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鑫
(蘇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蘇州 215106)
國務院在《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和鄉村農味農趣運動?!痹诖酥?,2021年8月國務院發布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其中提到了“促進中華傳統運動的開展,將武術、龍舟、圍棋、健身氣功等與‘一帶一路’聯系,使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以促進各國和友邦之間的全民健身交流。”隨著我國全面落實全民健康發展的戰略,我國體育大國建設步入一個全新的時期,中華傳統的武術已經被人們不斷地提到,它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全民健身的一個有力保證,因此需要給予足夠重視。
“全民健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中國武術體育項目起源于華夏5000年文明中的武術,包含技擊、器械等諸多類型,其特點是強調動作的靈活性、快捷性、觀賞性以及實用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典型代表之一,它能體現中華民族勇猛頑強、剛柔相濟的精神氣質。武術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進全民健身的一種主要方式,也是當前國家發展的需要,目前已經成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重要命題。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和深厚積累,中華文化所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形態,以其博大精深為世人所公認,并不斷被汲取、被傳承。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并在世界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歷史發展和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豐富準確并行之有效的體育傳承體系,而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推進,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和重視。以中華武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蘊,屬于中華民族最為突出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們增強素質、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強身健體、完善人格、磨練意志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走出去”是我們國家大力推進發展的重要舉措,即強化國際文化交流,而中國武術是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對于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全民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不斷深入下,中國武術文化純潔性、中華性、普及性等特點共同構成中國文化的獨特力量,這種獨特價值使中國的武術文化在國際文化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不但保持其最基本的民俗文化形式,而且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將其推廣到全球,對中國文化的“軟實力”提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應強化“走出去”的武術文化發展策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武術文化的國際交流,不僅可以讓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還能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還能增進各國友好交往,推動全民健身的國際交流。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時期最需要成長、最為活躍的時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一環。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育賽事蓬勃發展,賽事規模不斷擴大,青少年群體參與度也在不斷提升,然而大多數青少年只有較少甚至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由于課業繁重而缺少運動、生活單調等原因形成了一種不良生活方式。據統計,全國約有1億多青少年在上大學之后仍然缺乏有效鍛煉,他們更愿意待在家中進行手機游戲、看電視劇、上網打游戲以及其他消遣類娛樂活動,由于缺乏運動,青少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對身體健康會產生危害。青少年時期進行科學合理的鍛煉不僅能夠增強身體素質和體質,而且能使他們形成樂觀、堅強、積極向上等正面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有利于樹立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武術是一項國民體育運動項目,其本身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對于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推進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武術是一門以“外煉皮肉,內煉一口氣”、“內外兼修”的體育運動項目,與現代人的身心發展相適應。首先,與其它體育活動比較起來,武術最能體現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性,長期堅持進行科學的武術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綜合平衡發展,同時能夠促進骨骼生長發育,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其次,有調查顯示,以“健”為中心的武術文化,是一種多元的文化生存方式,不管是適合年輕人輾轉騰挪的長拳,還是適合中老年人養生的太極拳,都可以增強體質,而且能夠塑造健全的體格,具有多元健身價值。除此之外,傳統的武術文化是一門浩瀚的學問,深入領悟其中的精髓,不但可以強壯體格,還可以讓“精氣神”變得更加飽滿,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因此,把武術文化與體育鍛煉相結合,不僅可以塑造外在身體素質,而且可以提升人的內在素養,對于國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價值。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社會環境變化,部分國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觀念和價值觀念開始逐漸被顛覆,使中華文化在全球范圍內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危機。而中國武術文化的優秀文化價值影響、熏陶著當代中國人,可以增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形成崇尚文明、積極向上的良好風尚,從而提升國家綜合實力以及民族凝聚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根和靈魂,是支撐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武術通過對傳統武術技藝進行系統傳承和創新融合,形成新的中華武術文化體系,能夠傳承中華武術中剛柔相濟的精髓,要求學習者做到剛柔相濟、內外兼修。這一精神不僅會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更會激勵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樹立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精神和勇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吨芤住吩疲骸疤煨薪。右宰詮姴幌?。”,中華武術精神是一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古時的武術家崇尚愛國主義精神,其“精忠報國”的理念可以說是流傳至今。練武之人皆有俠肝義膽、保家衛國的壯志,像岳飛和戚繼光這樣的抗戰英雄,無不胸懷愛國之情,對他們來說,國事比自己的私事更重要;其次,所謂“冬天練三九,夏天練三伏天”,這就是武術所要傳遞的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另外,尚武崇德是中華武術所要傳達的一種重要的民族精神,也是習武者崇高的道德品質的體現。它以正義、誠信、樂于助人、國家至上、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人民創造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為后人建設一個和諧的文明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在新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既能體會到中華武術的深厚底蘊,又能繼承“團結統一,和諧守禮,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當今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據統計,中國武術在全世界共有7500萬人學習與練習,在促進全民健身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武術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通過多種促進策略來促使武術持續健康發展,并提高國民終身鍛煉意識,進而促進武術的全民健身事業進一步健康發展。
新世紀以后,人民對于身體健康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飲食上越來越合理,生活節奏越來越有條理,鍛煉方式越來越科學。在體育鍛煉中,武術作為一種深受群眾喜愛、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的體育鍛煉方式,應充分發揮其對人體的健康作用,從而推進體育鍛煉的有效性。首先,從觀念上講,強化對武術健康理念的認識。要了解武術的保健作用,我們不但要從技術特點去感覺一種拳法、一種規律,更要體會到其內在的調整,即中國武術提倡的健康理念,注重一種具有中華文化特點的綜合性思想,一種以技術、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相結合的綜合運動;其次,通過武術和醫學的融合,為武術提供高質量的健身方案。深入推進中醫與武術的結合,是防治慢性疾病,促進身體健康的一劑良方。武術可以作為非醫療健康介入方式,結合運動營養學的有關理論,同時融入中西醫學,開發出適合于不同群體的武術健身方案,能夠促進全民身體素質;最后,需要加強武術健身服務的資源供應。目前,我國的體育健身運動已基本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而體育健身器材和健身產品等方面的供給仍然較少。所以需要增加武術健身器材和健身產品的推放,并在各社區配備專門的武術社會指導員進行健康教育,必將增強武術對健康的推動作用?,F階段,我國存在“四缺”問題,以滿足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的中國武術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綜合的現代化運動項目,只有完善武術運動設施體系建設,才能實現廣大群眾的體育需求。要解決我國在運動設施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方面要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加強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國民體質監測以及健康檔案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目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普遍受到“場地不足”的困擾。對于此問題應根據每個地區、每個項目來進行規劃、設計好運動場地體系建設,實現以點帶面的推進。同時還應不斷創新和更新各類競技項目、表演項目以及表演形式等競技運動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形成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項目人群的中國武術健身體系;另外還應制定相應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開展科學合理的體育健身課程等。
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是新時代人民的重大使命,同時也是建設公民道德與現代強國的重要保障。在新時代的體育大國構建中,必須以強烈的運動意識與體育精神來激發國民的活力,從而推動民族精神,實現全民健身,以此滿足人們體質和心理上的需要。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培育國民民族精神,是新時期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一項重大課題,必須大力推進中華武術的精神,是推動人們培育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動力。中華武術的文化,孕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并且流傳至今,其中蘊含寶貴的精神內涵,需要進一步探索。因此,我們應該把中華運動潛在的、被埋沒的、尚未發掘的精神價值深度開發出來,從潛在的“自在價值”上升到實際的“自為價值”。在武術促進國民體質的進程中,將一些具有愛國主義、自強不息、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等積極的武術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促進國民素質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全民健康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必須統籌發展,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公共體育中普及武術知識,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加強輿論宣傳可以引導社會公眾形成正確認識武術的文化基礎。所以在新時代要加強全民健身輿論宣傳和體育文化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媒體進行武術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和推廣工作。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進行健身知識宣傳和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大型商場廣場或學校等場所進行武術宣傳推廣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對外交流,把中國故事說好,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民族的文化軟實力。”中國武術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是提升我國傳統體育對外宣傳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促進世界各國全民健身交流的重要保證。要促進我國傳統武術的對外交流:第一,要擴大我國的武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渠道,使我國傳統武術的傳播渠道從“單一”走向“多元化”。中國武術的推廣不能只限于單一的國際性傳媒建設,還可以在設立中國武術文化館、武術文化交流組織;組織中國“武術文化節”,“武術宣傳周”;另外,要加大對海外孔子學院的宣傳與推廣,強化中國武術的健身價值,促進世界范圍內全民健身的交流;第二,強化對國際級武術教練的培訓,向國外派駐專門的武術指導員。向海外輸送武術專業人才,能夠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和海外民眾的認可;第三,加強國際武術比賽、國際武術文化交流節等國際重大賽事的支持。舉辦一些國際性的武術比賽,既能將中國武術的健身價值推廣到世界各地,又能促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往。為了更好地推動武術競技教育的發展,需要將傳統武俠、拳術等項目與現代搏擊項目相結合,豐富中國武術競技人才培養的形式內容,從不同角度豐富中國拳、刀等傳統項目的現代競技技巧項目,為今后中國武術界不斷發展儲備后備力量??傊?,中國“走出去”的武術發展策略為我國大力推廣全民健身提供強有力的動力,促進國際上的武術傳播,是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全民健身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國家對于武術事業的發展都有著相關法律的保障,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健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法律法規中明確了武術運動所涉及的內容。但是實際的運行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武術從業人員資格與武術相關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因此國家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民眾武術意識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工作與引導工作等,保障武術事業進一步發展。政府要在政策引導與監督上下功夫,從國家層面加大對武術事業的扶持力度。如,體育部門可以針對中國武術的特點設立相應的產業基金,制定相應的標準等,并積極開發與武術界相關的文化領域以及相關產業,不斷提升中國武術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以此確保中國文化產業能夠得到長足發展。
綜上所述,武術是我國全民健身活動中一種具有民族特點的體育運動項目,是黨和國家大力倡導和發揚的體育項目。武術是中國歷經千百年的演變而形成的,它的內涵豐富、受眾范圍廣、局限性小、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長期的武術訓練,可以強化習練者的體質,改善其身體形態與心肺功能,而且有助于意志品質的培養。而且武術簡單易學、便于傳播,適合不同群體,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與全民健身相契合,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積極推廣具有中國特點的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