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仙,胥立軍
(1.CITI University,蒙古國 烏蘭巴托 14190-0077;2.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州 510900)
在新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上,歐美國家一直領先于國內,出現了眾多新媒體藝術分支,每一個都能被細分成一個成熟的專業或課題:電腦圖繪藝術、電腦動畫藝術、虛擬藝術、數字藝術、網絡藝術、生成藝術、電子游戲藝術、電腦機械藝術、3D打印藝術、交互藝術,以及現代的元宇宙。這些分支都與計算機技術相關,故新媒體藝術是藝術學與計算機技術融合的新藝術。
近10年來,中國的新媒體藝術已上一個臺階,但還是在追趕西方國家,某種程度上并沒有超越西方國家。我們還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融入更多設計與科學理念,加強計算機新技術的引入,主要是大數據技術、元宇宙與人工智能技術等,設計出更多符合用戶體驗的新媒體藝術作品,使新媒體藝術更符合時代的發展。
每當提到科學和藝術時,很多人認為這是2個不相關的領域,其認為科學代表著理性,是對自然的探索;而藝術是感性,是對人類內心世界的探索??茖W中所反映的問題,可以通過某些現象來反映,并通過分析聚集建立起良好的知識結構;而藝術是通過事物的內在感受和人類靈感而產生的對生命或精神的一種感悟,這些事物往往是通過人對生活或工作的體驗而形成的,具有個人的審美特征和藝術色彩。藝術表現借助計算機新技術探索人類的心靈感受,從而提升藝術發展。
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始終存在的,新媒體藝術不是新生事物,所以在新媒體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新的變化。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基礎學科是當前人們研究的主要科學;而藝術是跨越時空的一種審美,是空間藝術、時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的相互融合。科學與藝術并不是孤立的,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更加緊密融合。新媒體藝術融合了美術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是一門跨學科的現代藝術。如圖1所示。
圖1 新媒體藝術學科交叉圖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信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更注重精神享受,對于新興的藝術形式也越來越接受和樂于創造。在當前的新媒體藝術中,由于其不是新時代的產物,雖然處處包含高科技的特征和要素,但依然是20世紀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于新媒體藝術來說,其本身植根于人類的網絡平臺,具有深刻的民主意識和大眾化思想,傳播更便捷更簡單。新媒體藝術靈感有大量的對未來生活的想象,有很多藝術家的靈魂拷問,無論什么樣的靈感來源都是藝術家的主觀意識的創造。新媒體藝術表現出當下人們生存的狀態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通過計算機等技術以科幻或深刻的方式展示的一種藝術形式,因而,新媒體藝術也是一種源自生活卻高于生活的藝術。新媒體藝術設計尚需更多計算機新技術支持。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現代藝術設計創造了新的數字化藝術設計語言形態,為設計師開展藝術創造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體現了新媒體藝術的跨學科多分支特點。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能夠將虛擬與現實的藝術元素完美融合,創造出超越現實生活的全新藝術形態,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和美學感受,這是傳統藝術設計所不能比擬的。然而,新媒體藝術在近10年的發展中,依然處在一種模仿階段,某種程度上還是數字媒體與藝術元素的融合,在智能交互及有用性處理上還達不到用戶的需求。因此,新媒體藝術的原創需求和創新就顯得非常重要,藝術追求的是千人千面,各有風格和特色,且新媒體藝術的要求比一般藝術要高,因為,新媒體藝術在追求用戶的使用感受上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或聽覺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與用戶交互上的用戶體驗需求。因而,通過運用計算機新技術如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使現代新媒體藝術不單單是美學、聲學和視覺的表現,更是計算機學科與藝術學及其他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和生命工程等的交叉應用。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交互、學習的過程和使用的體驗感與獲得感。
隨著信息社會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新媒體藝術在過去十年中并沒有取得質的飛躍。原因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計算機科學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而藝術仍然停留在美學、聲學、視覺和心理學等方面,缺乏邏輯、智能和交互體驗。本文主要從計算機科學的新技術和藝術設計入手,重視科學思維,加入人文因素,研究使用計算機技術的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利用計算機科學的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使現代新媒體藝術不僅是美學、聲學和視覺表現,更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互動及交流與合作,強調文化情感的過程。現代新媒體藝術的多元化特點及從用戶體驗出發,充分利用人們體驗的個性化設計,利用技術優勢和跨學科特點設計,新媒體已從最初的模仿發展到現今的原創,從對科技的依賴到概念的創新,從虛擬藝術到元宇宙,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認可。如圖2所示,根據用戶的性別、年齡和個性特點,融入文化藝術和現代科技手段,渲染不同的空間場景,給用戶一場夢幻般的沉浸式的體驗。
圖2 新媒體藝術用戶體驗圖
從思想情感的角度來看,當互動流暢、熟悉和滿足預期時,用戶就會從產品中獲得快樂和啟發。藝術設計需要迎合用戶的使用感受,收集大量的用戶信息、行為習慣和審美感受為數據分析作準備。通過對用戶的思想和情感等信息進行數據挖掘,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收集關鍵信息生成藝術圖譜或數學模型,推薦給藝術家,然后由藝術家設計出用戶喜歡的產品。這樣,藝術家在設計過程中有參考和素材,節省時間避免靈感枯竭。人們越來越關注信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互動、學習過程和使用體驗。藝術家不僅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知,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體驗和創新思維融入到設計作品中,而且在作品中表現出觀眾的共性和大眾的審美,才能賦予作品靈魂。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現代藝術設計創造了一種新的數字藝術設計語言形式,為設計師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完美地整合虛擬藝術元素和真實藝術元素,創造出超越現實生活的新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審美感受,這是傳統藝術設計無法比擬的。
新媒體藝術原創性需求和創新非常重要,人們藝術追求又是千差萬別的,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新媒體藝術高于一般藝術,因為新媒體藝術追求用戶使用感的不僅是視覺美或聽覺享受,還有與用戶的互動更智能,以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為目的。現代新媒體藝術不僅是美學、聲學和視覺的表達,也是計算機科學與藝術及心理學、社會學和生命工程等學科的交叉應用。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的需求后,開始追求一種動態的、有趣的和精神上的繁榮的生活方式。藝術作品需要展示人類的思想和情感,而思想情感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只要藝術家運用得好,其就能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更好地與觀眾溝通。通過設計各種新媒體藝術作品,使人們產生或興奮或悲傷,或快樂或恐懼等情緒。藝術家扮演著情感驅動和監控的角色,從而引導人們的認知、行為和判斷。計算機技術團隊需要了解藝術家的設計理念,將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推送技術相結合,并利用計算機編程等技術制作出與藝術家的設計理念相一致的新媒體作品。
將思想和情感融入到藝術和設計作品中是很重要的,作品會具有良好的功能。要將注意力轉移到用戶的情感需求上,將情感設計整合到產品中,實現美與可用性的統一。那么,就可以從分析觸發愉悅情感設計的要素(本能、行為和反思等)進行情感設計,使“情感”成為當前互聯網產品的主要設計。用戶使用產品的愉悅情緒來源于行為過程所得到的反思,同時出于本能的接受與否等情緒的綜合,要設計出創造出持續的、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用戶愉悅的體驗感就是思想情感融入到新媒體設計的重要內容。如圖3所示。
圖3 情感化設計模型
人們發現在藝術設計階段,新媒體藝術往往耗時多,創意單一,人力消耗大,如果通過計算機科學的大數據收集和人工智能技術,使用計算機編程技術可以自動生成根據產品需求的樣本圖例或活動方案,為企業和機構在新媒體運營中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資金,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一旦計算機技術與藝術深入融合,將為現代藝術設計開辟出一個新世界,不僅提高了藝術設計的水準,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不同美感感受,提高了藝術設計的工作效率。
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以計算機編程、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主要技術。
(1)利用大數據自動化數據采集工具進行外部數據采集和內部數據挖掘,分析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藝術趨勢,清理和處理新媒體背景下的藝術圖譜;利用大數據清理技術快速收集、處理、存儲和分析各種藝術數據,發現新的藝術知識,創造新價值,提高新媒體藝術的表現能力。信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導致了藝術相關數據的快速增長,數據已成為藝術的基礎資源,進而通過全球藝術元素的生產、流通、分銷和操作機制進行分類,應用于現代新媒體藝術設計,生成藝術圖譜和模型供設計師參考。通過數據庫、業務系統日志、互聯網應用、容器日志及操作系統日志與網絡設備日志等,進行數據采集、清洗和存儲等操作,得出數據采集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數據采集范圍模型
(2)利用計算機程序制作出可互動、有趣和實用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新媒體藝術。移動終端設備使用越來越普遍,加上無線網絡的廣泛使用,融媒體H5動畫模式逐漸取代傳統的TC固定模式。移動終端設備以其操作方便、多樣化和閾值低的特點,受到多數用戶的青睞。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新媒體藝術也將從大屏幕轉向手機屏幕。
(3)利用計算機科學分支的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顆粒藝術知識圖。結合心理學、社會學、各種元素分類、智能適應色彩、構圖、層次和用戶肖像分析,通過藝術思維、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研究,對信息過程模擬的意識和思維,產生對智能新媒體藝術的新思維新形式。
(4)在用戶體驗方面的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設計的具體研究方法。在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設計的融合方面,數字媒體藝術作為新媒體藝術的一個分支,具有一定的研究規模和相關成果,而新媒體藝術則注重公眾的體驗和實用性。因此,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是本文所介紹的關鍵計算機技術。具體的研究方法如下。
①運用綜合歸納法,全面了解新媒體、新媒體技術、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外新媒體的發展現狀,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對新媒體藝術的興趣點、實用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進行技術分析,找到用戶的關注點,然后通過歸納推理進行總結,并應用于實際需求。全面分析新媒體藝術的基本要素,較好地總結新媒體藝術的特點。②通過論證和分析方法,討論新媒體藝術變化的主要原因和發展趨勢,總結當前多學科文獻資料中新媒體藝術的有趣發展,為新媒體時代的藝術形式的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③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促進新媒體藝術的改革和創新,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現代藝術設計創造了一種新的數字藝術設計語言形式,并為設計師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完美地融合虛擬和真實的藝術元素,創造出超越現實生活的新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審美感受,這是傳統藝術設計無法比擬的。除了視覺享受之外,公眾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希望現代新媒體藝術能夠實現智能互動和實踐體驗。利用藝術學科和計算機學科的有效結合作更深入的研究。
新媒體藝術設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互動環境,通過使用多感官、多通道和多維度的智能人機交互,統一互動情節和娛樂藝術。例如,在語音動態交互中,人機交互軟件界面添加了語音和動畫等新的媒體元素,提高了交互的生動度、趣味性和有效性,使軟件實現了人與機器之間的自然語言對話。通過采用智能交互渠道、設備和語音、手勢、圖像等交互技術,用戶可以通過多渠道與多個角色進行自然的溝通和協作。新媒體時代的社會狀態和文化氛圍也將決定技術發展的趨勢。要優化和整合創意元素,善于利用技術的力量,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促進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發展。
計算機技術是美術設計的輔助工具,其可以幫助人們打破藝術的極限。因此,人們需要加強兩者的整合,進一步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生成新媒體藝術自動實現的算法模型,為藝術家提供設計靈感,幫助普通企業開發自己想要的通過模板實現的新媒體作品。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削減支出,降低成本,提高回報,同時,更高的追求是為新媒體藝術的普及奠定基礎。但是,這個過程將會有大量的詳細工作,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報告、網絡信息技術、前沿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應用學科的選擇等,都需要較強的綜合團隊合作才能完成。此外,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融合的研究有待深化。在目前的研究階段,這只是一個初步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