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沖
在政策的加碼下,上海AI 大模型的未來,令人拭目以待。
2023 年,ChatGPT 的爆火,使得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掀起科技和產業創新浪潮,在此背景下,AI 大模型成為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為搶抓AI 大模型機遇,2023 年11 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五部門發布《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 年)》(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實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計劃,打造市級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臺,構建規?;冗M算力調度和供給能力。
政策助力下,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高地,上海AI 大模型的后續發展吸引了全國AI 大模型行業的目光。實際上,伴隨著政策發布,其后續政策的落地,也引發了眾多企業關注。
回顧2023 年,不難發現,AI 大模型的風,已然吹來。但其火爆發展的背后,少不了政府政策的支持。
據了解,在《若干措施》發布前,上海各區就已開始對AI 大模型進行“加速”。其中,徐匯、浦東新區等區域對于AI 大模型的政策支持尤為明顯。
以徐匯區為例,2023 年7 月,徐匯區發布《徐匯區關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技術強基支撐,支持通用大模型、垂類大模型等關鍵領域自主創新,支持具身智能、自主智能體等前沿領域布局。
9 月,上?!澳K倏臻g”創新生態社區暨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在徐匯濱江揭牌,成為打造各類通用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落地上海的第一站。政策支持下,徐匯區AI 大模型濃度一再升高。據了解,“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一經成立,無問芯穹、銜遠科技、MiniMax 等19 家大模型企業便入駐其中。
政策保駕護航下,相關大模型也一再升級。2023 年6 月,由上海AI 實驗室牽頭,聯合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高校及醫院共同發布并開源了浦醫醫療基礎模型群,12 月,醫療多模態基礎模型群“浦醫2.0”上線;7 月,商湯與上海AI 實驗室等聯合發布“書生通用大模型體系”,兩個月后,上海AI實驗室推出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 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

加速大模型落地,搶占行業發展先機。但在技術層面上挖掘大模型能力后,如何助力其在真正商業場景中應用,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隨著“文心一言”“日日新”等大模型的發布,國內AI 大模型市場逐漸充盈。據統計,截至2023 年10 月初,國內公開的AI 大模型數量已經達到238 個。對此,有媒體調侃,當前國內AI 大模型已經從“一百?!鄙壷痢岸倌!?。
各類AI 大模型先后登場,如何將其在實際商業場景中應用成為新的難題。為推動大模型創新應用,《若干措施》指出,將實施大模型示范應用推進計劃,重點支持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化教育教學、科技金融、設計創意、自動駕駛、機器人、數字政府等領域構建示范應用場景,打造標桿性大模型產品和服務。
以標桿“產品應用”帶動大模型商業化落地外,《若干措施》還指出,要支持相關主體建設科學智能創新中心、算法創新基地等平臺,協調算力資源和科研數據集,推動科學智能大模型在生命科學、工程計算、氣象等領域應用,打造科學研究新范式。
從算法(人才)、算力、數據等基礎要素,到大模型應用等后續發展,在支持AI 大模型發展方面,上海提供了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實際上,除政策指引外,在AI 大模型內部,企業本身也已走向不同的發展模式。當前,不少大模型企業已經開始從通用大模型向更具專業性、行業性的垂直大模型發展,立足于專業場景,提供專業化服務。
AI 大模型市場蓄力待發,在此背景下,“上海將充分發揮磁場效應,以更大力度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做好算法創新、算力建設、數據匯集的大文章,努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2024 年,上海AI 大模型的建設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