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偉斌
西安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起點。早在盛唐時期,長安就以其“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與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一道,共同譜寫了世界文明史上的開放與輝煌篇章。近年來,西安著眼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絲路科創中心等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引進了一大批急需緊缺的外籍高端人才,為西安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海外人才智力支撐。
在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魅力中國——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中,西安榮膺“外國專家眼中最具潛力的中國城市”榜首;在2020年度“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中,西安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五位?!镑攘χ袊鈬鴮<已壑凶罹呶Φ闹袊鞘小敝黝}活動調查顯示,2021年,西安對外友好交流合作成果顯著,新增常住人口數量名列前茅。此外,海內外高端外國專家表現出了對西安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彰顯出西安一貫以來的強勁的國際影響力和世界一流人才吸引力。
為釋放科技創新潛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西安出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協同推進西咸新區總窗口和科技創新示范帶、先進制造業示范帶“一總兩帶”建設。2022年開展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活動138場,推進成果就地轉化項目574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600億元、同比增長超17%。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落地西安,建成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大飛機創新原等研發平臺65個,稀有金屬材料創新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創新中心。超算(西安)中心納入國家超算體系,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獲批國家硬科技創新街區試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9700家,同比增長超過35%;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1000家,全年新增上市企業11家,其中大部分為科技型企業。
如今,西安不但是“千年古都”,更是創新能力很強的城市,西安的科教綜合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2版全球創新指數(GII)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報告中,西安居全球第22位,位列中國上榜集群第七位。西安在高端人才儲備、產業體系建設、研發投入等方面均居于各大城市前列:擁有駐市高校83所,兩院院士66人;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全國41個工業大類西安就有36個;擁有國內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和生產力量。2021年,西安市全社會研發投入553.67億元,投入強度5.18%,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
為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人才,以人才賦能推動科技創新,西安打造“精品引智工程”,實施“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及“西安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智項目”,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著力打造新動能強勁的國家創新名城。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強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六大支柱產業,做大5G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⒋髷祿c云計算五大新興產業,做優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會議會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產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在市級引智項目方面,著力實施“西安英才計劃”等市級重點人才工程,大力遴選資助高層次人才及團隊項目,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托舉優秀青年“雙創”人才,為創新人才、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兌現獎補資金。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的幫助下,一批企業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快速發展。比如,紫光國芯公司形成了一支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隊伍,成為存儲領域集成電路設計行業龍頭企業;炬光科技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實力最強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品牌之一,獲得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眼得樂公司第四代高端人工晶狀體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源杰半導體、巨子生物2家科技型企業成功上市或預備上市。
“魅力中國——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調查顯示,西安生活便利度實現大幅飛躍。目前,來自韓國、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40多個國家的外國專家在西安長期工作。
為做好外國專家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外國人才來西安創新創業,西安在市本級和高新、經開、浐灞、港務、西咸及其五個新城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1+5+5”窗口,率先實行“綠色通道”“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服務,成為全國第一家外國人工作許可“證件延期、變更業務”一次都不用跑的城市。在曲新區和自貿區秦漢新城功能區分別掛牌成立了西安市外籍人才(曲江新區)服務中心和西安市外籍人才(秦漢新城)服務中心,共同推動國際人才服務、國際人才科技創新孵化加速。面向外籍人才開展了系列“送政策、送服務、送文化”主題活動,成功舉辦首期“走讀西安”外宣沙龍活動;組織外國專家走進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開展交流活動;舉辦海外人才中秋夜聯誼活動等多場次各具特色的活動,宣講西安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及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了國際科技文化交流,提升了外籍人才對西安的城市認同感。
高層次外籍人才為西安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多位專家榮獲國家級或省級榮譽。例如,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巴西籍專家科勒博(Kleber Antonio Sernik)、西安謝赫特曼諾獎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色列籍專家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分別榮獲2020、2021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由西安市科技局推薦的西北工業大學法國籍專家阿蘭·萊昂內爾·杜布瓦(Alain Lionel Dubois)榮獲2020年度陜西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在“魅力中國——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調查中,“城市外向度”指標用來評估城市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西安城市外向度位居第五位,較2020年上升三個名次。據統計,2021年西安共有64個友好城市,在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五位。
為推動國際人才交流、促進科技創新合作,西安積極推進“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外國專家書屋”等平臺建設。2022年新認定40家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基地總數達到114家,進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引入,提升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能力。新設立一家“外國專家書屋”和兩家“外國專家流動書屋”,書屋及流動書屋總數增至五家,每年組織開展多場外國專家交流活動,充分發揮書屋凝聚專家、服務專家的作用。

在西安生活的外籍人才一起過端午節
此外,西安市與新加坡、以色列、德國等六家境外機構建立了西安海外科技交流合作工作站,用活用好國際資源優勢,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成陜西師范大學和陜西地礦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吉爾吉斯國立農業大學聯合建立了“中吉藥物開發國際聯合實驗室”,并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推動西安地區中藥材和健康產業邁上更高層次的發展。一系列新型國際合作平臺的建立,進一步完善了西安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機制,形成了海外高端人才來西安創新創業的便捷通道,增強了城市對海外人才的“西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魅力中國——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調查顯示,西安在國際化工作氛圍、國際化工作機會、國際化宜居環境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與西安近年來著力開展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不斷提高開放合作水平、優化外國專家服務、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搭建各類國際交流合作和創新創業平臺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密切相關。
2023年,西安獲批建設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在新的機遇下,我們相信西安的國際化創新名城建設將走向更大的發展格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西安這座千年古都中,璀璨歷史文化必將與科技創新光芒交相輝映。魅力西安,未來可期?。ǜ兄x西安市科技局為本文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