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近年來,壽光市聚焦生物基新材料產業,以打造生物高新技術引領的綠色創新示范區為總體定位,把生物基新材料產業作為“一號產業”,經過多年精心布局和深耕培育,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優質生態圈,聚集了巨能金玉米、天力藥業、富康制藥、英利實業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了以生物基平臺化合物、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基纖維等為代表的產業體系,成為全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化集群核心區。

持續壯大產業鏈條。以生物基新材料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依托巨能金玉米、天力藥業、富康制藥等龍頭企業,實施好“鏈長制”,逐一梳理供應鏈、關鍵技術、市場拓展、區域分布等“四張圖譜”,狠抓全鏈條聚合、集群化擴張,構建起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體系。持續深入“名校大院”政產學研合作。巨能金玉米、天力藥業等龍頭企業,與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高校院所,在生物基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建成中科金玉米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研發中心、全國山梨醇研究檢測技術中心、中國輕工業山梨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與齊魯工業大學聯合共建了山東省淀粉生物基材料與綠色制造省級重點實驗室。持續優化空間布局。圍繞產城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產業集聚區,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聚焦生物基新材料優勢產業,依托巨能金玉米、天力藥業、富康制藥等龍頭企業,布局現代生物產業園、北航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專業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建成道路479公里,人均道路面積22.48平方米,現代化城市道路體系成型;實施地下管網改造,所有道路工程同步埋設電力、通訊、供排水、供熱、燃氣等管道。
圍繞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抓項目。著力構建從一粒玉米到一粒生物基新材料的全產業鏈體系,投資5.6億元的金玉米2萬噸乳酸、聚乳酸項目正式投產,投資2.6億元的天力藥業2.5萬噸結晶山梨醇項目11月份試生產,投資1.1億元的國發高分子新材料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圍繞科技創新園區平臺抓項目。總投資22億元的高新區科創園項目一期即將完工,二期已開始建設,圍繞發展生物基新材料下游產業,開展市場化招商,恒邦中科生物制藥、深圳索理德硅碳負極等3個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恒尚新能源等9個項目已確定入駐園區。圍繞盤活閑置低效用地抓項目。啟迪新能源產業園已落地煙氣余熱回收設備制造等三個清華大學成果轉化項目,投資3.5億元的聯盟化工4萬噸乙撐胺項目即將完成設備安裝,總投資7億元的鑫承峰高端車用玻璃、玉鑫工貿5萬噸覆膜包裝紙和聯盟特裝智能撬裝設備項目已完成車間主體施工。

強化企業培育。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計劃,組織70余家企業爭創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推動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迅速成為“主力軍”和“新引擎”。2022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家、省專精特新企業8家、省瞪羚企業4家、濰坊市專精特新企業25家,推薦53家企業申報前三批高新技術企業,29家高新技術企業獲2022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補助。做好項目申報。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參與的企業創新融通平臺,持續打造覆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的“應用型研究—工程化產品化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式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創新成果大量涌現,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富康制藥“艾司奧美拉唑鎂系列藥物結晶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范”獲省科技廳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立項公示,巨能金玉米大宗淀粉高值化加工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注重產品創新。巨能金玉米成功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乳酸新菌種,填補了國內空白,生產成本僅為國際1/3,自主研發的尼龍56為國際首創;天力藥業是國內首家具備從玉米淀粉到山梨醇再到維生素C完整產業鏈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山梨醇生產和技術研發企業;富康集團生產的甲氧芐啶(TMP)產銷量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場份額達75%以上;英利實業是全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生物基綠色纖維生產企業,其萊賽爾纖維生產工藝填補了我國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瑛賽爾纖維、山梨醇等5類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萊賽爾纖維、奧美拉唑等11類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十四五期間將達到500億元。
扎實落實服務企業專員制度。搭建企業訴求解決綠色通道,一般問題每周調度、緊急事項隨時研判,針對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專門組建幫辦隊伍,為每個企業、每個項目配備專職代辦員,推行開工手續、過程監管、聯合驗收三個“一次辦好”,為多家小微企業免費辦理出口信用保險,為多家外貿企業申報扶持資金769萬元,先后幫助企業解決訴求862個,助推企業項目建設、研發生產順利推進。加速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以成功創建濰坊市國際合作產業園為契機,堅持進出口企業引育與重點項目現匯到賬并重。梳理有增資擴股潛力的12家企業,逐家進行對接推動。富康制藥、顯華新材料等一批企業外資陸續到賬,同步申報濰坊市級外資獎勵資金426萬元;積極籌備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引進大唐(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華電濰坊發電有限公司等企業,帶動巨能金玉米、天力藥業等傳統進出口企業轉型發展外貿新業態。深入推進綜合評價考核模式。強化畝均效益考核,實施價格、用能等差別化政策,實行“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機制,對“畝均效益領跑者”最高獎勵10萬元,引導企業對標先進創新發展,畝產效益加快提升,目前已完成102家規上企業評價全覆蓋。

以高站位打造“六個一”招引平臺。制定《高新區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實施“六個一”平臺招引機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產業招引專班,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初步完成生物新材料平臺打造。依托高新區科創中心平臺,大力開展雙招雙引,統一產業方向、準入標準、扶持政策,對入園項目提供行政審批、金融支持、運營管理、商務辦公一體化服務,園區成為招商引資主戰場,為生物基下游產業發展、下游產品開發提供了支撐平臺。以快節奏推動招引項目落地建設。依托高新區科技創新產業園以及巨能金玉米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扎實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上藥信誼富康藥物研究院項目等30個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儲備重點在談項目62個,實現了項目建設開工一批、續建一批、儲備一批的梯度推進格局。以硬措施強化高端人才引育。出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雙百計劃”“桑梓人才計劃”等政策,集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等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圍繞淀粉基材料共聚技術、相容技術、單體改性技術等生物基材料制造領域開展研究,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搭建以科創主體、科創平臺、科創人才為驅動的創新生態。
下一步,壽光市將圍繞國家創新和產業化生物基新材料的總體發展部署,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品牌和拳頭產品,構建從上游生物質原料到下游眾多衍生產品的全新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全面加快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群蓬勃有序發展,聚力打造500億級的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形成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國生物基新材料創新發展引領區。

In recent years, Shouguang has focused on the bio-based new material industry and regarded it as the “No.1 industry” with building a green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led by biological high-tech as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After years of careful layout and intensive cultivation, Shouguang has built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high-quality ecosystem, gathered a batch of leading enterprises of the industry such as Juneng Golden Corn, Tianli Medicine, Fukang Pharma, and Yingli Industrial, and forged an industrial system represented by bio-based platform compounds, bio-based plastics and bio-based fibers, making it the core area of the national bio-based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luster.
Centering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eploymen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ized bio-based new materials, Shouguang will make efforts to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a number of leading backbone enterprises, create a number of competitive brands and products with strong market competitiveness, build a new bio-based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hain from upstream biomass raw materials to various downstream derivative products, and comprehensively accelerate the vigor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bio-based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luster. It will gather strengths to build a 50-billion-level bio-based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luster and form a leading area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based new materials in China, which is advanced internationally and leading domestically with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