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老年大學 郭思錦
我從小喜歡畫畫,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堅持到底。退休后,我報名民政部離退休老干部局開辦的老年大學,開始學習中國畫。通過多年的學習,我不僅在繪畫技巧上有了長足進步,而且也感悟到了學習國畫的許多好處。
國畫養心。國畫講究意境,能通過筆墨抒發個人感情,描繪美好人生。國畫可以讓人心境平和,心態年輕。一般而言,從事國畫創作的人,都是一些追求純粹和真善美的人。他們總是力爭把事情做到完美,猶如畫一幅畫,多一筆多余,少一筆不足,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他們總是將自我置于天道之中,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境界,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呈現一種別樣的氣質與格調。
國畫養德。喜歡或從事國畫的人,都知道學藝需立品為先、立德在先。因此,他們非常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他們知曉“畫如其人”“畫為心聲”的道理,把作畫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從中感悟生命、感悟時空、感悟生存的意義。他們遵天道,順人倫,以德立身,謙虛謹慎,明禮誠信,溫文爾雅,身體力行,為人表率,受人尊敬。古往今來,許多國畫大師都是德藝雙馨、德高望重,贏得了人們的敬仰和喜愛。所以,學習國畫,有助于立言、立行、立德,有助于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助于身心健康,為完美人生奠基。
國畫養生。畫國畫主要用毛筆,其執筆和運筆方式都很特別,毛筆的力度通過手指傳到筆尖。國畫的用筆變化多樣,有提按、轉折、順逆、輕重、快慢等運筆方式,因而在畫畫時我們的呼吸也會隨之有輕重、急緩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是溫和的、有節奏的,難怪張大千稱中國畫為“紙上氣功”。國畫亦重視寫生,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家融入自然,既有一定的體育鍛煉,又使心肺獲得新鮮空氣。此外,國畫還能給人帶來愉悅和快樂。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拿起畫筆,揮毫潑墨之后,煩惱即去。因而從事國畫藝術的人,有很多長壽者,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晏濟元、李友朋等。
國畫養才。國畫作為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對提高人們綜合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很有裨益,尤其在提升文化修養方面體現得更加明顯,如國畫對詩、書、畫、印俱全的要求,就凸顯了文化修養在繪畫中的地位。對高格調的追求,使文化修養成為畫家的必備素養。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文化修養,繪畫格調就難以脫俗。為此,從事國畫藝術的人都是勤奮好學、對知識孜孜以求的人。他們的每一筆、每一畫都體現著文化的影子。因此,學習國畫能使人刻苦學習并善于學習,通過廣收博取,不斷在知識的階梯上攀爬。

《仙鶴壽柏圖》清·任伯年 紙本設色 175.8cm×94.2cm 南京博物院藏
國畫養靜。國畫的功能是“養性情,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靜,要求畫家在創作時心無雜念,精力集中,意隨筆動,沉浸于純真的狀態中。所以說,長期畫畫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還能養成耐心、細致、專注、持之以恒的做事態度。可見,從事國畫創作的人一定是有耐心、有恒心,能靜觀萬物發展變化且具有前瞻性的人。
國畫育美。中國畫首先給人一種意境和音樂之美,在學習、欣賞的同時,也能得到審美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中國畫具有國人特有的審美和情趣,如簡練、恬靜、含蓄、韻律等,畫家正是從中去發現美、感受美、追求美、表現美。所以,畫家是最懂得欣賞美的人,在他們眼里,美無處不在。畫家往往又是“藝術”的,有眼力,有鑒賞力,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