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曄
(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2016 年,國務院出臺的《“健康中國 2030”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高校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體質健康水平”,2019 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負責制定的發(fā)展戰(zhàn)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也明確指出“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意味著“健康中國”的到來。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體育教學理念的轉變便成為教育體制改革的第一要旨,為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推動建設高職學生主動健康促進的管理機制,促進體育教學功能與學生健康需求的有機相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第一” 思想,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在健康教育管理與體育教學體制有機融合的基礎上,為提高高職學生的健康素質水平提供相應理論支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濟與科學技術水平得以提高,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方便,而隨之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尤其在學生群體,“重教育輕健康”的思想較為嚴重,由此建立科學完善、規(guī)范合理主動健康促進的管理機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是緊迫性,從政策角度,實現(xiàn)“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極為迫切,健康體育教育在高職素質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實際上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視科學文化、理論知識、社會技能、道德教育的教學,而輕視身體素質、健康意識等方面的培養(yǎng),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標準,高職學生健康素質情況不容樂觀。隨著社會競爭力的增大,運動少、熬夜多、飲食不合理的現(xiàn)象更為明顯,使得大部分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二是保障性,早在2002 年,國家就已將國民健康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文化放在同一高度,近年來更是在政策上對于發(fā)揮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事業(yè)中的優(yōu)勢指明了方向。2012 年10 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12]53 號),明確提出要落實加強學校體育的重點任務,實施好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2020 年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育人功能,推動大學生理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院校建設主動健康管理體制提供了必要保障。
在思想方面,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健康意識,了解健康知識、健康技能、健康理念,同時在開展體育運動技能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針對性地意志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競爭力進行培養(yǎng),更容易促進學生生成積極進取、自立自強、勇敢拼搏的精神以及公平正義、遵守規(guī)則、互相尊重的體育道德,從而促進學生形成主動維護健康的思想,提升預測健康風險的能力。在教育方面,高職教育時間較為短暫,對于院校而言提高自身競爭力進行教學改革已成為主要趨勢,在職業(yè)素養(yǎng)水平提升上融入健康體育教學,完善體育教學體系,更能夠體現(xiàn)教學改革的目標性、導向性,有助于整體推動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進程。在身體素質方面,通過體育教學逐步促進高職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使其增強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方面身體機能,合理釋放壓力,提升抗壓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進而更好地強化學生機體自我恢復與抵御疾病的能力,對培養(yǎng)形成健康行為具有正向作用。
雖然在政策及社會大環(huán)境下為健康教學、體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在實際管理機制運行過程中仍然在思想認知、體系建設、教學建設、基礎要素配置等方面出現(xiàn)了較多問題,高職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學生主動健康方面仍存在以下困境。
一是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想制約,高職院校領導者及師生認為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為第一要務,其他事項都要為個人能力培養(yǎng)讓路,體育課程安排往往排在末端位置,使得各類院校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生成良好的健康鍛煉意識起到掣肘的作用。二是隨著教育傾向性的改變,健康體育的發(fā)展趨勢逐漸向主流偏移,在實踐過程中更加偏向于公共課程,出現(xiàn)了體育教學資源不均衡、課程設置不連貫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體系中體育功能不斷簡化,健康優(yōu)勢不斷弱化,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對于體育健康的認知逐漸走向下坡路,造成其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主動性較低。
此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不足,對學生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覆蓋面狹窄、針對性不強、制度標準不到位的情況,在宏觀上沒有設置體育教學領導部門,對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教育往往是校內各部分各自為政、單獨完成,健康教育體系不夠系統(tǒng),缺乏有效聯(lián)動、評價及管理機制,沒有做到統(tǒng)籌規(guī)劃、有機整合。其次是對于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夠清晰,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健康體育教學培養(yǎng)計劃、落實方案,大多院校將健康教育或者體育教學照搬陳舊的教學模式,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不夠充分,沒有將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有效銜接,造成整體目標缺位,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體育健康教學尚未脫離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沒有進行有機變革,仍然是傳統(tǒng)應試型教學路徑,以筆試得分作為標準,沒有樹立“健康第一”的價值取向,考核方式不科學,大多高職院校對于體育教學往往是最終通過簡單的開卷考試作為綜合評價,科學化、個性化考核標準制定力度不夠,沒有通過獎勵制度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健康生活的正確引導、激勵與支持,使得整體發(fā)展緩慢。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存在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手段不夠合理的問題,沒有將健康理念有機融入到體育教學,使得最終教學整體成效具有局限性。
對于健康體育教學而言,教師資源力量是第一要素,擁有一支精通教學理論業(yè)務并且知悉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教師團隊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對專業(yè)體育教學人才的引進力度不夠,沒有面向社會、體育部門定向招聘專業(yè)人才,甚至部分院校體育教師為兼職,在整體干部隊伍架構及后期繼續(xù)教育培訓上存在較大漏洞,使得新形勢下的新思想和新手段無法被引入。其次是高職院校將較多資金用于教學電子化設備、科學開發(fā)、項目研究上,沒有劃撥專項資金用于采購、更新體育器材,籃球館、足球場地、游泳館相關設施較為老舊,無法推動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主動健康促進管理機制的建設。
主動健康促進的管理運行機制包含決策制定、動力調節(jié)、多層次保障等方面,主動健康促進涉及多部門及多主體協(xié)調,方案制定、制度調整、科學依據等都需要充分考慮學校教職工、學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方利益訴求,同時需要實施獎勵互動機制、加大體育教學經費投入、創(chuàng)新監(jiān)督管理方案等措施促進主動健康管理機制的運行,進而為大學生主動健康促進提供強有力保障。
在學校層面,要提高對健康體育教學的認識,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目標體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教學的中心向“全面發(fā)展、健康第一”的大健康理念偏移,從健康生活、體能提升、心理健康等方面多重發(fā)力、提高重視,促進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同步進行,將高職學生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在學生方面,學校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智慧校園平臺、抖音、視頻號、課堂講授等方式,線上線下宣傳健康素養(yǎng)科學知識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相關理念,整體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健康生活氛圍,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和動力,引導其開展主動健康行為活動,全身心投入健康體育教育中,樹立“終身體育、終身健康”理念,從而實現(xiàn)常態(tài)化主動促進身體素質健康的目的。
一是完善組織架構,成立體育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建立體育健康管理中心,由院長為組長,分管體育教學的副院長為副組長,負責貫徹落實中央及當?shù)亟逃块T關于開展健康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時領導定期召開體育工作會議,負責資金協(xié)調、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制度優(yōu)化、職稱評審、人才引進等任務,扎實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各方面教學動態(tài)和信息,制定體育健康工作計劃,切實加強對體育活動實踐工作的宏觀管理。建立體育健康管理中心,對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行為習慣、作息等數(shù)據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監(jiān)督執(zhí)行,并對執(zhí)行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二是完善教學方案,領導小組要結合國家及教育部印發(fā)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進一步構建先進的健康教育教學體系,以培養(yǎng)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提升抗壓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線,充分利用整合現(xiàn)有資源,拓展健康教育載體,探索發(fā)展新渠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健康教育與實踐,實現(xiàn)體育教學與其他多種學科相互聯(lián)動、協(xié)同發(fā)展、有效銜接。
一是設置多樣化體育項目,追求學生健康水平多元化提升,高職院校領導小組要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考慮學生的健康狀況,做到分層分段教學,靈活地將小型、小眾的運動項目添加到健康體育教學中,例如針對男同學可加入射箭、臺球等活動,女同學可添加瑜伽、跳繩等活動,這樣既能夠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又能夠激發(fā)師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后校園體育服務項目的熱情。二是構建科學課程評價體系,根據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將體育健康教學的考核完整化、規(guī)范化,可從意識水平、技能水平、品質水平、實踐水平來量化學生對運動健康的認知,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理論,將多方健康教學評價有機結合,樹立構建體育健康綜合素養(yǎng)考核的目標,并以此作為基礎不斷開展深入研究,優(yōu)化教學模式。三是提升學生體育健康技能水平,可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大眾體育競賽機會來滿足學生參與興趣,例如舉辦大型運動會,增加體育比賽的數(shù)量和類型,進一步加強集體健康體育項目建設,促進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而實現(xiàn)運動技能向綜合素養(yǎng)的轉變。
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進體育教學人才,不斷優(yōu)化教師結構,按照當?shù)亟逃块T標準要求調控體育教師與高職學生的比例,要著重強化體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加強專業(yè)技能培訓,通過理論研學、教學實踐、外出調研、專家授課等方式引導教師領會體育教學內涵、轉變教學改革理念,達到認知層次上的提高與升華,發(fā)揮自身在健康體育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同時體育教師要有責任心意識,將健康價值觀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科學的終身健康觀念,培養(yǎng)對健康的責任感。二是加大經費投入,高職院校要在年初為本校健康教學、體育教學劃撥專項財政資金預算,用來優(yōu)化升級教學模式,采購先進公共必需體育設施,落實好各類運動場地基礎設施建設,定期做好硬件日常維護工作,遇到安全問題及時整改,避免在健康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安全隱患,進而保障健康教育機制的順利進行。
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建設者與推動者,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技能,而且需要健康強健的體魄,為此高校的領導者與相關負責教師要轉變觀念,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協(xié)調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主體積極性,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加速體教改革,重新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基于高職學生自身特點,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與健康生活習慣,切實解決大學生體質健康需求的現(xiàn)實問題,推動其樹立“終身鍛煉”意識,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xiàn)“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