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拉蘭納

使用無人機運送藥物的齊普來公司是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模范企業。當地政府希望借齊普來之力,吸引大批創新企業前來落戶。
天空傳來一陣嗡嗡聲,卡永扎居民早已見怪不怪。卡永扎省位于盧旺達東北部,藍天中時常劃過紅白色的“機械昆蟲”,為居民運送包裹。2022年1月的一天早上,噴涂著“齊普來”字樣的無人機向卡永扎當地醫院飛去。貝麗茲·卡內扎是當地醫院實驗室的一名技術員。在種滿了刺槐的花園中,她身穿白色罩衫,手里拿著手機,望向天際,焦急地等待著。“兩分鐘后抵達。”卡內扎的手機屏幕上彈出了這樣一句話。嗡嗡聲越來越清晰,無人機開始下降,敞開機腹,落下鞋盒般大小、系有迷你降落傘的包裹,而后向藍天飛去。包裹中的兩袋血液要用來挽救產后大出血的產婦生命。時間正一分一秒地流逝,情況危急。
| 打造“非洲硅谷”|
齊普來是一家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公司,自2016年以來,已和盧旺達境內357家醫院及健康中心達成合作。如今,齊普來公司將盧旺達作為試點,在這個東非內陸國家的東部和西部已設有兩處飛行基地,滿足了該國除首都都市圈外的主要用血需求。除了血液,齊普來還負責運送各類藥品,包括抗生素、疫苗、胰島素等。“我們不僅運送急救物資,也為基建能力不足、無法儲存藥物的醫院及社區診所提供了另一個選項。”齊普來運營總監迪亞娜·卡伊吉說。
齊普來這家創業公司充分體現了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的決心——將盧旺達打造成“非洲硅谷”。盧旺達是全球最貧困的25個國家之一,人口僅1300萬。對于這樣一個國家而言,發展為“非洲硅谷”無疑是一項艱巨的挑戰。盧旺達希望能成為創新科技公司的試點市場,比如擁有“空中救護車”的齊普來。盧旺達科技與創新部部長寶拉·因加比赫今年39歲,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她的辦公室窗外是基加利的延綿山丘,辦公桌上擺放著兩面盧旺達藍黃綠三色國旗。因加比赫表示,“齊普來就是我們最想吸引的企業類型。大屠殺后,一切都從零開始。盧旺達基礎設施極差,自然資源十分有限,全國只有一家電子通訊公司。所以,我們將賭注下在了科技創新領域,希望以此振興盧旺達。”

與擁有兩億人口的大國尼日利亞及1.15億人口的埃塞俄比亞相比,盧旺達就是個小不點兒,甚至連鄰居肯尼亞(5400萬人口)也比不上。說服投資者進入盧旺達市場并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為創新企業營造更有吸引力的環境,讓他們來這里測試業務模式,以便在其他市場復用。盧旺達就相當于進入非洲市場的一塊跳板。”因加比赫繼續說道。盧旺達政府為落戶的國際企業提供了誘人的稅收減免政策。比如,如果企業將總部設于盧旺達,或在盧旺達開設辦事處,投資額達1000萬美元,每年支出達200萬美元,且能為盧旺達人民創造就業崗位,就可以免交所得稅。

| 蒸蒸日上的本土企業 |
齊普來是否符合免稅標準無從得知,這家年輕企業的資金籌措方式一直是個秘密。2015年,齊普來獲得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注資,此后又吸引了數家巨頭公司的投資,比如谷歌母公司。不過有一點能肯定,齊普來的130名員工中,大部分是盧旺達人。無論如何,齊普來在盧旺達的測試取得了成功。2019年,也就是齊普來落戶盧旺達的第三年,公司業務擴展至加納,后又打入了美國。加納是齊普來在非洲的最大市場,運輸的物品主要為新冠疫苗。接下來,齊普來計劃開拓尼日利亞及日本市場。2021年,該公司營收2.5億美元,估值達27.5億美元。運營總監卡伊吉已經開始展望未來,她欣喜地說:“我們運送的藥物種類每年都在增加。”貨倉中,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短信及手機應用程序接收訂單,再根據訂單打包藥物,送上無人機。
盧旺達區業務總監沙米·貝尼馬納表示,“我們打算在盧旺達開展二至五項創新業務。”目前探索的新方向包括:為觀光客提供加急運送服務(主要是藥品),為牧民運送家畜藥物等。盧旺達是千丘之國,地勢起伏多變,丘陵延綿。有時候,僅僅幾公里的路程也要開上幾小時的車,尤其在路況較差的偏遠山區。而使用無人機運送貨物則巧妙地避開了地面障礙。另一家名叫“夏利斯”的公司,同樣利用無人機打開了市場。
夏利斯公司于2016年在基加利創立,其業務是為建筑項目航拍照片。這家公司的工程師拿出一張照片介紹道:“客戶計劃修建灌溉系統,肯定要充分了解地形情況。”檢修通信基站時,夏利斯公司拍攝的高清照片也能派上用場。另一位工程師說:“我們能提供三維照片,讓檢修人員遠程檢查基站狀況。”2021年,夏利斯公司開展了一項新業務,利用無人機噴灑殺蟲劑,抗擊瘧疾。2020年的試點項目消滅了近90%傳播瘧疾的蚊蟲幼蟲。因此,夏利斯與盧旺達政府達成合作,獲得了1億美元預算。因加比赫確信,不僅僅是外國企業,本土企業也具備技術創新能力。



但是,要成為“非洲硅谷”,盧旺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8年,卡加梅總統明確表達了他的夢想:下一個“馬克·扎克伯格”將是盧旺達人!
然而,盧旺達的弱點在于教育。2019年,盧旺達兒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4.4年,科技研發投入也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7%。經濟學家特迪·卡貝魯卡承認,“創新領域的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因加比赫表示,中期目標是將科研投入占比提升至1%,最終目標是3%。與此同時,盧旺達政府借鑒以色列與新加坡的做法,撥款2000萬美元用于在首都基加利打造創新城。創新城占地61公頃,竣工后將引入大學、企業及創業孵化器。或許有一天,盧旺達也能跟上這兩個國家的步伐。
[編譯自法國《快報》]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