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燕 梁云
我國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的迅速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工作,昭通“十四五”規劃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基礎建設提升等行動,為昭通及云南省建筑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同時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昭通職業學院是昭通市唯一一所擁有建筑專業的綜合類高職院校,正高速高質發展。基于這樣的背景下,云南S建筑公司選擇昭通職業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應運而生,實現產業鏈、教育鏈和人才鏈有機銜接的同時,也是社會經濟供給側改革和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自從我國在21世紀初成為WTO的成員國之后,市場化改革便開始持續推進,我國的建筑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使得我國的建筑行業競爭趨于白熱化,建筑市場的競爭也因此從一二線城市擴大到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被深耕的五六線城市競爭也愈加激烈。在企業不斷進行機制創新和改革以便適應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外部環境也迎來了巨變,與此同時也遇到本土鄉村振興,城鎮化的機遇。在這種形勢下,建筑施工及相關企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準確的分析自身所處的瞬息萬變的環境,并將結合自身的實力,揚長避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有利的地位。在宏觀環境因素分析方面,運用PEST分析模型得出的結論不僅客觀全面,而且具有有效性,圍繞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展開分析,能夠知道有哪些因素對企業和行業的未來發展構成主要影響,從而幫助企業做出最合理的戰略決策。
政治環境不僅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也對建筑市場的良好運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政治和法律因素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行為規范和保護,且共同作用共同影響著企業發展策略的制定。
建筑行業管理政策不斷趨于完善,包括一系列規范企業資質和經營行為的法令法規,如《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勞動法》《招標投標法》《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以及新修訂的《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法》《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監督規定(2015年修正)》等,這些已經頒布及將要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都直接影響建筑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包括經營方式和競爭秩序,從而影響著建筑企業的生存。其中《建筑法》第十四條中規定“只有取得從事建筑活動的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在證書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隨著中國建筑市場不斷的規范化,意味建筑市場著對建筑執業人員包括技術工人的合法合規性的監督管理將越來越嚴格。
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首年,國家計劃在2021年打好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的基礎。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及國家將在西部地區進行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和政策的有力實施,為“十四五”發展創造了利好的條件和機遇。對于云南昭通,按照黨中央重要會議的指導精神,在“十四五”計劃期間,昭通市在實現全面小康這一重大發展任務之后,要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作為政府工作的重心。“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包括城鎮化發展大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布局全面構建,城鎮化率大幅提高,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全覆蓋,要真正實現城鄉全方位深度融合。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產教融合政策的出臺,推進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深入發展。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從2014年至今,國家先后發布了多項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相關政策型和指導性文件,時間節點見表1。同時確定了先期重點建設培育的24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從此拉開了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大幕。產教融合企業的培育工作將作為工作重心,圍繞企業認證制度優化、認證企業的政策扶持來幫助這類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在扶持措施中,圍繞金融、財政、土地、信用四個方面來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并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高技能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部署和考核范圍,并加強政策支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因此云南昭通的建筑企業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有利時機,大有可為。

表1 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時間節點
“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得到明顯提高,國家強調要回歸到實體經濟上面,加快制造業轉型步伐,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通過科技創新,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動力,從而實現科技、金融和制造業的協同發展,打造更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在后疫情時代下,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依然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2015-2020年中國云南省建筑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當前,云南省的城鎮化建設步伐持續加快,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云南省占據著重要地位,在這種背景下,該省的建筑行業在未來必將得到良好的發展。
昭通在“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始終秉持“一區一兵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實現滇川黔多地區的經濟協同發展,轉變傳統思維,構建全新的城鄉一體化格局,圍繞產業轉型、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社會治理等層面不斷完善。“十四五”時期的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即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加速提升,全市經濟總量大幅增加,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不斷努力,與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省的人均生產總值、中等收入群體占比等指標快速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步。而鄉村振興戰略為昭通及云南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年提高0.3歲,持續提高中。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48.2%,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7.3%,其中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0歲。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0.8%,小學文化程度占13.7%,初中文化程度占56.0%,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專及以上占12.6%,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在外出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1%,比上年提高0.6%,在本地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比上年提高0.4%。
在昭通深化“六大戰略”中提到,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質量。以產業促發展、以工程建設帶動投資、以工廠帶動就業、自主創業帶動、靈活就業扶持、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就業政策作用,實施 “人才回流”計劃,全面拓寬就業渠道,不斷提升轉移就業質量和層次,確保農村勞動力、低收入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分別保持在 80%、85%、90%以上。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2年10月7日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目標任務是在“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才比例的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1/3,力爭到2035年,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度提高。因此,建筑行業對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有著旺盛的需求,需要一個人同時滿足多個崗位需求。在未來,建筑行業對這類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建筑行業也同樣面臨,作為針對國內建筑行業發展的規范性政策文件,《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于2017年正式出臺,其中,對于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建筑、智能化等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在條件具備的地區持續增加在新建建筑中裝配式結構的比例。其中,建筑信息化則是傳統建筑業獲得新生的必由之路,以BIM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無論是BIM應用軟件,還是BIM相關標準或是BIM技術應用模式在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得到了質的提升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我國建筑企業要在2020年底實現基于BIM技術的一體化集成系統的構建。
2017年6月,云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力爭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其中昆明市、曲靖市、紅河州達到40%,并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針對裝配式建筑的應用,政府在技術標準、監管等方面制定了明確的制度體系;通過將裝配式建筑進行產業鏈的整合,讓產業鏈條向周邊地區和國家延伸。云南省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裝配式建筑處于黃金發展期,BIM技術提升全產業鏈管理效率、裝配式提供加速發展契機因此,該省的建筑行業存在著巨大的外部發展機遇。
但我國部分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創新意識較差,重經驗規模和盲目擴張,輕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重高新技術設備的更新引入,輕軟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因此需要政府規范市場,逐步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市場準入制度,通過市場引導企業改革發展,而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帶動企業的發展,并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創造更大效益,最終提升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
近些年建筑行業表現突出的是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匹配度低,導致企業技術型人才缺乏,而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困難,但“危”與“機”往往并存,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進行職業教育改革、重視實踐、回歸項目,從根本上解決建筑專業的學生出口窄、綜合素質差、教學內容滯后于建筑領域新技術等問題,這既是企業人力資源的出路,也是職業教育的出路。
首先要分析參與建設的建筑企業的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結合所處的政治環境和當前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經濟現階段正處于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傳統發展方式向知識科技興國的進程轉變中,而職業教育及產教融合是國家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職業教育發展日新月異,建筑行業的技術發展日益更新換代,企業建設產教融合日益凸顯其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云南昭通本土的建筑企業往往受地域影響,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公司的管理層對自身的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模糊不清,缺乏科學有效的戰略規劃,從而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針對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需要制定科學有效的戰略規劃和實施方案,以及如何借助建筑工程類職業院校的優勢資源力保企業的各項戰略能夠有效順利的實施。
再者,建設建筑類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總體戰略定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為建筑工程類職業院校提供教育教學及科研的實習實訓基地,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二是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和高職建筑產業化,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等;三是通過校企互動互助,實現技術和人才資源共享,突破資源約束的壁壘。最終實現昭通本地建筑企業和建筑工程類職業院校建筑專業群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而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為院校帶來社會效益,為社會作出貢獻。
最后在明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戰略定位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制定和實施方案,并為保障戰略的有效實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支撐體系。包括重構建筑企業內部管理模式,重視人才資源問題,增加技能導向制度,健全薪酬體系,以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歸屬感。并結合培育企業文化,提升建筑企業軟實力,讓員工真正做到與企業“同甘共苦”。
產教融合宏觀上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高級技能人才,培養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增強我國核心的競爭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微觀上幫助企業得到需要的人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專業技能,并高質量對口就業,真正實現招生與工作緊密相連,生產與教學相互協作,實踐與工作相互統一,真正落實在育人中創收,在創收中育人。本文結合云南昭通地方經濟發展,進一步探索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發展戰略。對云南昭通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只是初步探索研究,未來還有許多值得深入展開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