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付冰冰(整理報道)
郵路名稱:蘇區紅色郵路
郵路亮點:人民郵政正式創建的標志,新中國郵政發祥地。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贊揚,蘇區郵政人員艱苦創業,擔負著機要交通和郵件傳遞的雙重任務,為蘇區開辟了一條條暢通無阻的紅色郵路。
郵路里的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蘇區精神
江西瑞金葉坪,一片片黛瓦灰墻、磚木結構的中華蘇維埃革命舊址群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重點打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蘇維埃郵政總局舊址赫然其中。一個個“人在郵件在”的故事,一件件鐫刻郵戳印章的信件,仿佛讓人置身于“蘇區紅色郵路”的光輝歲月。
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前夕,毛澤東找到時任中央郵政局局長的賴紹堯談話,提出籌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的設想。1932年5月1日,中華蘇維埃郵政總局在瑞金葉坪村宣告成立,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通信事業的領導中心,人民郵政正式誕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紅軍三次成功反“圍剿”的基礎上,一張以江西瑞金為中心,包括6條干線郵路和15條特別快遞班次干線郵路的郵政網誕生,成為打破國民黨嚴密封鎖、連接起黨中央與各地紅色政權之間的“生命通道”。特殊時代里,蘇區紅色郵路僅存短短四年,但這片郵路及其所在地卻見證了蘇區精神誕生的偉大歷程。
1931年11月7日,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四周年紀念日那天,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鎮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澤東被選舉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大會還通過了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的第一部紅色憲法性文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并將瑞金改名為瑞京。“蘇維埃全部政權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大綱》中明確指出。
“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在蘇區,毛澤東寫了很多關于群眾生活的調研報告。1934年1月21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他在大會上發表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講話,提醒代表們要著重注意兩個問題,即“關心群眾生活的問題”和“關于工作方法的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對于這些瑣碎小事,毛澤東強調,“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這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鮮明地闡述了共產黨的群眾路線。
作為紅色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區郵政事業亦與之一脈相承,并在革命戰爭中成長壯大。蘇維埃郵政總局制定頒發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暫行章程》,17章79條條款充分體現了黨領導下的蘇區郵政的人民性。
在工作時間上,《章程》規定“交通員每日路程不得超過七十里”“各級郵局每日工作八小時”,充分保障交通員的生產、生活時間安排;在郵政資費上,對“免費郵件”實行明確規定,不僅統一中央蘇區郵政資費,實行低資費政策,還提供免費郵寄紅軍及其家屬信件及包裹業務,保證指戰員隨時向家人報平安、傳戰報喜訊。
看到紅色共和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蔣介石坐臥不安。國民黨派飛機不斷轟炸,中央機關遂遷往葉坪鎮西南方約12公里處的沙洲壩鎮。在那里,計劃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二次大會,并為此設計建造大禮堂、紅軍檢閱臺等六項重大工程。
聽說要為紅軍烈士建紀念塔,從官兵干部到黎民百姓,紛紛捐款捐物。一位兒子犧牲在前線的葉坪老人聞聽此事,甚至捐出了自己積攢多年的三塊大洋棺材本兒。但就在此時,工程進展卻出了問題。在沙洲壩路口的“控告箱”里出現的幾封控告信,經由何叔衡很快被送到了毛澤東那里。由此,中央總務廳長趙寶成和基建工程處處長左祥云經濟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中華蘇維埃政府首先發布了《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第二十六號——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法律文件,其次很快查明,左祥云不但在工程發包和材料采購方面收取好處費、涂改賬目單、虛報并貪污工程款,還以趙寶成為保護傘大肆斂財。同時,又查出了蘇維埃政府會計科長唐達仁一干人等貪污、挪用公款窩案。于是,撤職的撤職,法辦的法辦,左祥云等四名主犯皆被判處死刑。
中央蘇區這場反貪風暴已經過去90余年,時至今日,“控告箱”仍掛在沙洲壩鎮,既是紅色文物,更是長鳴警鐘。
紅色蘇區郵局成立不久,為滿足蘇區黨政軍民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中革軍委及其直屬部隊便開始建立紅軍信柜,開展軍郵業務。軍郵業務主要有兩項:一是免費為紅軍寄發郵件,二是傳遞秘密軍事情報。15條特別快遞班次干線郵路上,承擔軍郵業務的郵政人員往往身兼二職:既是交通員又是戰士,既要做好郵政業務,又要參加對敵斗爭。挑擔的茅竹里、牛牽的犁鏵里,常常藏著要傳遞的重要軍事郵件。
在興公郵路、興樂郵路、興會郵路等軍郵干線上,樞紐興國縣亦是一個充滿紅色傳奇的地方。在這里,毛澤東重操舊業,當起了教書先生,做起了調查研究,始終把農民問題作為調研重點和革命初心。
1929年,毛澤東來到興國縣,睡著墊著稻草的木板床,點著油燈,拿著發黃的油印小冊子,親自編印講稿,開辦“土地革命干部培訓班”。他還制定了《興國縣土地法》,提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無田地、少田地的農民耕種。”
1930年,毛澤東在興國縣寫下了影響深遠的《興國調查》,為全黨理論聯系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作出了表率。他通過興國調查得出結論:“相信這個革命是能獲得百分之八十以上人民的擁護和贊助的”。
短短一年時間內,毛澤東在興國縣進行了十一次農村調查,率先垂范,對蘇區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擔任中央蘇區局書記的周恩來曾對此熱情盛贊:中國外國不如興國,南京北京不如瑞金。
1933年,毛澤東再次來到興國縣,他一路訪貧問苦,始終密切聯系群眾,通過口問筆記的方式,做了興國縣《長岡鄉調查》。他邀請三個村的代表,對“437家,1785人”的長岡鄉各方面情況做詳細了解,并得出長岡鄉工作為“蘇維埃工作模范”的結論,“因為他們與群眾的關系十分密切”。
1934年的全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說:“我們要學習長岡鄉、才溪鄉,反對汀州市那樣的官僚主義領導。”說真話,辦實事,為人民服務,共產黨的作風由此成為蘇區干部的傳統。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在興國縣為什么流傳這樣一支山歌。更不難理解,為什么在蘇區的老百姓如此擁護共產黨,為什么尋常百姓家出身的蘇區郵政員會用生命與熱血捍衛共產黨的紅色郵路。據不完全統計,僅江西一省犧牲的郵政烈士就有1780多人。
自“百分之一百的布爾什維克”博古等從莫斯科回來后,中央機關從上海搬到江西瑞金,毛澤東逐漸淡出黨和紅軍領導崗位。第五次反“圍剿”使得中央蘇區越打越小,與前幾次反“圍剿”不同,這一次,紅軍損失慘重。面對蘇區南大門筠門嶺失守的局面,被邊緣化的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頭銜要求親赴前線。

圖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舊址前,江西省瑞金市郵政分公司全體黨員面向黨旗宣誓。 司小丁攝
得到中央同意后,毛澤東急赴前線慰問并鼓勵以一敵六的紅軍戰士,并提出“避免硬拼硬打”“靈活機動打游擊”“邊‘打’邊‘和’”的建議,很快便穩定了南線形勢。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1934年的7月,毛澤東登山遠眺,寫下了《清平樂·會昌》這首詞,也是他在蘇區寫的最后一首詞。字里行間無不體現他處逆境而自強,堅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于都縣城北門的一間老屋,是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這里也是毛澤東在蘇區的最后住處。老屋外邊是政府辦公地,里邊的一間小屋,則是毛澤東的住所。在這里,毛澤東日夜不停工作:開會談話寫材料,布置打游擊,調查敵情,選擇突圍路線……
1934年10月18日傍晚,大病初愈的毛澤東走出于都老屋,告別他領導創建的紅色根據地,蘇區人民舉著火把含淚唱起《十送紅軍》歌謠……于都,這個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被永遠載入史冊。
紅軍走了,白匪來了,紅土地浸透了鮮血,曾經的中央機關所在地葉坪鎮首當其沖。
鎮下所轄的華屋村,全村四十三戶家家都參加了革命。紅軍長征前夕“擴紅”,村里十七名青年也都參加了紅軍。臨出發前,十七名戰士在村里的后山種下十七棵松樹,后來,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由于紅軍走后國民黨白色恐怖瘋狂報復,加上華屋村在蘇區時期捐獻了大量財物,又遇青壯年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幾代華屋村的鄉親始終生活在貧困中。
值得告慰先烈的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瑞金市分公司的到來改變了“紅軍村”后代們的生活困境。2018年,當地郵政公司在華屋開展果蔬進城產業扶貧項目,在烈士后代華水林家里設立果蔬進城收寄點,利用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店,有效帶動了蔬菜的銷路,也帶動了257戶農戶實現增收。
在距離華屋村20公里的壬田鎮鳳崗村,通過中國郵政的幫扶,現年90歲的廖秀英帶著她的“廖奶奶咸鴨蛋”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幾年時間,家庭作坊不僅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還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廖秀英本人不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其“廖奶奶咸鴨蛋”項目還榮獲全球減貧最佳案例,成為中國郵政電商扶貧的名片。
如今,在贛南老區,以“廖奶奶咸鴨蛋”“華屋蔬菜”“贛南臍橙”為代表的一大批原生態、綠色優質農產品通過郵政的“寄遞+電商”,從山溝溝走向全國各地。
姓黨、利軍、為民始終是蘇維埃郵政的重要特性。而今烽煙已去,新時代的郵政人正肩負新使命,篤行守初心,聚焦寄遞主責主業,擎起“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旗幟,讓紅色郵路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