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紡織制衣材料可持續,生產縫制出來的服飾才能實現綠色環保。除了要推廣低碳節約的購買消費理念,更要推行更廣泛地使用綠色環保的紡織材料。
當下,全球時尚產業正在逐步邁進可持續循環發展的時代,時尚業仍在通過探索有效途徑,來解決長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可持續時尚對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產業造成的環境影響、綠色消費的崛起、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呼聲,迫切需要行業不同利益方采取實際行動,加快實施循環時尚經濟發展。
污染量高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石油化工
時尚產業的發展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不只對氣候有影響,還對生物多樣性有巨大影響。原料的需求和生產、生產過程中對能源的需求、生產之后的流通環節以及產品的包裝等消耗了自然資源,產生了碳排放。每年人們消費的服裝超過6200萬噸,造成服裝行業背后的環境污染高居世界第二,是僅次于石油化工的全球最大污染源之一。有預測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到85億時,服裝行業將超過石油化工行業成為世界最大的污染源。
從原料加工到成衣,這一過程中首先造成的是水污染,全球17%至20%的工業廢水污染來自紡織工業的染整加工。紡織行業每年排放20噸有毒廢水,水中充滿各種有毒物質,如硝酸鹽、銅、砷、鉛、鎘、汞、鎳等。其次是空氣污染,服裝業每年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0%。在生產合成纖維時會釋放出一氧化二氮,其破壞力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在當今蓬勃發展的全球時尚產業中,每天生產數萬件服裝。生產、制造和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導致大量的溫室氣體生產。
紡織制衣材料可持續,生產縫制出來的服飾才能實現綠色環保。除了要推廣低碳節約的購買消費理念,更要推行更廣泛地使用綠色環保的紡織材料。這也是近年來傳統棉毛料服裝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服裝被丟棄兩三年后,會自動分解腐爛,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選擇環保服飾已成為消費者的理性需求。天然纖維,無論是棉、麻,還是絲綢,都以其無毒、無害、無副作用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兒童服飾。
有些發達國家規定,環保服裝須有經過毒物測試的相應標志。這些標志對服裝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范圍限制很廣也很嚴,從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殘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屬、鹵化染色載體、特殊氣味等化學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方面都有規定,因此涉及面非常廣,僅染料涉及的致癌芳胺中間體就達22種,相應的染料助劑、涂料等達100多種,重金屬也涉及10多種。而消除紡織印染中染料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及對服裝的污染在20世紀90年代也曾被列為中國環保“十大課題”之一。
紡織行業增加“含綠量”
綠色可持續發展、減少碳排放已逐漸成為全球共識,隨著消費者意識的不斷加深,人們開始逐步轉向使用更高質量、更環保并帶有一定功能性的面料制成的服裝,這一趨勢也促使可持續面料的市場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使用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面料,或者可循環使用的纖維嘗試為地球的未來做一點事情,并將可持續發展視為發展要素。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綠色環保就已經作為設計理念引入時裝行業。但綠色環保理念被推向一個新高度,從而使得環保、休閑、健康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還要歸結于1997年德國杜塞爾多夫成衣展首次集中展示了環保服裝,并頒發時裝環保獎。在今天的德國服裝紡織產業里,綠色環保理念仍然沒有被丟棄。即將舉行的2024春夏德國慕尼黑PERFORMANCE?DAYS展會關注的焦點話題正是碳中和、節能措施、資源保護,以及可持續材料的使用。
在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嘗試下,今天可用的環保紡織材質在種類上已經有了質和量的雙重飛躍。記者從上海國際功能性紡織品展覽會上了解到,適用于戶外和運動裝Banff是第一款由100%再生紗線制成的?Sympatex?貼合材料。它是一種創新紗線,由化學回收的廢棄服裝和剩余材料制成。而這種貼合材料是由?Sympatex?開發的,紡織品循環。還有一種展現金屬質感的面料,采用了無水低溫技術,替代了傳統高溫染色工藝。新工藝不僅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且通過在紗線上噴涂空氣涂層的技術,節省了箔的使用。因此,孔隙被保留,織物保持透氣。再有,你能想象用輪胎做服飾嗎?技術人員從廢棄輪胎的回收利用中獲得聚酰胺,制成一種具有吸水快、耐磨性好等特質的紡織品。每100噸這種織物中含有12.6個輪胎。
無獨有偶,近日,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大中華區為廣州市德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德鵬新材料)牛仔洗水紡織助劑頒發了ZDHC?MRSL?Level?3符合性證書。對此,德鵬新材料總經理楊文學表示,德鵬新材料專注研發、生產多種牛仔洗水紡織助劑,同時注重該領域的低碳推動,期待未來能為從供應鏈的源頭有效控制有害化學物質的投入與使用做出更大貢獻。據悉,ZDHC是全球最大的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締約品牌組織,ZDHC?MRSL(有害化學品零排放生產限用物質清單)是一份在紡織、服裝和鞋類行業加工紡織材料、皮革、橡膠、泡沫和膠黏劑過程中禁止有意使用的化學物質清單,用于管理供應商對這部分化學物質的使用,并在生產過程中淘汰這些有害物質,以保護環境及消費者和勞動者的健康與安全。
服裝品牌方:加強環保意識認可
用綠植做鞋包配飾,電子屏制成大衣,在2022年的巴黎時裝周上,西班牙時尚品牌LOEWE憑借低碳環保的時尚理念大火了一把。該品牌現任創意總監Jonathan?Anderson表示,所有綠植都是他在本場秀舉行的前20天在巴黎郊外的大棚中播種下去的。因為種子和面料的特殊性,這些綠植是直接在服飾面料上發芽的,因此這場時裝秀被稱為“有機物和人造的融合”。雖然這樣的綠色產品不能量產,也無法落地在現實生活中,但它所推行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卻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也深入人心。在隨后諸多涉及綠色環保的國內外服飾展會、論壇上,都采用了LOEWE的綠植服飾作為海報背景。
LOEWE不是第一家加強環保意識認可的服裝品牌方,因VERO?MODA、ONLY、JACK&JONES等品牌線被中國消費者熟知的綾致時裝集團近兩年開始加大綠色發展強度,與美國生物材料公司Ecovative?Design合作,成立可持續發展公司,幫助旗下品牌共同開發基干菊絲體的材料,作為皮革和石油衍生物的替代品。
然而,無論是LOEWE還是綾致集團,它們都不是時尚的主流。作為時尚的風向標,奢侈品品牌才一直是各種快消、高街品牌的追隨者和對標對象。為了標榜時尚,這些奢侈品品牌幾十年來甚至近百年來都是皮草的消耗大戶。皮草一直是服飾材料里最受爭議的一種,這不僅關系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更體現在動物被獵殺時是否感受到痛苦的道德問題。近年來,認可加強環保意識的奢侈品品牌越來越多,人們日益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棲息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2021年,開云集團就曾宣布從2022年秋季系列開始,旗下Bottega?Veneta、Alexander?McQueen、Saint?Laurent等所有品牌都不再使用動物皮草。旗下擁有House?of?Fraser、Sports?Direct并持有Mulberry和Hugo?Boss大量股份的Frasers集團日前宣布其與其供應商將停止購買皮草材料,將與HSI/UK合作,以盡快清除現有的皮草服裝庫存。在此之前,Farfetch、Net-a-Porter、Canada?Goose、Burberry、Chanel、Gucci和Prada等奢侈品牌和零售商也加入了零皮草行業。
目前,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還未放棄使用皮草,但在2022年下半年該品牌做出承諾,所采購的皮草均符合Welfur協議標準,未來將采用最新的Furmark認證,以盡可能在保留皮草產品的基礎上,做出有道德意識和可持續的改變。Furmark是國際毛皮協會在2021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認證,旨在確保天然毛皮的“動物福利和環境標準”。
政府助力服飾產業鏈低碳化
人們要依托于工業文明,面向生態文明,盡早蛻變,創造生態文明的新時尚。雖然我國在現代紡織材料的綠色環保上起步較晚,但決心大,步伐堅定。2022年10月舉辦的第十一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暨2022中國服裝大會主題便是“科技、時尚、綠色”,旨在以時尚賦能提升產業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值得注意的是,會上,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與中國紡織重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聯合發布《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分析認為,盛澤紡織產業能源消費正加快向高效、低碳、清潔轉變。盛澤紡織產業溫室氣體排放呈現排放總量“先上升后下降”、強聚集性的趨勢。《白皮書》指出,基于情景分析結果,考慮國家“雙碳”目標、地方達峰任務要求和盛澤紡織產業發展規劃,建議盛澤選擇強化行動情景路徑為紡織產業氣候行動路徑。
在此情景下,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目標和路徑得以明確:紡織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29年實現達峰,峰值水平為1214.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平臺期為2029到2035年,碳中和時間為2058年,排放量控制在15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白皮書》指出,盛澤應制訂實施紡織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計劃,建設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重點圍繞能源消費低碳轉型、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增強綠色技術創新能力、著力培育綠色低碳品牌等采取有力舉措。
盛澤的探索與實踐,對中國和世界探索紡織產業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其他工業領域也具有借鑒意義。為了進一步服務盛澤紡織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盛澤設立可持續創新辦公室,促進盛澤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推動盛澤世界級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