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朋友,你認識梧桐嗎?
梧桐原產我國,是我國地道的本土樹種。其種植的歷史已有3000余年,它最早記載于《詩經·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梧桐向以樹干高大挺拔,樹皮翠綠,葉裂如花,果形似船而聞名,它被譽為樹中的“美男子”和“偉丈夫”。
早春的梧桐樹它纖枝如畫,像似畫家筆下的一幅水墨畫,它枝干青青,淡雅美麗而安靜。
幾場春雨過后,一夜之間,梧桐樹光禿禿的枝干上忽然冒出了點點葉片,而這枝條上的綠葉,是那種賞心悅目的淡淡的綠,是那種不偏不倚中庸的綠,它的綠,綠得讓人心神氣爽。
梧桐樹在無風時是美妙絕倫的,它在微風中隨風波動不時傳來沙沙之聲,仿佛是它新生命來到世上時向人們致意問好的聲音;而它隨風擺動時的樣子更是引人注目,微風乍起,梧桐樹仿佛瞬間就活了起來,到處都充滿著生機,到處都閃爍著生命之光。
仲春的梧桐樹,高擎著翡翠般碧綠的葉子,酷似古代帝王身后高舉著華蓋的儀仗隊,排列在道路的兩側,為人們遮陽避風;
炎炎烈日里,梧桐樹伸展出翡翠的玉臂,碧綠油亮的葉片聚攏在一起,進而形成隆大的鐘狀型的樹冠,像一把油綠的大傘為我們遮住了一片片陽光,給我們帶來片片青影……
夏日的雨夜里,梧桐樹挺著高大偉岸的身軀,雨打枝葉的沙沙聲給人們帶來富有節奏的樂感…..而梧桐樹傲然挺立在風雨中的姿勢,在燈光下似乎比往昔更加偉岸挺拔……
秋日是梧桐樹最美麗的季節!初秋時節,梧桐樹高大的綠色傘褶上,開滿了大把大把的花兒,鮮麗明亮,美麗至極。在正午的陽光照耀下,梧桐樹邊緣的枝葉在陽光下好似鑲上了一層金邊,萬丈陽光透過樹葉,像點點繁星!
秋風像一個渾身上下透著仙氣的古怪精靈,它穿空而過,在大地之間窺探……于是梧桐樹的葉子上也開始變得五彩繽紛,有的為深黃色,有的是淺黃色,有的呈黃綠相間色,還有的呈翠綠色。
到了深秋,梧桐樹似乎一下子就有了成熟的氣度,它不再悲哀,哭哭啼啼,訴說秋雨凄冷,秋風無情,它似乎明白了興衰代謝的定律:有繁華滿眼,就有落英遍地,有春風桃李花開日,便有秋雨梧桐葉落時;既然注定要落下,那就落他個痛快淋漓;梧桐落葉,是秋天壯美的一景,它落得決絕果敢,氣勢磅礴,酣暢淋漓,不像有些樹,拖泥帶水而猶疑不決。梧桐樹枝葉飄落時的聲音擲地有聲,于是乎梧桐樹腳下便鋪滿了地毯般金燦燦的葉子。
深秋時節,梧桐樹的葉子基本都落光了,但有一兩片梧桐葉孤傲的仍挺立在風中,像是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幟。
冬日悄悄地來臨了,冬天的梧桐樹像似一幅寫意畫,突兀的枝干融入在冬日的寒氣里,像似在吸納日月精華;而下雪的時候,梧桐樹則又穿上了潔白的羽絨服,像童話里的圣誕老人一般安然慈祥。
在我國,自古就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米不食”的傳說。據說,當年秦始皇在修建阿房宮時,就廣種數十萬株竹子和梧桐,目的為的就是“筑巢引鳳”。
時空千載,凝望梧桐,那個“非梧桐不棲”的鳳凰至今依然未見來棲息。追根溯源,科學細思,鳳凰只是古代社會人們對自然界無限崇拜而創造出的一種具有美麗、吉祥、善良、品德高尚的動物圖騰。雖然鳳凰只存在于傳說,但縱觀古今,梧桐種植至今依然蔚然成風,“梧桐成蔭鳳自來”、“一葉知秋”、“秋雨梧桐”的俗語典故依然能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廣泛應用,可見梧桐意表“吉祥”、“美好”、“君子”、“知秋”的意象已深深烙進國人的心目中及情懷里。
無論是民間“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俗語,還是“筑巢引鳳”的美好傳說;無論是比喻為“非梧桐不棲”、非“竹米不食”的“棲鳳之木”,還是《詩經》中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的詩篇;無論是宋代著名詞人晏殊“蒼蒼梧桐,悠悠古風,葉若碧云,偉儀出眾;根在清源,天開紫英,星宿其上,美禽來鳴”的恣意描寫,還是著名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梧桐宛然為心胸坦蕩、品質圣潔、精神偉岸的君子化身,以“盡將千古圣人心,付與三尺梧桐木”而慨然寄懷,都無一不表現出了梧桐高潔美好的形象,使人聯想到君子的正直、高潔的品質,而梧桐虛心實外、高潔美好的品質,不正是我們所寄托、追求的高貴品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