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么國力
我于1964年入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陸軍第66軍高炮團(代號為4611部隊)一名電臺報務員。
1965年2月,美國在越南擴大侵略戰爭,實施“南打北炸”戰略,以轟炸機對越南北方的鐵路和工業基地狂轟濫炸。為了援越抗美,中國政府應越南政府的請求,決定派遣高射炮兵入越,擔負越南北方的防空作戰任務。
1967年11月,我所在的高炮部隊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高炮4611部隊配屬原北京軍區高炮第68師入越參戰。出國前,我們都換上了越南人民軍的服裝。
1968年2月7日,部隊從天津出發,坐的是“大悶罐”火車,5天5夜到達廣西龍州縣。部隊上下組織學習了《出國守則》等各種文件,進行了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作戰的模擬訓練。全體指戰員士氣旺盛,充滿了必勝信心,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打好入越第一仗。
2月底,部隊從龍州乘車出發到友誼關,下午6點在友誼關廣場上集體宣誓后出關,后半夜到達目的地、越南第三大城市太原市。我部的任務是保衛太原的一座大橋——架板橋,以及鐵路、鋼鐵廠、發電廠等幾個主要目標。自1965年中國部隊入越以來,參加輪戰的部隊都是半年后換新部隊入越,唯有我部整整打了一年(1968年2月入越,1969年2月回國)。
太原是越南北方最大的重工業城市,領導機關較多,是美軍重點轟炸目標之一。為保障太原的對空安全,參戰兵力除我部外,還有其他部隊。
當時,美國空襲越南北方已進入第4個年頭。為了擺脫國內外困境、轉移世界人民的視線,美國表面與越南和談,暗地里卻繼續增派飛機轟炸越南北方。1968年3月17日,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F-111A 型戰斗轟炸機進駐泰國打卡里美空軍基地,用于侵越戰爭。
那時,部隊輪流作戰,我屬于先遣人員,就是各小單位先抽調一小部分技術尖子、業務骨干,先去相應的單位,跟準備交班的兄弟部隊戰友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熟悉環境和業務,主要是技術業務和本哨所承擔的任務。我部接防的是原廣州軍區高炮70師。大部隊進駐后,師部設在大山山洞,各團指揮所設在師指揮所周圍,各高炮單位分布在太原市各地。
剛到太原那段時間,場面相當慘烈,每天從南越起飛的敵機少時三五十架,多時六七十架,都裝滿了炸彈,重點轟炸太原那幾個目標,再就是中國軍隊的高炮陣地。作為師團指揮所,如何指揮高炮部隊打敵機,首長的精準信息就來自太原周邊的10個遠方觀察哨所。我所在的就是距師部100多里的觀察9哨。我們長年吃住在大山頂上,一間茅草房住5個戰斗人員,門前有一個木頭搭的平臺,上邊有一架望遠鏡,房內有一部電臺。一旦有敵情,我們馬上用電臺通知師團指揮部,報告內容有敵機的機型、架數、飛行高度、飛行方向等。
觀察9哨共有干部戰士15人,山上5人負責戰備值班,山下10人有我部5人,包括領導、翻譯、衛生員、炊事員,另外還有中央警衛團來參加實戰鍛煉的三個干部、兩個戰士。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觀察,向地面高炮部隊提供精確的情報。
3月30日,是個星期天。那天晨霧很濃,天氣陰沉,能見度只有1公里。為防備敵人突然襲擊,上級通知我們觀察哨要加強戰備值班觀察,做好戰斗準備。8時許,我觀察哨發現在太原西南方向有兩批敵機,第1批12架,第2批4架,距離200公里,高度4500米,以每分鐘15公里的速度,經安沛、富壽向太原方向飛來。8時7分,敵機距離保衛目標150公里時,部隊轉入一等戰備。8時14分,第1批敵機在距我防區40公里處,突然分出4架改變航線向鋼廠方向飛來。指揮員根據敵情的變化和敵機的動向,果斷地下達了射擊準備的指示,并命令37毫米高炮和高射機槍分隊加強對空觀察搜索,防備敵機突然穿云俯沖攻擊。為實現“不打則已,打就要打個漂亮仗”的目標,指揮員要求各群捕捉目標要迅速,跟蹤要準,沒有接到命令不準射擊。
當敵機距保衛目標40公里左右時,某團第1營第2、第3連炮瞄雷達加高壓,在距離29~21公里時,炮瞄雷達、指揮儀分別捕住了目標。團指揮員命令“集火第1架”,指揮儀立即聯動火炮,瞄準了第1架敵機。8時16分30 秒,指揮員下達了“可以射擊”的命令。此時,指揮儀上顯示的目標距離為6500~6700米,敵機已進入我有效射擊范圍。只聽2 連、3 連陣地上一陣炮響,一串串炮彈騰空而起,飛向敵機。隨即,炮瞄雷達發現第1 架敵機離遠,速度突然減慢,施放的雜波干擾明顯減弱,目標回波有劇烈顫動現象。我位于三島山方向的遠方觀察3 哨,聽到這架敵機離去時的爆音低沉、反常。團指揮員初步判斷該敵機可能被我擊傷,并不排除被我擊落的可能。為了進一步核實情況,團立即派出尋找飛機殘骸組。據越南群眾反映:8 點30 分左右看見1 架冒著黑煙的飛機,墜落在石室縣與良山縣之間地域。我尋找人員趕到該地,查實了這一情況。當日中午,越南和平省電臺廣播了1 架敵機被擊落的消息。幾天后,美空軍發言人也承認3月30日上午有1架可變翼F-111A 型戰斗轟炸機在太原上空被高炮擊落。
“三三〇戰斗”的勝利,中越軍民無不拍手稱快。當地越南群眾說:在太原地區的中國軍隊,是毛主席身邊的部隊,裝備的都是電炮(電擊發裝置),威力可大了!中國炮兵了不起!
作戰之余,我們觀察哨的戰士每天種菜,還深入周圍的兩個越南生產社,一個叫安生社,一個叫扶助社,幫越南老百姓理發、插秧、收割莊稼、去糧站交公糧等。中國軍人的所作所為深受越南人民的歡迎和好評,他們經常給我們送香蕉,軍民感情的確很深。
在輪戰期間,觀察哨怕暴露目標,山上不能做飯,戰士們每天爭搶扁擔下山取飯。由于我業務上精通,為保證完成戰備業務,所以一整年都沒在山下住過。為了先搶到扁擔,我每天提前把扁擔搶到手。我一個北方人別說爬山,連山都沒見過,山高還很陡,但我每天堅持取飯,受到領導和戰友們的一致好評。觀察哨所就一個評功指標,我兩次榮立戰時三等功。
山上用水極其困難,每人每天只有一軍用水壺的水,可以刷牙、做飲用水喝。越南又熱又潮,無水洗澡,戰士們全身起紅水泡,常年不退,實在難忍。我們取下電臺的外包裝塑料布,下雨時支在外面接雨水,再倒到房里的桶內。時間一長,水里生出很多蚊子,那也不能扔,戰士們就用臟水擦身體。
連隊每五天開車回廣西買次菜,給我們觀察哨送的有肉,還有活雞。活雞很小,我們不忍心殺,山上有草籽、蟲子等,小雞很快長大,開始下蛋。雞越來越多,下的蛋也越來越多,解決了部隊吃雞蛋的問題,使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惡劣的環境的確鍛煉人。山上的茅草房四周是用竹竿圍起來,里外用泥抹上,房頂用的是芭蕉葉,經常在起床后看到地上爬著好幾條蛇,太嚇人了!蒼蠅蚊子也很多,如果沒有蚊帳,真會被咬死。特別到了晚上,怕敵人偷襲,觀察哨5個人輪流站崗,子彈上膛,每天晚上高度警惕。
1968年底,接到回國的命令后,我們種的菜還剩下很多,都送給了越南兩個生產社。越南老百姓非常高興,我們撤離時,全部出來為我們送行。
1969年春節,部隊正式撤回國,我們從廣西一路北上,經湖南進湖北、河南,再到河北、北京,最后到天津。每經一個車站,歡迎我們的群眾手舉鮮花,流著熱淚大聲高呼: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歸國英雄。全體戰士眼含熱淚。真實的場面,讓我永世難忘。

舉國上下不忘初心 大江南北牢記使命書法 倪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