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濤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管理問題。城市道路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化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海綿城市概念強調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融入自然系統,通過模仿自然過程來管理城市水資源,減少洪澇和水污染風險。良好的市政道路景觀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還能提供生態系統服務,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對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在海綿城市視角下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通過采用綠化帶、雨水花園、生態溝渠等手段,實現雨水的收集、滲透和存儲,從而減少城市雨水徑流,降低洪澇風險。同時,通過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的過濾作用,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可以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質,減少對下游水環境的不良影響。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提供了生態系統的空間,增加了城市的綠色面積,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增加植被的生物多樣性,為城市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海綿城市視角下的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還提供了休閑空間和景觀觀賞的價值,能夠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交流與互動。
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可以顯著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綠化帶中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植物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顆粒物和有害氣體,提供新鮮的空氣凈化城市的大氣環境,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通過增加綠色植被的覆蓋率,道路綠化帶可以降低周圍地區的氣溫,改善城市的熱環境。植被的蒸騰作用和陰涼的樹蔭可以有效降低道路和周邊建筑物的表面溫度,提供舒適的行走和停留環境。
城市水資源管理面臨著持續供水、水污染和水環境惡化、洪澇災害風險、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挑戰和需求。海綿城市理念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創新的解決辦法:①水源供應壓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集中式水資源供應方式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海綿城市的分散雨水利用和水源保護策略可以緩解水源供應壓力。②水污染和水環境惡化。城市排放的污水和雨水徑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海綿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和雨水處理技術可以凈化水質,改善水環境。③洪澇災害風險。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建設覆蓋,導致雨水無法迅速滲透和排放,增加了洪澇災害的風險。海綿城市的雨水管理策略可以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概率和程度。④生態系統退化。城市化過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設,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海綿城市通過增加綠色空間和生態恢復措施,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供良好的生態系統服務。
市政道路綠化帶其功能定位至關重要。綠化帶應具備多重功能,包括雨水收集與儲存、滲透和過濾、滯洪和水文保持,以及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等。首先,通過雨水收集系統滿足城市綠化和灌溉需求。綠化帶應具備良好的滲透性和過濾功能,通過土壤和植被的自然過濾作用,將雨水滲透入土壤中凈化雨水中的污染物。此外,綠化帶在暴雨事件中還能起到滯洪和水文保持的作用,減緩洪水的形成和洪峰的增加,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市政道路綠化帶的設計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則,以實現多重功能。首先,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綠化目標,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種類,并進行科學布局,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植物的雨水收集、滯洪、水質凈化和景觀美化等功能。其次,綠化帶的設計應考慮相關的配套設施,例如雨水收集系統、滲透性鋪裝、濕地處理區等,以提高綠化帶的功能性。同時,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包括定期維護和保潔,確保綠化帶的正常運行和良好狀態。綠化帶的設計應注重綜合利用雨水資源,通過雨水收集和儲存系統,將雨水用于綠化和灌溉,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綠化帶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通過合理的空間組織和景觀設計,與城市道路、建筑物等元素融合,創造宜人的城市景觀。
市政道路綠化帶的設計應當精心考慮生態多樣性,以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引入不同類型的植物、樹木和花卉是實現生態多樣性的有效途徑。首先,選擇具有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花卉,以建立不同高度和層次的植物群落。這有助于形成生態鏈條,吸引和維持各種生物的棲息地??紤]植物的生長周期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選擇早春開花、夏季繁茂、秋季變色的植物,可以確保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呈現。這樣的設計不僅美化城市環境,還為市民提供了全年不同的視覺體驗。同時,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使綠化帶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色彩,增強了整體的美感。
在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措施實現可持續水資源管理。①雨水收集系統:設置雨水花壇、雨水收集罐等設施,將雨水引導到綠化帶中進行收集和利用。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澆灌綠化植物、沖洗道路和公共設施等,減少對市政供水的依賴。②滲透性鋪裝材料:采用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滲透性鋪裝材料,增加道路表面的滲透能力,減少雨水徑流的產生。這些材料能夠讓雨水直接滲透到土壤中,補充地下水資源,改善水文循環。③濕地處理區和生物滯留池:在綠化帶中設置濕地處理區和生物滯留池,通過濕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對雨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過濾和分解,提高水質凈化效果。④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進行綠化,提高植被覆蓋率。合理布局不同類型的植物,可以形成綠色屏障,減少風速和噪音,改善空氣質量。⑤智能灌溉系統:采用智能灌溉系統,結合土壤濕度傳感器和氣象數據,精確控制灌溉水量和頻率,減少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在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中,集成和優化雨水處理設施對于實現海綿城市理念至關重要。雨水處理設施可以被設計成具有多種功能,如雨水收集、滯洪、水質凈化和景觀美化等。通過集成不同功能,可以實現更高效的雨水處理效果。在綠化帶中,合理布局不同的雨水處理設施,根據地形和地勢條件,考慮水流的路徑和方向,優化設施的布置,以實現最佳的雨水處理效果。不斷推進雨水處理技術的創新與改進,采用更高效、更節能的設備和系統,提高雨水處理的效率和性能,降低運維成本。建立完善的雨水處理設施的監測與管理系統,實時監測設施的運行狀態和效果,及時調整和維護,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雨水處理效果的持續優化。
在道路綠化帶的植物選擇中,應優先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品種,能夠適應城市環境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污染程度,并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生長能力。通過選擇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包括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可以增加植物的適應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提高綠化帶的生態穩定性和景觀效果。針對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和需求,制定科學的生長管理和養護方案,包括適當的澆水、施肥、修剪等措施,以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和綠化帶的美觀度。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和布局,可以為城市提供多種生態系統服務,如空氣凈化、溫度調節、降低噪音等,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中,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系統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策略。傳統的噴灌系統存在水分浪費和不均勻灌溉的問題,而滴灌系統或地下滴管灌溉系統通過將水分直接送達植物根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流失,確保水資源被充分利用。滴灌系統以其精確的灌溉方式,在植物根區點對點地釋放水滴,減少了非植被區域的水分浪費,同時有效防止了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地下滴管灌溉系統將滴灌技術與埋入土壤的管道結合,節省水資源的同時避免了地表水分流失,更好地維護了城市綠化帶的水分平衡。在智能化的灌溉控制系統的支持下,綠化帶的灌溉過程更加智能和精準,通過感應環境條件實時調整灌溉量,確保植物得到適量的水分,從而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為優化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改善道路排水效果和暢通度,根據道路類型、流量預測和地形條件,設計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統,包括雨水口、排水管道、雨水收集設施等,確保道路排水暢通。通過雨水收集設施和雨水處理技術,減少雨水徑流的產生和排放,將一部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或地下儲存,降低道路排水壓力。選擇透水性良好的路面材料,如透水磚、透水瀝青等,增加雨水的滲透和蓄存能力,減少積水和水患的發生。定期檢查和清理道路排水設施,包括雨水口、排水管道等,清除可能堵塞的雜物和污垢,保證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在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中,多功能綠化帶的設計是實現海綿城市目標的重要策略之一。多功能綠化帶應具備雨水管理、生態修復、景觀美化等多重功能。首先,綠化帶的設計應考慮雨水的收集與利用,設置雨水花壇、濕地處理區、生物滯留池等設施,將雨水引導到綠化帶中進行自然滲透和蓄水,降低雨水流入下水道的速度,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其次,綠化帶應注重生態修復,選擇適應性強的植被,增加植被的密度和多樣性,改善空氣質量、調節氣溫和降低噪音。
為評估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個綜合考量綠化帶多功能性的評價指標體系。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要素。①生態功能評價。包括植被覆蓋率、生物多樣性、空氣凈化效果、土壤保持能力等,以評估綠化帶對生態環境的貢獻。②水資源管理評價。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效率、排水效果、水質改善等,以評估綠化帶在城市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③社會效益評價。包括居民健康狀況、社區滿意度、社交互動等,以評估綠化帶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效果。④經濟效益評價。包括景觀增值、旅游收入、節能減排效果等,以評估綠化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為了評估道路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和指標進行評估。首先,通過監測道路綠化帶周圍的空氣質量指標,如顆粒物濃度、氮氧化物含量等,來評估綠化帶對改善空氣質量的效果。其次,利用遙感技術或現場調查來評估道路綠化帶的植被覆蓋率、植物群落結構和物種多樣性。通過對植被的監測和調查,了解綠化帶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作用,并評估其在提供棲息地、促進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監測道路綠化帶中的水文過程,如雨水滲透、蓄水量等,來評估綠化帶對水資源的調控和保護效果。最后,通過調查和監測綠化帶中的動植物物種組成和數量變化,來評估綠化帶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為了評估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效果,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和指標進行評估。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了解居民對道路綠化帶的滿意度、健康感受、社交互動等方面的評價,以獲取居民的主觀感受。其次,收集居民的健康數據,如心理健康指標、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等,可以評估道路綠化帶對居民健康狀況的影響。此外,可以觀察居民在綠化帶中的集會、戶外活動、散步等社交行為,并進行記錄和統計,評估綠化帶對社區凝聚力和社交互動的促進作用。最后,可以收集居民對社區環境和綠化帶的評價,如安全感、美觀程度、噪音干擾等,以評估綠化帶對社區滿意度的影響。
文章通過對海綿城市視角下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探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在海綿城市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能夠實現雨水管理、水質凈化、生態恢復和提升社會福利等多重功能。合理設置和管理雨水口、選擇適應性植物、優化排水效果是優化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關鍵方法和技術。同時,綠化帶的多功能性評價、道路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以及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效果評估是有效評估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效果的指標體系。然而,同時也存在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聚焦于更加細致和深入的綠化設計策略、雨水處理技術的創新以及社會經濟效益的綜合評估,以推動市政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