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林 熊蕾蕾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南區呼吸科,鄭州 4500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發的間質性肺炎,為臨床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兒童群體是該病的高發人群,癥狀表現輕微,通常可自愈。但由于近年來環境因素改變,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患兒表現出發病急、病情進展快、遷延難愈的疾病特點,患兒伴有高熱、呼吸音減低、咳嗽等癥狀表象,采用肺部CT檢查可見肺部存在大片的高密度實變影,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發展可誘發支氣管擴張、肺不張、心肌炎等并發癥發生,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因此,給予RMPP患兒積極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臨床對于RMPP的治療暫無明確措施,多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因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強,導致僅采用抗生素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治療效果不佳[2-3]。隨著支氣管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完善,將其應用于RMPP治療中能夠直接明確病變位置,可直接清除堵塞部位,同時還可清除致病菌及炎性分泌物,有助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支氣管堵塞等癥狀,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4-5]。而甲潑尼龍為糖皮質激素,其作用在于可透過細胞膜與細胞質中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相結合,有助于下調促炎癥因子水平,可有效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于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中聯合甲潑尼龍治療,對縮短病程、緩解臨床癥狀、抑制炎性反應等具有重要作用[6]。鑒于此,本研究納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90例RMP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治療RMPP,探究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納入于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90例RMP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1)診斷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7]中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經實驗室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查檢出支原體抗體呈陽性,已確定為支原體感染;胸部影像學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肺葉存在高密度實變影;存在或不存在胸腔積液;接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2周后病情仍未見好轉等。(2)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伴有不同程度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病歷資料齊全;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先天性呼吸道發育畸形;無法耐受支氣管鏡檢查;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存在肝臟、腎臟、心臟等功能異常;伴有其他慢性或原發性疾病;感染或傳染性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次治療者。研究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1~11(5.92±0.85)歲;病程 4~20(13.05±0.69)d;體質量 10~34(22.59±0.61)kg。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10(5.84±0.87)歲;病程4~21(12.94±0.71)d;體質量10~32(22.62±0.64)kg。兩組患兒性別、病程、年齡、體質量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19-YKL06)。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抗感染治療,采用阿奇霉素[舒美奇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格0.5 g(50萬單位),國藥準字H20213446]靜脈滴注治療,每次注射劑量為10 mg/kg,1次/d,連續治療3 d后停藥4 d,持續治療4周。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規格40 mg,國藥準字H20133234)治療,其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方法如下。(1)術前準備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胸部X線片或CT、心電圖、肺功能檢查,要求患兒家屬或監護人與檢查醫生進行溝通,采用靜脈復合麻醉,同時告知術中、術后麻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準備好相關急救藥物及搶救設備。(2)術前6 h禁食禁水,使患兒保持仰臥位,墊高肩部打開氣道,同時對患兒行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及血壓監測,使用清潔紗布覆蓋保護雙眼,束縛帶約束患兒上肢,開通靜脈通道。治療過程中采用高濃度高頻吸氧,應用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靜脈復合麻醉,待患兒無睫毛反應后經鼻腔置于支氣管鏡,于鏡身插入部分涂抹2%利多卡因,依次于咽部、氣管、隆突后行表面麻醉,仔細觀察隆突位置、黏膜顏色、氣管發育形態等信息,結合患兒胸部CT及X線檢查結果確定病變位置。采用利多卡因對檢查部位行表面麻醉,推進支氣管鏡(Olympus BF-260F)仔細檢查,注意2%利多卡因使用劑量通常≤4 mg/kg。于病變部位灌注37 ℃ 0.9%生理鹽水,控制每節段支氣管管腔內注入5~10 ml后行負壓吸引,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檢。用37 ℃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肺部感染處3~4次,待灌洗結束后徹底清除氣道內液體,吸出黏液栓后退出支氣管鏡。隨后經靜脈注射甲潑尼龍,取1 mg/kg甲潑尼龍與100~250 ml 0.9%氯化鈉溶液充分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3 d后行支氣管肺泡灌洗1次,再行常規治療,共治療4周。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愈:各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血常規和胸部X線檢查病灶全部消失;顯效:各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血常規和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病灶基本消失;有效:各臨床癥狀和體征好轉,血常規和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病灶好轉;無效: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見好轉,肺部病灶未吸收。(2)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包括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胸片恢復正常時間。(3)對比兩組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兒3 ml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500 r/min,離心半徑10 cm,時間10 min獲得上層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干擾素-γ(IFN-γ),所有操作均嚴格遵循試劑盒要求進行。(4)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胃腸道反應、鼻黏膜出血、惡心嘔吐。
數據應用SPSS 23.0軟件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43/45),高于對照組71.11%(32/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80,P=0.002),見表1。

表1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組發熱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胸片恢復正常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注: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治療
胸片恢復正常時間14.31±3.58 19.67±3.69 6.994<0.001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5 45發熱消失時間5.42±0.86 9.86±0.88 24.206<0.001肺部啰音消失時間6.85±0.49 9.80±0.52 27.697<0.001咳嗽消失時間10.38±1.26 14.57±1.37 15.101<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TNF-α、IL-6、IFN-γ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研究組CRP、TNF-α、IL-6、IFN-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治療;CRP為C反應蛋白,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6為白細胞介素-6,IFN-γ為干擾素-γ
治療后7.62±0.48 15.46±1.39 35.764<0.001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5 45 CRP(mg/L)治療前68.57±3.69 68.61±3.70 0.051 0.959治療后13.21±3.27 28.85±4.15 19.857<0.001 TNF-α(ng/L)治療前84.29±8.47 83.97±9.76 0.166 0.869治療后15.82±3.61 26.49±3.59 14.059<0.001 IL-6(ng/L)治療前88.47±6.53 88.52±6.55 0.036 0.971治療后14.46±4.83 37.49±4.42 23.597<0.001 IFN-γ(ng/L)治療前46.29±2.58 47.02±2.11 0.201 0.84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見表4。

表4 兩組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MPP是兒童群體高發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量數據顯示,MPP發病率約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的10%~30%[8-9]。咳嗽為MPP早期常見癥狀,部分患兒伴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癥狀,若不及時干預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RMPP,引發神經系統損害、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因此,盡早給予RMPP患兒積極治療對縮短病程、改善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轉歸等具有重要作用。
阿奇霉素為第二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同時也是治療RMPP的常用藥物,能夠有效清除支原體感染,在RMPP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效果。但隨著病情發展,病原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得單一應用阿奇霉素治療獲得的效果逐漸降低,遠期效果存在局限[10]。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研究組較高,各癥狀消失時間研究組較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這表明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在RMPP治療中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患者病程得到有效縮短,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療效確切。CRP為急性時相蛋白,正常人體內CRP水平極低,一旦機體受到創傷及感染后,CRP水平快速升高,當病癥或炎癥消失后,CRP水平恢復正常;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多肽調節因子,具有較強的調節免疫應答作用,對機體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IFN-γ可在機體發生MPP感染的24 h之內快速升高,在機體病原體后的早期防御中意義重大。當機體發生MPP感染時,自然殺傷細胞將被活化,所分泌的IFN-γ能夠有效抑制肺炎支原體生長,參與體內免疫反應;IL-6是由多個氨基酸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當機體發生感染后,IL-6通過炎性反應早期釋放入介質,因其血液中代謝速度較慢,臨床上極易被檢出,有助于判斷患兒感染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CRP、TNF-α、IL-6、IFN-γ水平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2種方法聯合在RMPP治療中可有效抑制炎性反應,改善患兒病情,對縮短患兒病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可知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現已成為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方法,該方法不僅僅能幫助臨床診斷及鑒別呼吸系統疾病,同時還可對病變氣道的局部進行肺泡灌洗,清理分泌物,有助于減輕黏膜水腫,增強支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促進肺部感染病灶的吸收及呼吸道黏膜的修復[11]。另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具有操作簡單、患兒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治療時操作者經鏡頭直視病變組織,將其直接作用于病灶處,利于準確判斷病情,清理痰栓及呼吸道或肺泡滯留物質,有效減輕氣道阻塞,利于促進病灶愈合,改善各臨床癥狀[12-13]。甲潑尼龍為中效糖皮質激素,該藥物藥理作用在于減少脂質介導產物和炎性細胞因子的調節免疫的炎性反應,降低靜脈抗生素使用劑量及癥狀持續時間,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14]。另甲潑尼龍具有較強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當患兒吸收藥物后能夠修復氣道炎性反應引發的黏液損傷,促進上皮纖毛運動,抑制病灶進展,從而達到改善各臨床癥狀的目的[15]。由此可見,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在RMPP治療中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反應,有效緩解各臨床癥狀,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RMPP患兒應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甲潑尼龍治療能夠有效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抑制炎性反應,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