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JR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的畫質也有著突飛猛進的提升,那么手機的畫質到底能不能和微單相機相比呢?為了一探究竟,本次我們使用新推出的vivo X90 Pro+與微單相機正面對比,看看其畫質到底有怎樣的表現。
前不久,vivo 對外正式發布了全新的影像旗艦手機 vivo X90 Pro+,該機具備5000萬像素蔡司一英寸T*主攝、5000 萬像素大光圈 50mm 定焦大師攝像頭、6400 萬像素90mm 中長焦人像攝像頭、4800 萬超低畸變超廣角鏡頭,從硬件參數上看已經是目前手機影像系統中的佼佼者了,再加上 vivo 自研的 V2 芯片,會對影像進行優化處理,那么面對傳感器尺寸更大的微單相機,手機是否可以超越微單的畫質呢?也許下面幾個同場景的對比可以給出答案。在測試之前,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無論是手機影像還是數碼相機,除拍攝原生 RAW 文件外,其他JPEG 格式照片在進行數碼成像時,都會對畫面做出優化渲染處理,而大部分用戶在評價效果好壞的時候都會針對 JPEG 格式進行評價。因此,本次的測評也是直接對比 JPEG格式文件,這樣更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


左側 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 拍攝


很多人都對手機拍攝的畫面分辨率和細節有個刻板印象,那就是因為傳感器尺寸小,鏡頭光學結構也較為簡單,因此在分辨率和細節上,畫面的質感不如微單相機。為此我們也針對細節和分辨率效果進行了測試對比,看看 vivo X90 Pro+的 1 英寸傳感器細節畫質到底如何。我們使用 vivo X90 Pro+與LUMIX G100(M4/3傳感器,大于1英寸)搭配12-32mm F3.5-5.6 鏡頭(等效焦距24-64mm)進行對比拍攝測試,一起看看手機的畫質到底能不能超越微單相機。

細節 100% 放大對比,左側 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拍攝

細節 100% 放大對比,左側 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拍攝
編輯點評
我們使用手機和相機的自動模式拍攝,在同場景拍攝條件下,對比畫質細節。在畫面的細節表現上,vivo X90 Pro+在暗部的紋理更清晰,原圖中天空的云層也比相機表現得更好。在均為自動白平衡狀態下的色彩表現上,手機也更自然地展示出了午后陽光的溫度。vivo X90 Pro+的主攝鏡頭采用超低色散高透玻璃鏡片,組成 1G+7P 鏡片模組,擁有 7片 ALC 的蔡司 T* 鍍膜,具備 F1.75 大光圈。vivo X90 Pro+畫質細節表現與鏡頭的素質分不開,已經超越了G100 這臺微單相機的細節表現力,可以說是目前手機影像的“天花板”了。
人像拍攝是大部分攝影愛好者最常拍攝的題材之一。而好的人像鏡頭無論背景虛化、人像皮膚細節等方面都是非常考究的。vivo 手機一直在人像領域深耕,此次X90 Pro+使用的人像鏡頭也有不小的提升。X90 Pro+首發搭載一顆索尼 IMX758傳感器,擁有一枚 50mm 黃金人像焦段鏡頭,為此我們也將相機鏡頭更換成 Lumix G 25mm F1.7(等效焦距50mm),與 vivo X90 Pro+的 50mm 人像鏡頭進行對比。

細節 100% 放大對比,左側 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拍攝
編輯點評
從人像的樣張可以看出,在光圈值相同的時候,觀察原片幾乎無法分辨手機與相機的區別;而在放大看皮膚細節的時候,可以看到手機拍攝的細節中,人物發絲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而在皮膚的處理方面,vivo X90 Pro+對人物膚質進行了優化處理,但也保留了皮膚質感,同時膚色更為均勻一些,畫面中人物的皮膚質感以及頭發絲的銳度都有不俗的表現,甚至在放大細節分辨率時也可以看到絲絲入扣的頭發紋理。

背景虛化效果對比,左側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拍攝
從背景虛化的效果上看,與大光圈鏡頭對比,用手機所拍攝出的空氣感與微單搭配大光圈鏡頭所拍攝出的感覺幾乎難分伯仲,對于通過機內運算的手機來說,可以做到比肩真正的光學結構畫面,不得不為移動影像領域技術的進步贊嘆。

值得一提的是,vivo X90 系列手機內置了蔡司人像鏡頭包,可以在人像模式下模擬蔡司經典鏡頭的效果。X90 Pro+機內具有六款蔡司人像濾鏡,新增加的蔡司耀斑人像鏡頭,會將鏡頭眩光在畫面中展現,這種眩光的感覺區別于以往的傳統人像鏡頭,也體現出當下人們審美的變化和追求。

左側 vivo X90 Pro+拍攝,右側 G100 拍攝

降噪能力也是以往手機與相機相比被人詬病的方面之一,但這次 vivo X90 Pro+主攝使用了1英寸大底,再加上 vivo 自研V2 芯片的降噪運算處理,相信也有不錯的表現。而微單相機則是內置了維納斯降噪引擎,我們將二者的感光度都設定為同樣的值,并針對同場景畫面進行拍攝,其中vivo X90 Pro+使用專業模式、夜景模式分別進行拍攝。
編輯點評
感光度設定為 ISO3200 時,vivo X90 Pro+與微單相機拍攝的畫面均出現了噪點現象,但在看原圖時均不太明顯,放大后可以看到 vivo X90 Pro+的畫面有一些顆粒感,但細節中欄桿被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來。微單相機拍攝的畫面亮度則整體偏暗,在同樣感光度的條件下出現了噪點,經過降噪引擎處理后銳度下降,畫面中欄桿有些模糊。而開啟夜景模式的 vivo X90 Pro+所拍攝的畫面則非常清晰,建筑物不僅看起來非常干凈,而且細小的線條也展示得很出色。在啟用夜景模式拍攝后,vivo X90 Pro+搭載的自研 V2 芯片也介入到其中,其優異的降噪性能讓夜景拍攝變得更出色,可以說,X90 Pro+在夜景拍攝的能力上,已經超越了這臺微單相機。

從左至右分別為 vivo X90 Pro+專業模式拍攝、vivo X90 Pro+夜景模式拍攝、微單相機 G100 拍攝

100% 細節放大對比,從左至右分別為 vivo X90 Pro+專業模式拍攝、vivo X90 Pro+夜景模式拍攝、微單相機 G100 拍攝
總結
作為目前手機領域的影像旗艦代表之作,通過 vivo X90 Pro+與微單相機同場景的實拍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手機影像的進步,當前的手機影像技術,憑借不斷提升的硬件水平以及通過計算攝影的優化運算,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很多微單相機。在對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vivo X90 Pro+在畫質分辨率效果、夜景降噪這兩個方面已經超過了M4/3 系統的微單相機的畫質,而在人像的運算效果下,幾乎做到了與光學成像不分伯仲的畫面空氣感。這些呈現出來的結果看似輕松,其背后則需要通過持續的調校和深厚的技術沉淀才能得以實現。而自研芯片 V2 的加入讓手機可以突破物理的限制,得到更好的降噪效果。也許,是時候扔掉手里的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