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瑞華
【銳利】釋義:①形容刃鋒等尖而快。②形容眼光、言論、文筆等十分尖銳。
2022年2月7日,正月初七,虎年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
安徽省召開了新春第一個大會——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
會議開得不同尋常。
會上,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強調,全省上下必須堅定不移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做到對標對表、做到有求必應、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實、做到知敬畏守底線。
這就是今天安徽廣為人知的“一改、兩為、五做到”。

圖為合肥港集裝箱吊裝作業。 苗子健攝
為什么要抓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有哪些成績和問題?怎樣改進作風?怎么確保做好?……會上發出的“四問”,直面重點,讓與會者耳目一新,為之警醒。
“新春第一會”扣響作風發令槍,具有風向標意義。
這次會議之所以聚焦“塑造隊伍新形象、打造發展新環境、展現干部新作為”,有著現實而深遠的考慮。既是安徽跑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形勢所需,也是領導干部應該扛起的克難攻堅、直面問題的責任擔當。
虎年開局,劍指作風建設。有人說,這是揚虎威、振虎氣;也有人說,這是如虎添翼、虎變龍蒸!
向作風建設要營商環境,向營商環境要高質量發展,不負春光,不負使命。回顧過去一年,安徽奮進一直在路上,開年即沖刺,鼓足“拼”的士氣、發揚“實”的作風、提振“干”的狀態,“滿格”開工,展現出活力滿滿的勁頭。
“作風問題具有長期性、頑固性、復雜性,目前積弊尚未根除,有些病灶依然存在,在有些干部思想上工作上突出表現為不作為、不擔當、不進取、不務實、不守信、不知止,有些問題就是頑瘴痼疾。”新春第一會上,鄭柵潔對干部作風存在的問題一針見血。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共安徽省委機關、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省人民政府機關、省政協機關等單位帶頭落實新春第一會要求,省直各部門和各縣(市、區)也都按照會議要求積極行動,立即建立組織、制訂方案、召開會議。
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的大幕正式拉開。
合肥市要求各部門“四個靠前”,支持項目落實,支持企業發展;蕪湖市在全市大會以后,市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交談,共商發展大計;宣城市強調奏響聚力發展的最強音,激蕩致敬企業家的正能量,當好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黃山市則決定把2022年作為“能力作風提升年”……
2022年7月2日,在安徽省轄市第二季度工作評議會上,鄭柵潔用“虛、躲、冷、粗、假”五個字概括當前個別干部作風中的頑瘴痼疾,并指出作風問題背后是政績觀問題。
會上,40張PPT全面展示了省轄市二季度經濟運行、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等工作結果,集中通報了省直單位二季度部門履職、信訪事項、企業訴求辦理等工作情況。通過晾曬成績單,各市、各縣(市、區)和省直單位工作好在哪、問題出在哪,看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圖為馬鋼生產車間內鋼材切割場景。 王曉飛攝
不管什么部門,不論什么級別,只要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就要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堅持問題導向,大家動真碰硬、刮骨療毒,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說起“信訪”,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都是“上訪”,可現在,安徽廣大群眾對“信訪”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要健全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做造福人民的表率,要做到接訪不走過場、寫信真管用。
一個多月后,省委書記鄭柵潔在宿州市埇橋區公開接訪,省長王清憲在霍邱縣公開接訪。
省委書記、省長帶頭“開門接訪”,在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中逐漸形成示范效應,一場自上而下的領導干部公開“大接訪”在江淮大地有序展開。
頭一個月,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就深入到16個市鄉鎮、街道、農場、學校,公開接訪收取群眾信訪事項6695件。
2022年以來,安徽省落實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制度,加強源頭治理,加快治理重復信訪,加大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推進力度。
提前公示,預約登記,不篩選、不限時,一邊是廣泛發動群眾和企業反映問題、提出意見,一邊是黨政領導輪流“坐班”開門接訪、了解訴求。
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行動上消除積極性不夠,以及心不誠、走過場的作風問題,沉到基層一線,聽取百姓心聲。
信訪工作是地方政治生態的“晴雨表”,更是群眾安危冷暖的“溫度計”。
貫穿全年始末的“開門接訪”,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將基層信訪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為的是把群眾信訪變成對群眾信任。
“市場開拓怎么樣?”“資金缺不缺?”“效益還可以嗎?”……
2022年12月1日下午,在蚌埠市淮上區政府,面對企業來訪,鄭柵潔在了解企業情況后,拋出了一連串暖心關切。
接訪中,企業代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說問題、講訴求、提建議。對能夠當場解決的問題,當場拍板給予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交辦處理;對政策有明確規定,企業代表不太理解的問題,則作出解釋和說明。
來訪群眾是考官,訴求問題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屆安徽省委部署領導干部批閱群眾來信、公開接訪后,曾有少數同志擔心“會把睡著的孩子拍醒了”,事實證明越不回避問題,問題反而越來越少。
目前,全省累計接訪群眾4.9萬余人次、閱批群眾來信12.5萬余件。
對沉疴痼疾,是雷霆萬鈞之厲;但對百姓事情,有著和風細雨之暖。
去年以來,從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到部署推進暖民心行動,安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
從細處入手,向實處著力。2022年5月,安徽正式發布《暖民心行動方案》,部署實施就業促進、“新徽菜名徽廚”、老年助餐服務、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樂健身、便民停車、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學10項暖民心行動。
頭一天在社區參加線下招聘會,遞交個人簡歷;次日,企業人事部門電話聯系,通知面試;兩天后,到企業報到,經過崗位培訓后正式上班……
這是安徽品智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倉管員劉盛找工作的日程進展,從投簡歷到入職,也就短短四天時間。雖然入職還不到半年,但劉盛對這份工作格外珍惜,“沒想到求職如此順利,得虧了有社區招聘會,才讓自己這么快重新走上了新的崗位。”
這得益于蕪湖市南陵縣依托縣、鎮、社區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建設。
被“暖民心行動”暖到的,還有72歲的胡水寶和老伴高經貴。
臨近中午,老兩口十指相扣,遛著彎,走進位于宣城市郎溪縣郎川街道文昌社區的老年助餐點,推門而入,飯菜的香味一個勁往鼻子里鉆。
去年5月20日,文昌社區老年助餐點正式啟用,打那起,胡水寶兩口子只要得閑,便每天11點準時出門,步行10分鐘,前來就餐。
作為郎溪縣“暖民心行動”的重要內容,老年助餐點被納入民生工程,目的就是通過分步實施,逐步構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鄉老年助餐服務體系,逐步提升助餐服務質量和水平。不僅管飽,而且走心,真正把老年人的“食”事辦實,讓老年人生活“有滋有味”。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正是在一個個細節、一件件小事中,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作風之變。以小見大,踏石留印,推動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十項暖民心行動38項主要任務已經完成年度目標,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去年前11個月,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65.86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1.3%;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9所;新開工改造棚戶區9.9萬套。
自“一改、兩為、五做到”實施以來,安徽省營商環境改善了很多,群眾滿意度提高了,干部作風更實了,為經濟社會發展吹來陣陣清風。其中,實施的“優環境、穩經濟”活動,收集辦理企業訴求17.6萬件,辦結率98.3%,全省市場主體首次突破700萬戶。
作風轉變,政府抓鐵有痕;工作提升,干群有目共睹。
新時代展現新風貌、新征程創造新業績,安徽黨員干部信心和干勁兒更足了,江淮百姓的幸福指數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