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科

何素丹
輕撒一把細沙,手指曼妙間,漫天飛雪,干枯樹枝,靜謐農舍……立即鋪展開詩情畫意,濃濃中國風的沙畫里藏著中式浪漫。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汪文斌及我國多位駐外大使競相轉發她的沙畫作品,向國外友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何素丹于1988 年4 月出生在湖南一個繪畫世家。何素丹的爺爺自幼習畫,父母受其影響,是遠近聞名的書畫家。家里滿墻粘貼各類畫作,逢年過節,家中擠滿前來求畫鄉鄰。
在長輩的熏陶下,何素丹從小就跟隨著長輩在繪畫路上蹣跚學步。
中學后,教美術父親對她繪畫專業指導。何素丹開始從事油畫創作。因父母工作變動,何素丹輾轉三湘四水間。她的吃苦耐勞與鍥而不舍精神,使她不僅成為每個就讀學校的成績優異者,還讓她掌握了不少繪畫基本功。
2003 年,何素丹以扎實基本功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動畫專業。那一年,15 歲的她是湖南省美術專業第一名。
大二時,老師讓學生們用不同材質做動畫。何素丹想起小時候玩的沙子,發現沙子具備一定流動性,可以用來做動畫。
大四創作畢業作品時,何素丹苦思冥想如何創作出一部特別動畫。搜索資料時,她看到匈牙利藝術家弗蘭克·庫科用沙子創作的《創世紀》,細軟沙子在手指間,隨心所欲變出各種畫面。那一刻,她對這種獨特藝術表現形式感到震撼:“太神奇了,就像觸電一樣。”
觸電般觸感讓何素丹穿越到在湘江邊玩沙子的快樂時光。她似乎與兒時那種欣喜、快樂碰撞產生火花,決定與沙子再續前緣。
何素丹開始使用工業用沙在玻璃上慢慢探索沙畫藝術,沙子粗糙不好掌握,創作道路非常不易。何素丹反復觀看幾部有限國外藝術家作品視頻,練習撒沙、漏沙、勾沙等動作,手指發麻,被沙子磨破皮,也不能阻擋練習腳步,以至于撒、抹、拉、點等動作成為她的條件反射。為使畫面感過渡銜接更流暢,何素丹盯住每一個細節,一練一個多星期。這些磨煉出的技能,為她沙畫創作打下堅實基礎。寒來暑往,何素丹的沙畫技藝日趨成熟。
2011 年,何素丹成為海南邊防總隊文工團沙畫演員、舞美設計師。為更好展現軍人精氣神,她經常下基層體驗生活,挖掘官兵感人故事,用心雕琢每幅作品,她的沙畫變得越來越豐滿立體。
創作中,何素丹漸漸發現作品無法長久保存,為此感到遺憾。她一點點探索如何使時間藝術轉化成空間藝術,讓更多人留意到海南主題沙畫。何素丹嘗試在玻璃、紙、布面,甚至木板上作畫,再將其固定。這一開拓,難度非常大。何素丹一次次嘗試、一次次突破。
一年多后,何素丹用膠水在瓷盤上成功完成我國第一幅固彩沙畫,解決了傳統沙畫無法運輸短板。此后,紙、木板、布面等都是她的作品載體。2016 年,她創立的木板固彩沙畫與布面固彩沙畫,使創作手法回歸到中國畫技巧,潑灑技法讓畫面空靈生動。
2018 年博鰲亞洲論壇,何素丹《博鰲簡史》中英文沙畫作品,清新唯美,帶人們讀懂博鰲亞洲論壇成長歷程。2019 年,何素丹在中國藝術節上推出獨家研發的沙畫專利產品,使她在沙畫創作領域有了標桿效應。
2019 年,何素丹脫下戎裝,來到海南師范大學任教。“每次想到可以上素丹老師的課,就很開心。從她身上,我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充滿美。”一名海南師范大學的學生說。何素丹總是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想法與感悟。在她看來,每人心中都有一顆藝術種子。課后,何素丹留出時間和學生交流,探討繪畫問題。何素丹從不同角度為學生講透知識點,旁征博引不失幽默。
疫情期間,何素丹創作的《最美逆行者》等作品在多家媒體熱播。《100 秒沙畫教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榮獲山東省優秀抗疫沙畫藝術作品展“特別貢獻獎”。居家期間,她定期開設沙畫直播課,用藝術溫暖人心。
2022 年,何素丹圍繞二十四節氣,用沙畫形式展現時間流逝與農耕文明,讓其承載中國故事,書寫中國式浪漫。每次創作前,何素丹查找資料,感受節氣變化,找到獨有特征。創作中,她加入現代元素,讓觀眾感受到時代變化。一幅沙畫作品需耗時一周。
何素丹創作的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沙畫作品,得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汪文斌及我國多位駐外大使點贊轉發。一捧細沙,指尖翻飛,如魔術般呈現出一幅幅意境悠遠的畫面,既有靈動之氣,又使圖形轉換渾然得體,在海內外引起觀眾共鳴,點擊觀看達數億人次。
從傳播效果看,何素丹覺得實現了把我國傳統浪漫帶給世界的初衷,讓大家看到我國沙畫藝術,但她覺得做得還不夠,還要加大這方面題材創作比例。而今,她回到武漢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人工智能與沙畫方向。她說:“任何藝術,尤其是現代藝術發展,絕對是多學科融合成果,需要增加敏銳觸角,作品才會更有深度,更加打動人。”
何素丹設計的人工智能處于1.0 階段,實現機器輔助作畫。機械臂用3D 打印制作而成,能夠靈活移動,寫下“中國”兩字。她打算在此基礎上繪制出天安門、國慶大花籃等元素,完成這幅作品。2.0 階段,何素丹打算模擬某沙畫師或畫家的風格創作、呈現;3.0 階段,在前兩階段基礎上,實現示范教學與互動推廣。
目前,一些大學已開設沙畫研究生課程,還有不少中小學引入沙畫課程,但出現師資不足等情況。沙畫創作引入人工智能,可通過遠程教學等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何素丹表示:“通過深度學習實現風格遷移,可使沙畫門檻大大降低,讓喜愛沙畫的人親身體驗這門藝術魅力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