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糧食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文獻。列寧《論糧食稅》中蘊含著豐富的關于利用資本主義的思想。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思想的提出背景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逐漸顯露,俄國國內面臨空前的危機。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思想主要內容包括向資本家學習經營之道;開辟商品流通環節,活躍城鄉經濟;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加強對外經濟聯系;充分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重溫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列寧∣論糧食稅∣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論糧食稅》是列寧對20世紀初俄國經濟情況和農村實際情況進行深刻反思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文獻,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營養。《論糧食稅》中關于利用資本的思想,對今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思想的提出背景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逐漸顯露
1921年春天,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當時蘇俄的社會現實,未見終結的余糧收集制反而導致了相當普遍的農民暴動。在戰爭轉向和平的新形勢下,必須停止戰時共產主義體制,重新探索經濟政策,從戰時共產主義果斷轉向新經濟政策道路。其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期指導思想的失誤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①過分崇尚國有化,幾乎把國家壟斷制看成社會主義的理想形式。②把自由貿易等同于資本主義,把社會主義等同于排斥商品的產品經濟。③把實行糧食壟斷制和余糧收集制看作社會主義的必要措施,忽視小農必須以一定的貿易自由作為生存條件。④企圖靠國家行政命令組織生產和消費,從而直接過度到社會主義。
(二)俄國國內面臨空前的危機
1.農民危機。在三年戰爭時期,農民交出了2.5億普特的糧食得到的卻是一些毫無價值的紙幣,實際上是被蘇維埃政權強行借糧索糧。在還沒有見到余糧收集制終結的情況下,農民的消極對抗變成了積極反抗,最終釀成了相當普遍的農民暴動。
2.工業危機。農民危機不是孤立出現的,在一個小農國家里它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全局動蕩。除此之外,極度集中的國家壟斷制、總局管理制是根本不適應工業經濟正常發展的。
3.政治危機。1921年春天,爆發的嚴重的政治危機,使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全面危機,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它向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發出了緊急制動的危險信號:在戰爭轉向和平的新形勢下,必須立即終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二、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向資本家學習經營之道
列寧在實行新經濟政策的過程中,其中有一項措施就是用糧食稅替代余糧收集制,這一措施允許農民將稅后剩余的糧食在市場上流通、買賣,進行自由貿易,這極大地促進了商品流通和自由貿易的發展。因此,列寧意識到向資本家學習的重要性[1],他指出,我們必須要向資本家學習做生意,學習并且一定要學會資本家的經營之道。他在《論糧食稅》中首先提出:“我們應當而且必須大膽承認,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而且應當向資本家學習。”列寧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向資本家學做經濟工作,認真學習資本家的經營之道。認為“只要能夠從資本家那里學到我們需要的東西,付出代價是必然的,并且不管付出多高的費用和代價,都是值得的。”
(二)開辟商品流通環節,活躍城鄉經濟
列寧利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因素,并且積極采用和發展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來發展俄國的經濟。伴隨著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俄國經濟很快便得以迅速發展,而且隨著允許農民將剩余的糧食流通到市場,進行自由貿易這一措施的普及,俄國市場逐漸擴大。因此,列寧認識到,要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將蘇維埃俄國這種國家層面的共同利益,與國內小商品生產者這種個人層面的利益進行有機結合,就必須用盡一切可能的辦法開辟并擴大商品流通的渠道和環節,活躍城鄉經濟,進而找到一種能夠將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建設和農民小商品經濟相聯系的實現形式,而市場和商業就是實現這種聯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三)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加強對外經濟聯系
列寧認真分析了國內局勢,認為俄國應該逐漸過渡到新經濟政策時期,實行新經濟政策。主張用糧食稅替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期實行的余糧收集制,這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對生產和勞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允許農民通過利用剩余的糧食在市場上進行商品流通,進行自由貿易,推動了小農經濟和工業的結合發展。主張俄國還必須采用各種有益于發展工業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這種通過在蘇維埃國家管理和調控之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式,既保證了蘇維埃政權的國家性質不會發生改變,又能促進俄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加強俄國與外國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并與世界市場發生聯系,這種互惠互利的貿易往來方式對俄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是非常有利的[2]。
(四)充分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
早在1918年3月,列寧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其中吸收外國資金就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因此,利用外國資本也是俄國“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俄國本身就是一個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發展己經極為困難,而且隨著世界戰爭和國內戰爭對俄國國內經濟的嚴重破壞,更使蘇俄再一次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泥潭,處境十分困難。因此,俄國必須重新尋找出路,尋找資本的幫手來度過經濟危機,因為缺乏資金,俄國根本沒有辦法恢復國內的工業生產,整個社會生產就會面臨癱瘓,其他所有的生產鏈條便會就此斷開。所以,俄國要想擺脫這種極端困難的處境,恢復和發展經濟,就必須充分引進和利用外國資本。
三、列寧《論糧食稅》中利用資本主義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經濟形式
蘇俄在新經濟政策時期的實踐表明,充分利用市場調節這個手段,是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列寧意識到,小農經濟極具分散性,并不能實現直接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由小農經濟自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因此,首先必須要對農業經濟進行改造,必須采用小商品生產這種符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形式來代替余糧收集制,于是,新經濟政策便應運而生。蘇俄還需要采取其他可能的方法借此實現其在更大范圍內的資本主義發展。國家資本主義就是俄國所要采取的最主要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無產階級國家可以把資本主義納入到自己的管理和調控之下,這種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是不會改變無產階級的國家性質的。列寧認為,發展社會主義的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可以多種多樣的,只要確保這種形式不會使無產階級國家的性質發生改變,只要能夠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都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
(二)要重視與資本主義的合作
俄國必須積極主動地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用先進的資本主義成果來建設俄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俄國農業經濟,恢復蕭條已久的工業生產。新經濟政策就是列寧“利用資本主義”最鮮活的體現。雖然新經濟政策最終被“斯大林模式”所取代,但是,它的實行仍然對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俄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掃除了很多障礙。隨著糧食稅政策的實施,列寧認為,在促進小農經濟大發展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對商業的發展,要把商品流通作為發展俄國商業的中間橋梁,要向資本主義學習,要向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學習,通過學習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等,掌握其中的精髓,將其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俄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才會有保障。雖然在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付出很多代價,但只要能夠對我們有所幫助,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都是能夠接受的。
(三)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啟示
1.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發展的規律告誡我們,任何照抄照搬,不顧本國當時當地具體情況的行為,最終只能導致失敗。雖然一個理論的成功出世,尤其是先進的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理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在適用于這一理論的條件具備時,會對這類國家,或者是對這類國家所從事的某項工作具有普遍意義上的指導作用,但我們應該明白,矛盾具有特殊性,每個時代乃至每個國家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不同,處理問題時所采取的措施也應該有所不同,要切實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蘇俄的國家資本主義代表了蘇俄的無產階級利益,是代表眾多蘇俄人民的,具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有利于蘇俄經濟的平穩發展。因此,在實踐方式上,國家資本主義的利用必須抓住一條主線,那就是始終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方能維護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穩固,進而保障社會主義道路的向前發展。落后國家向社會主義道路過渡上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生產力水平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因而,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允許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的發展。這給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即我國的社會主義,在利用資本主義的時候,也要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就是要確保公有制經濟不僅要有量的優勢,而且更要有質的優勢。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俞良早.東方視域中的列寧學說[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2]顧訓寶.列寧執政黨學習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張婭茹,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