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彤
反華議員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3日聲稱,本月17日,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將在東京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與澳大利亞前首相莫里森、比利時前首相費爾霍夫施塔特一道,呼吁“對中國采取更強硬態度”。
美聯社3日稱"特拉斯將就臺灣問題發表演講,莫里森則將呼吁對中國官員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制裁,而作為歐洲議會議員的費爾霍夫施塔特將談及歐盟在所謂“中國壓力下”維護國際規則的作用。報道稱,3名政客將向40名日本國會議員以及來自“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的成員發表演講,預計日本政府高級官員也將出席此次會議。會議組織者希望,在5月的廣島七國集團(G7)峰會之前,此次會議將有助于推動針對“中國威脅”更協調的外交努力。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2日發表視頻講話,鼓吹與中國的競爭不僅僅是一場經濟、技術甚至軍事的競爭,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競爭。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成立于2020年,成員最初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挪威、瑞典8個國家和歐洲議會的議員或政界人士。該聯盟網站列出的共同主席包括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鮑勃?梅嫩德斯、英國保守黨前黨魁鄧肯?史密斯等人,他們都在各自國家的對華政策上持強硬甚至激進的反華立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建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3名政客的演講都屬于翻炒老話題,企圖在輿論上對中國進行圍攻,以此尋找存在感。崔洪建告訴記者,“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成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創始國家希望形成相對協調一致的對華立場,以此對民意和政府施加影響;第二,在這些國家看來,中國是一個大國,任何單一國家的議會都難以對中國產生實質性影響,因此他們認為抱團聯合才能對中國施加壓力。近幾年來,西方國家議會,尤其是歐洲一些國家議會逐漸變成了制造對華負面輿論、一定程度上破壞對華.關系的主要陣地。
崔洪建認為,無論是這3名政客還是與會聯盟成員,即便他們的說法、立場很極端,短期內也不會對各自國家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不過,從未來可能會對政策產生影響來看,少數議員片面偏激的言論在不斷破壞這些國家與中國發展交往的民意和社會基礎,通過影響輿論環境毒化民眾對中國的認識,而這又被這些議員利用,作為向政府施壓改變對華政策的依據,相關國家政府如果政策定力不夠的話,可能會屈從于這種所謂的'民意',形成惡性循環。”▲
環球時報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