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剛

歐陽曉春
“湘妹子”歐陽曉春從小就在家鄉湖南隆回縣感受到了文化的氛圍,在她的記憶里,童年時不時能看到花瑤族穿著的民族服飾。如今,婦女鮮紅色的頭飾笠和頭巾,都成了一針一線繡出來的“鄉愁”。
歐陽曉春的眼界漸漸從家鄉開拓到四海之內……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漸多,她發現,曾經習以為常的服飾、技藝、語言等代表著民族獨特性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符號,正是傳統文化的載體。“生活在身邊的親朋好友、鄉里鄰居,既是這些文化的傳承主體,也是文化傳承中最鮮活的部分。家鄉的特色文化滋養了我,城市文明與鄉村傳統的碰撞,又喚醒了我潛意識中對文化的熱愛和認同,讓我在理性分析‘他者文化’的同時,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反思,為從事文化產業、文化創意工作提供了有益支撐。”
常年從事藝術設計工作,歐陽曉春頻頻出現在國際時尚藝術展會上。這些展會不僅是藝術的前沿領域,也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展會里很多裝置都是‘中國制造’,我總是努力在參展的展品里尋找‘中國創造’,但可惜的是,我看到了韓國人設計的作品、日本人布置的展臺,卻很少見到同胞的藝術設計。”一次次的失落,讓她開始反省:究竟什么是文化自信?她認為:“文化自信,就是有信心和能力,讓中國文化創造的藝術品,走到世界更廣闊、更顯眼的地方去。”
帶著這份初衷,歐陽曉春來到了江蘇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著六朝文化的余味,還浸潤了現代文化的清新。歐陽曉春覺得,這里正是一個好的出發點——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傳承中融合出現代氣息,才能更好地被展示、被發展。于是,2016 年,歐陽曉春開始領導籌備“百工造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創新設計研發平臺。按照她的布局,在這里,能夠創新研發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非遺手工藝文化產品。
這一年,歐陽曉春和同事們在大報恩寺琉璃塔外徘徊、琢磨了很久,設計出一套以其為創作靈感的茶具“ECHO 回聲”系列,甫一問展,便獲2016 德國紅點至尊設計獎。
次年,在英國倫敦100%設計展上,歐陽曉春和百工造物團隊的作品,被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專文高度贊揚:“在肯辛頓的奧林匹亞,中國設計師向世界證明,中國不僅是制造業大國,同時也有著令人驚奇的創造力。”歐陽曉春心中的“中國創造”踏上了世界舞臺。
南京博物院中的“藻井”成為歐陽曉春又一個靈感的源泉。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筑之中頂部裝飾的手法,最早見于漢賦中。藻井的藝術表現力不亞于意大利最古老的圣方濟各教堂穹頂的壁畫,且追溯起來要早千余年。歐陽曉春和團隊一道,將藻井中里的文化元素提煉出來,結合傳統的織造工藝,開發出了《朝錦》系列文化產品,其中《云兮水兮》雙面繡落地屏風在倫敦夜場拍賣中獲得了最高價……2018 年,歐陽曉春和一批中國設計師、非遺傳承人在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亮相,成為時尚周中出現的第一個“中國館”。“百工造物”漸漸成為國際設計周的寵兒。因此,歐陽曉春獲得了國際知名連鎖品牌的訂單,為希爾頓、凱悅等酒店提供了數十萬件凝聚著中國文化的藝術裝置。
回國后,歐陽曉春孜孜不倦地在各地奔波,不斷尋找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子來豐富自己的產業版圖。她發現,很多傳統手工藝人依然處于比較困頓的生活狀態中。她考慮到了非遺精準扶貧這個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大批手工藝人實現經濟效益增收,還能幫助傳統手工藝從業者創意創新,獲得一批國家級、省級專業評比獎項,實現“扶智”。
比如江蘇的蘇繡,已經傳承了千余年,從春秋時期,這種工藝就應用到了服飾當中。流傳到現在,技術純熟,于是,歐陽曉春和百工造物的同事們對蘇繡進行了大量研究,結合繡娘們的實踐,從理念、審美、工藝、應用、傳播等多角度多領域進行了創意創新。在多個國際品牌的合作項目中,百工造物以“現代設計+蘇繡”方式與繡娘合作,為她們提供了大量訂單。“我們幫扶繡娘,不僅是為繡娘提供了‘賣出去’的渠道,也帶領繡娘從作品背后走到展示臺前,讓世界注意到蘇繡技藝的同時,也看到繡娘,看到最鮮活的文化傳承,在國際舞臺上,一起講述中國故事。”
歐陽曉春不僅講豐饒的長江地區故事,還講述著黃土高原上的故事,在深入了解陜西省延川縣非遺傳承人的就業情況后,百工造物與延川縣共建“非遺創研平臺”,將這里的“黃河聲音”和蘇繡的“長江之歌”交匯在國際視野之中。
“中華文化悠久精深,我們期望通過挖掘、提煉傳統文化中那些真正能夠被全世界大多數人所識別的‘最大公約數’,通過創意創新實現生活化、時尚化、國際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愛上中國文化。”歐陽曉春所說的“公約數”也包含數字創新的部分。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技術支持。歐陽曉春意識到,線上展覽、數字非遺為不便于到現場觀展的情景提供了便捷,也為非遺創新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在鄉村振興項目中,百工造物開始以“文化+IP”為抓手,開展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民族形象符號的挖掘、提煉與轉化,打造“非遺之家”,通過文旅融合的方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體驗、購物體驗;通過開發文創產品與文化衍生品,助力鄉村旅游業發展。
“從2021 年年初開始,我們組建了非遺元宇宙的研發團隊,聚焦非遺元宇宙的基礎應用研發。非遺元宇宙是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云計算及混合現實(AR/VR)等核心技術,針對傳統非遺文化進行整體的數字化賦能,實現文化創新的數字化升級、文旅消費的沉浸式體驗以及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歐陽曉春介紹未來的規劃時,自信地表示,現在的非遺元宇宙項目是針對數字非遺、文旅IP 和沉浸展覽這三個產業進行的研發與探索,可在數字非遺創意體驗空間、非遺文旅IP 虛擬人載體以及沉浸式虛實交互展覽中廣泛應用。
在歐陽曉春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最終還是要以“邁出去+賣出去”為路徑,因此,在世界舞臺的文化合作與交流中,不僅要從產業角度實現中國文化的自身價值,也要說好中國故事,助力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歐陽曉春和她的百工造物,為實現這個目標不懈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