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滔 郭素香 陳 慧△
(1.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 300150)
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s)是指1年以內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頻繁,超出正常范圍[1]。本病主要特征為反復發作,遷延不愈,長期將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據國外流行病學統計,RRTIs在1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高達25%,而1~4歲達18%,且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2-3]。RRTIs病因尚未明確,病因主要涉及先天免疫缺陷、呼吸系統先天畸形、后天免疫功能低下、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維生素D代謝異常、慢性疾病的影響等[4]。目前,臨床上缺乏特效干預措施,治療存在一定的困難[5]。西醫以對癥治療為主,酌情配合免疫調節劑,其在短期內具有一定療效,但存在容易復感的弊端。RRTIs類屬中醫學“感冒”等范疇,中醫藥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緩解患兒病癥、改善免疫和增強體質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6]。CiteSpace是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團隊研發的一款基于Java系統操作的文獻可視化分析軟件,可將研究內容轉化為知識圖譜,清晰展現一個學科或知識域在一定時期發展的趨勢與動向[7]。本文采用該軟件對1988年至2021年該領域的發文量、作者、研究機構和關鍵詞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旨在闡述近30年來中醫藥治療RRTIs的研究熱點和方向,從中剖析出該領域未來研究趨勢,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指導意義。
1.1 文獻來源及檢索策略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在“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學科目錄下檢索包含主題詞“小兒”“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中文期刊文章,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1年12月30日,初步檢索到1 487篇文獻。
1.2 文獻篩選 納入標準:1)期刊文獻;2)主題為中醫藥治療RRTIs;3)文獻研究類型包括基礎實驗類、學術探討類、臨床研究類、名醫經驗類及文獻研究類。排除標準:1)重復發表的文獻;2)與主題不相關的文獻;3)學位論文、網絡首發論文、指南、會議通知及征稿啟事等。按上述納排標準,采用NoteExpress查重并輔以人工進一步篩選,最終納入1 427篇相關文獻。為保證文獻的正確可靠,以上過程由2名研究員同時篩選和校對,再交叉核對結果,若有意見不統一,請第三方研究員協助解決。
1.3 研究方法 將選中的1 427篇文獻從CNKI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通過CiteSpace 6.1.2軟件將數據信息轉換成可識別處理的引文模式。在軟件頁面上設置以下參數:“Time Slicing”選擇為“1988年3月至2021年 12 月”;“Years Per Slice”選擇為“1”;“Links”和“Selection Criteria”均使用默認值;“Pruning”不選擇。可視化分析操作:在網絡節點上依次對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進行分析,其中對關鍵詞的探索包括關鍵詞共現分析、關鍵詞聚類分析及突現詞分析。對于發文量則采用EXCEL軟件進行分析。按以上步驟繪制出相關圖譜并進行解讀。
2.1 發文量分析 通過每年發文量情況可以看出中醫藥治療RRTIs的發展歷程。根據文獻增長規律可知,一個學科領域的發展在初期發文量很少,中前期發文量快速激增,中后期發文量趨于穩定[8]。圖1數據表明,近30年來,中醫藥領域治療RRTIs文獻年發表量整體呈上升的發展趨勢。檢索到最早的文獻發表于1988年,1988年至1993年鮮有研究,每年發表量均不足10篇,其中1989年更是缺乏相關研究而出現了斷檔情況;1994年至2002年發文量呈持續性增長,由1994年的12篇增長至2002年的45篇,年均約26.7篇;2003年至2019年的發表量呈浮動式增長,最低年發表量為33篇,最高量則為81篇,年均約62.9篇;2020年及2021年發表量較大幅度下降,可能與新冠疫情影響有關。對該領域的發文量進行線性回歸擬合后得到回歸方程:Y=2.454 2X-4 877.6,可決系數R2=0.827 2,可決系數越接近1。回歸線與觀測值越接近,擬合優度越好,因此中醫藥領域治療RRTIs在未來仍大致呈線性上升的趨勢。截至檢索日,2022年只能統計前4個月的發文量,故沒有將其納入發文量的趨勢分析。

圖1 發文量分析
2.2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本研究對中醫藥治療RRTIs文章的作者進行共現分析,納入的1 427篇文獻共有810位作者,其中虞堅爾的發文量最多(13篇)。根據普萊斯定律[9]計算到本領域中核心作者最低發表量M≈2.7,故將發文量≥3的作者列為核心作者,共有74位,并繪制出核心作者共現圖(圖2)。從圖2可見,虞堅爾、王力寧、薛征等節點較大,在圖譜中占據重要位置,形成以此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本領域形成了多個穩定的合作團隊,他們多屬同一機構,交流合作較緊密。其中,以虞堅爾為代表的團隊,注重傳承海派徐氏兒科學術思想,致力研究“和解法”治療復感急性感染期,研制“和解合劑”;以王力寧為代表的團隊主要探索“培土生金法”的運用,研制“抗復感合劑”用于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并研發“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證候定量診斷技術”;薛征教授主要致力于總結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經驗。但各研究團體間缺乏合作交流。此外,圖中還散落著一些獨立節點,反映有研究者獨立進行研究,如俞景茂、尚莉麗、劉小渭等,這些作者發表的文章在領域內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
2.3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研究機構是集人才培養、研究創新及成果誕生的平臺,對研究機構進行分析有利于在空間上了解發文區域的分布情況和把握各研究機構間的互動關系。以研究機構為節點,繪制出研究機構共現圖(圖3),該圖由634個節點、161條連線構成,密度為0.000 8,圖譜密度較低,表示機構間合作不緊密。圖中僅顯示發文量≥3的機構。在本研究領域內,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上海市中醫醫院(41篇),發文量排名前5的還有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1篇)、南京中醫藥大學(17篇)、河南中醫藥大學(14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13篇)。可見大多由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間合作較多,跨校合作相對較少,同時也存在與校外醫院的合作。

圖3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
2.4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內容的高度概括,可較為準確地了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情況[10]。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圖4由583個節點,1 087條連線構成,網絡密度為0.006 4,可看出該領域各關鍵詞之間具有一定關聯。排名前20的高頻關鍵詞見表1,結合圖1、表1可直觀了解到,免疫功能、玉屏風散、穴位貼敷、推拿、復感兒、臨床經驗等是近年來中醫藥治療RRTIs領域的研究熱點關鍵詞。

圖4 關鍵詞共現圖

表1 高頻關鍵詞
2.5 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的聚類分析是指在相似程度基礎上對多項指標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從而了解該領域的知識結構[11]。具體運用CiteSpace6.1.2軟件先進行K均值聚類分析,然后使用LLR方法對聚類進行標記,聚類結果以聚類模塊值(Q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評價,一般Q>0.3認為聚類結果有效;S>0.5認為聚類合理,S>0.7認為聚類可信。聚類標簽序號從0開始,序號越小則該聚類的規模越大。圖譜5是由583個節點、1 087條線組成,得到11個有意義的關鍵詞聚類標簽,其中 Q值=0.606 5(>0.3)、S值=0.898 1(>0.7),表明該聚類分析有效且可信,各個聚類具體情況詳見表2。根據聚類結果,中醫藥治療RRTIs的主要研究內容解讀大致如下:兒童(#0),主要包括兒童、復感兒、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復發、小兒等關鍵詞,此類聚類規模最大,范圍最廣,體現出RRTIs發病廣泛的流行病特點,作為小兒常見疾病之一,涉及RRTIs的相關研究一直存在;免疫功能(#1),從免疫功能、IgA、T淋巴細胞亞群、玉屏風口服液、療效等關鍵詞可看出免疫功能是當前熱門研究方向之一,側重于研究RRTIs發病機制和藥物作用機制;復感兒(#2),此聚類以復感兒為主,包括復感兒、體質、治療、飲食偏嗜、“三有余”等,側重從兒童體質學角度研究RRTIs的防治;綜述(#3),此聚類以綜述類型表達研究進展,由綜述、咳嗽、兒科、發病機制、辨證論治等關鍵詞可知曉RRTIs在領域內有著不同方向的研究,通過綜述有助于把握最新研究動態;名醫經驗(#4),包括名醫經驗、“和解2方”、從肺論治、數據挖掘、夏以琳等關鍵詞,側重于研究名醫臨床經驗及其學術思想的傳承;玉屏風散(#5),包括玉屏風散、太子參、異功散、現代藥理研究、黃龍止咳顆粒等關鍵詞,主要為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從現代藥理角度研究單味中藥及經典名方的作用機制;治療組(#6)和臨床觀察(#7)可歸納為一起,包括治療組、總有效率、左旋咪唑、臨床觀察、發病次數、實驗室檢查等關鍵詞,側重通過臨床觀察論證中醫藥的療效;中醫治療(#8)和外治法(#9)可歸納為一起,包括中醫治療、療效觀察、和法、外治法、艾灸等關鍵詞,側重于研究中醫藥內外治法;防治(#10)包括防治、治未病、內外治法、神闕、中醫辨證等關鍵詞,側重研究中醫藥防治本病,發揮治未病的理念。

圖5 關鍵詞聚類

表2 關鍵詞聚類標簽情況
2.6 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的高頻熱詞,通過突現詞可了解某時間節點內的研究熱點、趨勢和前沿動態等的發展變化情況[12]。圖6中Strength表示突現強度,數值越大表示影響力越大;Begin和End分別表示開始突現時間和結束突現時間。本文探測出12個突現詞。下面將關鍵詞按年份進行突現詞分析。近30年來RRTIs的研究熱點出現了變化,1988年至2000年間,中醫藥治療RRTIs領域突現詞的突現度較強且持續時間較長。突現詞主要包括復感兒、治療組、臨床觀察等臨床研究方法的探索;主要療效指標以發病次數的改善為主,此期為中醫藥干預治療研究的起步階段,特點是以臨床觀察為主,機制研究較缺乏。2000年至今,本領域研究更是突飛猛進,突現詞有中藥療法、小兒推拿、穴位貼敷、免疫功能等,治療措施從單一中藥內服拓展到推拿、穴位貼敷等中醫外治療法,中藥研究從簡單經驗用藥發展到現代藥理機制研究;隨著科技進步,從免疫角度深入研究了其發病機制及藥物作用機制,豐富了RRTIs治療的里程。

圖6 關鍵詞突現圖譜
雖然現代醫學對RRTIs的研究進展迅速,但對RRTIs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尚不多,且遠期效果有待明確[13]。因此,為了開拓更好的治療方案,不少研究者從中醫藥領域尋求突破。近30年來,中醫藥在治療上可發揮整體協同作用,在防治呼吸道疾病方面具有獨特優勢[14],取得長足進展。為更清晰了解中醫藥治療RRTIs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對CNKI上1988年至2021年1 427篇有關中醫藥治療RRTIs的期刊文章進行了分析,具體包括發文量、作者、機構及關鍵詞等方面,以期為中醫藥治療RRTIs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幫助。
通過對各年度發文量的統計以及線性擬合分析可知中醫藥治療RRTIs相關研究在未來時間仍將呈波動式上升趨勢,這表明中醫藥領域治療會越來越受關注。
從作者和機構分析方面看,中醫藥治療RRTIs研究方面的成果是可喜的,在領域內專家們各有所長,共同推動研究的迅速發展,形成了以各地中醫藥院校為依托、研究方向各有側重的研究團隊分布格局,并擁有相應的領軍人物。但目前存在著研究力量較分散、跨機構合作少、缺乏多中心合作等問題。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服務中的作用,從《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推進婦幼健康領域中醫藥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的頒布就可見一斑。中醫藥治療RRTIs擁有獨特優勢,繼承、發展和創新是研究者的目標。建議從國家戰略發展高度對優勢資源進行整合,鼓勵跨機構、跨區域合作,建立大范圍、多中心協作的研究體系,充分發掘中醫藥特色,推動中醫藥治療RRTIs研究的發展,為中國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通過對關鍵詞解讀可知,研究類型主要以臨床研究和名醫經驗為主,也有綜述類文獻對一定時期內的研究進展加以概括總結,彰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中醫臨床模式[15]。在研究內容方面主要涉及中醫藥治法、免疫功能、名醫經驗和防治。中醫藥治法方面包括中醫內治法和中醫外治法。內治法離不開對方藥進行研究。其中,玉屏風散是內治法常用的經方,研究表明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16]。隨著科技的革新發展,玉屏風散已從傳統煎劑轉變為中藥復方成藥,這種新型制劑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推測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經典中成藥投入兒科領域。穴位貼敷、推拿等關鍵詞在外治法描述中出現頻率較高,中醫外治方法簡便、療效明顯、患兒及家長依從性高,擁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當前中醫外治法研究多局限于對臨床療效的觀察總結,缺乏實驗基礎類研究,今后還需重視此方面發展,為外治法提供循證證據支撐。現代醫學在臨床研究的同時也向發病機制研究邁進,多認為RRTIs發病與免疫低下相關,并且在免疫功能上取得一定進展,如匹多莫德、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免疫調節劑的應用。相信未來對發病機制的研究會有更深入的發展。同時中醫藥研究也在與時俱進,在免疫研究上挖掘自身優勢,對中藥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進行研究,研發出一系列中藥免疫藥物,如中藥單體、中藥復方等。目前,中醫藥在免疫調節方面的臨床研究日趨深入,相較于西藥通過輸入外源性免疫物質來改善免疫功能,中藥主要通過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內調來發揮免疫調節作用[17]。此外,近幾年出現關于中藥信號通路機制研究的新思路,如王靜[18]結合網絡藥理學的方法,通過“藥物-靶點-疾病”的關系,從現代生物學的角度評述中藥黃芪治療RRTIs的相關靶點和通路。然而這方面研究較少且研究不夠深入,今后開展更多基礎實驗探索是本研究未來的努力方向。名醫經驗是本領域的研究方法之一,對中醫藥的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傳承經驗基礎上借助計算機技術能夠精準地對名老中醫專家的辨證思路和處方用藥規律進行分析,揭示隱藏的中醫診療思維,有助于更好地指導中醫臨床實踐,這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在治療觀念上,從以“治”為主轉變為以“防”為主,更強調“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而這種理念與現代醫學的二級預防理論不謀而合。其中,對復感兒中醫體質研究是較新的研究方向。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決定發病與否以及患病后疾病的發展[19]。越來越多的學者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發展到體質理論層面,通過了解疾病的體質偏向來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在突現詞方面的分析,可了解到相關研究熱點,有助于把握發展趨勢。目前總體上研究呈現出一個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研究的方法多元化發展,研究的層面從宏觀到微觀方面發展,從簡單的臨床療效觀察轉變為嚴密的隨機對照試驗,從注重臨床療效轉向基礎實驗研究;從經驗用藥轉變為循證用藥、精準用藥;從簡單經驗總結上升到數據挖掘等。突現詞中既包含著傳統中醫內外治法,也包含著現代醫學治療,中西醫療法交叉,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分析了近30年來中醫藥治療RRTIs研究情況,可見該領域內核心作者已聚集成群,研究類型較多樣,學科發展情況良好。由關鍵詞演變可知,研究熱點多集中在中醫外治法、免疫功能、名醫經驗等方面,同時網絡藥理學和數據挖掘相結合的研究將成為新興的趨勢。本研究只納入單個CNKI的數據,其他數據庫未能被納入,而且軟件某些選項設置沒有統一標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信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文獻量的增加,可更準確地分析中醫藥治療RRTIs的研究現狀、熱點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