制需求。
3.2輥棒
輥棒作為輥道窯的基本組成部分,長期在高溫下負載轉動。其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全窯的運行精度,一旦發生倒窯或堵窯將造成大批廢料。輥棒的失效常表現為斷裂、塑性變形、表面腐蝕等。金屬輥在高溫下蠕變大、抗氧化性能差,多用于輥道窯配套的進出口置換室;反應燒結碳化硅(SiC)輥棒因強度高、抗震性好和優異的抗高溫蠕變性能,用在窯爐本體中。
當輥棒直徑為d時,輥棒轉速n,可根據下式進行計算[7]:n=L60πdT(13)為維持匣缽行進的平穩性,每個匣缽至少應由4~5根輥棒支承,對于長寬為330 mm的匣缽,輥棒間距可按81 mm進行設計。
輥棒不僅對尺寸及形位公差有著嚴格要求,在安裝過程中應做到水平高度可調節。輥棒與磚孔在密封良好的同時,轉動要靈活。輥孔磚直徑一般比輥棒大5~10 mm,塞陶瓷棉對輥孔進行密封。既防止窯外空氣進入窯內,也防止窯內高溫氧氣逃逸。
3.3保溫及耐火材料
輥道窯窯墻從內至外的結構為:①高鋁磚或莫來磚,對于排氣量大的升溫區、應選用抗腐蝕性較強的99%氧化鋁空心球磚,其他區域選用莫來石磚;②中間層選用硅酸鈣板或耐火纖維板;③中間層外用巖棉板;④次外層用納米保溫板或氣凝膠;⑤外殼常采用碳鋼或不銹鋼板,為保溫提供剛性支持[8]。在高鋁磚或莫來石磚的拱形窯頂上,用散棉或保溫毯進行填充。輥道窯保溫材料的基本要求為耐高溫、自重輕、導熱系數低。
3.4風機選型
輥道窯的排廢氣風機設置在升溫區,冷卻區配置排熱氣風機。排氣風機采用離心通風機,由于排氣溫度較高,在出窯后的排氣段至進風機前,摻入冷空氣進行降溫,以延長風機使用壽命。風機排風量應為入窯氧氣量與摻入冷空氣之和,并留1.2~1.5倍裕量。風機的實際風量及軸功率,可由下式進行計算[9]:V=V0101 325P×273.15+t273.15(14)
N=PV1 000η(15)式中,V為實際風量,m3/s;V0為標況風量,Nm3/s;P為風壓, Pa;t為風機入口溫度,℃;η為風機效率,通常為70%~90%。
4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應用端的需求整體利好,我國鋰電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實現“雙碳”目標的推進,儲能電池行業也備受關注。占電池材料成本比重最高的正極材料,是提升電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關鍵。而輥道窯作為正極材料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工藝設備之一,對產品的產量、品質及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輥道窯技術將從以下方面繼續發展:提升產能、優化窯體結構,實現窯體輕量化;應用新型保溫材料,降低散熱損失;采用微波輔助加熱等方式,提高加熱效率;對排氣余熱回收利用,冷卻區純凈的熱風可直接利用,升溫區的廢氣通過換熱器回收廢熱,提高氧氣的入窯溫度。從輥棒、加熱棒,到各溫區的溫度、壓力、氧濃度,做到全面自動化控制。
參考文獻:
[1]常毅. 鋰離子電池高容量層狀正極材料研究進展[J]. 廣東化工, 2022, 49(19): 8892.
[2]馮艷艷. 高性能鋰電池材的應用研究[J]. 現代鹽化工, 2022, 49(5): 4446.
[3]趙軍峰. 三元系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與研究[D]. 湖南: 中南大學, 2011.
[4]王偉東, 仇衛華, 丁倩倩. 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工藝技術及生產應用[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5: 177185.
[5]張磊, 張新龍, 趙云虎, 等. 高鎳三元材料燒結溫度研究[J]. 信息記錄材料, 2019, 20(6): 4144.
[6]邱詩銘, 韋世強, 張亮久, 等. 622鎳鈷錳酸鋰燒結工藝實驗研究[J]. 電源技術, 2021, 45(6): 706708.
[7]陳國平, 白建光, 代麗娜. 無機材料熱工設備[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21: 197198.
[8]姜洪舟. 無機非金屬材料熱工設備[M]. 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5: 349351.
[9]鐘理, 鄭大鋒, 伍欽. 化工原理(上冊)[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22: 111112.
作者簡介:劉松,男,上海人,工程師,博士,從事化工裝備的研發與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