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河洲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50)
現代房屋建筑工程規模大、復雜程度高,若要保證工程質量,一方面需要選用并執行正確的施工技術,另一方面需在施工現場構建并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機制。只有同時從技術的應用及施工安全管理兩個層面做好相應的工作,才能提高施工水平。實際上,施工技術與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應當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從而穩步實現最終目標。
施工測量技術是房屋建筑工程前期應用的重要技術,從根本上決定建筑物的軸線、梁結構、柱結構位置的準確性。為了確保測量工作高質量、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應按照以下流程做好相關工作。其一,建筑物的定位測量。規劃部門提供的建筑紅線應作為參照標準。測量人員需要在全部施工區域內構建出矩形的控制網絡,且明確能夠供職建筑物的主軸線,以此作為后續細部放樣作業的依據。其二,進行細部放樣作業時,測量人員務必遵照“分開計算、分開測量”的原則,即首先完成不同細部放樣數據的計算,待多次檢驗均無差錯后,方可進行現場放樣作業。為了提高測量的精度、加快作業速度,單位測量工作時間應該盡量降低。
控制測量要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平面控制測量。如上文所述,控制網絡必須覆蓋全部施工區域。為實現這一目的,測量人員應基于控制樁坐標、建筑物軸線交點坐標等基礎數據,完成坐標反向計算作業。在精確計算出放樣數據之后,應采用極坐標轉換方法,確定建筑物軸線的交點,最后經過校核及改正后,完成對建筑物主要軸線的樁定處理。其二,高程的控制測量。在某工程中,對高程的控制基于國家四等水準測量標準,需要將高程引測到導線點上,從而作為施工期間高程相關依據。在該工程中,需使用DS23-A32水準儀和雙面水準尺,采用往返觀測的方法,完成水準測量。相關技術指標如下:①視線長度不超過100 m,前后視較差5 m;②前后視累積差10 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0.2 m;③紅、黑讀數較差3.0 mm,紅、黑所測高差較差5.0 mm;④閉合差的平方值不得高于400 Lmm,其中L為水準線路長度。其三,軸線豎向控制測量。①內控范圍的設定:內控系統的測距精度最高值為萬分之一,測角精度應該控制在5秒以上,每一次測量都應在完成嚴密平差改正作業,且需埋設200 mm×200 mm的鋼板,之后還應做好相應的標記。②還應在各個樓層的樓板上,與相應點位對應的位置上留出200×200的預留孔,以實現控制點垂直向上傳遞的作用。
以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為例。該工程的基本情況是:1#國際交流中心、2#留學生中心、3#留學生中心獨基底部高為-2.200 ~-5.600 m;38#創新創業中心獨基底部高為-2.000~-3.200 m;6#、7#學生公寓獨基底部高約為-2.000 m;9#、10#學生公寓獨基底部高約為-3.000 m;18#學生公寓獨基底部高為-4.500 m~-5.700 m;19#學生公寓獨基底部高約為-7.000 m;20#學生公寓筏板基礎底標高-4.500 m,獨基底部高約為-7.000 m。當開挖到設計標高時,如果沒有看到持力層,則應繼續向下挖掘,一直到持力層清晰顯示為止。針對超挖部分的處理方法為:施工人員應使用級配砂石或強度達到C15的素混凝土回填,直到基礎底設計標高為止。開挖基坑時,施工人員應隨時關注開挖深度,接近基底高度時,施工人員應該注意預留厚度至少為200 mm的土層。等到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后,施工人員需要手動開挖至設計標高,之后應立刻完成基礎墊層混凝土的澆筑。通過驗收后,施工人員應在完成基坑檢查,確定其中積水被全部排空、浮泥雜物全部清除之后,方可回填基坑土且保持四周的均衡性。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與鋼筋施工十分重要。
(1)混凝土方面:建筑基礎墊層混凝土澆筑作業前,施工人員需要對基槽土方進行全面修整。相關作業完成后,應使用水準尺對標高進行測定。澆筑混凝土時應遵照“全程控制、由遠及近”的原則,盡量避免在同一位置連續布料,而是應該在2 m距離范圍內進行水平移動布料且保證澆筑過程時刻處于“垂直”狀態。在混凝土澆筑體中插入振動棒時,應注意相鄰兩個振動棒插入點位之間的距離全部控制在400 mm左右,每個振動點位的振動時間應該控制在15~30 s,且在第一次振動作業完成后,間隔20~30 min后進行第二次振動。如果使用平板振動器開展相關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重點關注移動間距,以確保平板設備能夠對已經振實區域的邊緣進行全部覆蓋。待振搗作業全部完成后,施工人員還需使用磨板對混凝土澆筑體的表面進行磨平作業。所有澆筑作業完成后,施工人員還應在2周內做好混凝土體的養護工作。采用的方法為:使用帷幔等材料覆蓋混凝土體,適當澆水,精確控制混凝土體內外溫差,避免因溫差過大導致出現裂縫。當混凝土體的強度達到1.2 N/mm2之后,混凝土體才整體具備承重能力,此時施工人員才可進行踩踏。
(2)鋼筋施工方面。①鋼筋進場時,現場人員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檢查方法為抽樣檢測法,抽取的檢測樣品必須具有隨機性。在上述工程中,有關鋼筋質量的檢測標準適用三個原則:其一,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其二,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其三,最大作用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②鋼筋連接作業的流程如下:檢查設備、電源→鋼筋端頭制備→選擇焊接參數→安裝焊接夾具和鋼筋→安放焊劑罐、石棉墊子、填裝焊劑→試焊、作試件→確定焊接參數→施焊→回收焊劑→卸下夾具→質量檢查。在具體安裝鋼筋之前,施工人員需要對鋼筋焊接部位、與電極鉗口接觸的鋼筋表面進行檢查,務必將其上的銹跡、油污、雜物等清理干凈。如果發現鋼筋存在彎折、扭曲等情況,應立刻進行矯正或切除,但不能通過錘擊彎曲處的方法進行矯正。③鋼筋綁扎作業的要點如下:其一,柱箍筋綁扎。施工人員應使用粉筆,將柱筋間距線畫出,且應確保箍筋與主筋保持垂直狀態,之后將鋼筋綁扎牢固。需要注意,箍筋的135度彎鉤要到位,平直部分不小于10 d,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其二,梁鋼筋綁扎。相關流程為:清晰畫出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在房屋建筑施工現場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明確每一個崗位的職責,使工程項目全過程有序、高質量、高效率、高精度、在規定工期內完成。除此之外,還應盡量降低非必要成本支出,從而提高工程利潤。
房屋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主要內容及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從中可以看到,在該體系中,施工監理工作至關重要,只有按照相關要求,提高每一個環節的檢測質量,才能“積小勝為大勝”,最終確保工程質量。具體而言,在正常的情況下:①進入新的施工階段之后,作業班組在與上一班組進行交接時,監理人員應該在場,共同對上一道施工工序的完成質量、呈現出的綜合效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時及時處理,避免為后續施工造成干擾。②確認上一道工序無問題之后,本階段的施工作業應按部就班開展。在完成所有施工之后,作業班組應首先進行自我檢查,確定無誤后應要求監理人員或質檢人員進行檢測。相關人員簽字確認之后,方可與下一階段的施工班組進行工序交接檢驗。

圖1 房屋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
③檢測通過之后,技術人員應對相關資料進行詳細整理,之后提交監理驗證,通過后進入下一道工序。為清晰劃定責任,應按照如圖2所示的方法,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

圖2 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組織機構
在上述工程中,施工現場的具體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內容還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2.3.1 施工作業安全防護標準化管理
由于現代工程規模大、復雜度高,故腳手架是必備的工具。針對腳手架的安全防護管理要點如下:①搭設腳手架的材料、方法等必須由專人審查,務必達到國家標準。②腳手架的每一層都應鋪滿腳手板,且腳手架與結構之間嚴禁出現裂縫,每一層都應處于封閉狀態。③管理人員應注意收看天氣預報,在即將出現暴雨、大風等天氣時,必須對腳手架進行全面檢查、加固,且在暴風雨過后,還應對腳手架的穩固程度進行重新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以保證施工安全。
2.3.2 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標準化管理
針對塔吊、中小型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標準化管理內容為:①重點檢查操作各項機械設備的司機的身體情況,即使工作經驗再豐富、技術水平再高的人員,一旦發現身患不適合登高等作業的疾病,則應禁止其操作相關設備。②規范操作人員的行為。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興起,各行各業有很多人利用閑暇時間拍攝視頻并上傳至網絡,從而獲得了額外的收入。在這類人群中不乏建筑工地的工作人員。比如網名“民工小代”的視頻博主將農民工工作之余的三餐情況與廣大網友分享,這種行為值得鼓勵。但網名“陳半仙兒”的視頻博主是一名塔吊司機,經常將攀爬塔吊、在塔吊大臂上維修設備的過程全程拍攝成視頻。這種行為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且已經出現過某女性塔吊司機在直播攀爬塔吊過程中因一腳踩空跌落,進而死亡的悲劇。基于此,針對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管理時,現場人員必須強調紀律性,必須對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行為予以規范。
2.3.3 施工現場安全用電標準化管理
針對施工現場安全用電的標準化管理內容如下:①施工場地、臨時安全疏散通道必須設置36 V安全照明燈具和警示標識,以便在出現事故時能夠及時疏散現場人員。②管理人員應派遣專人對電線、電氣設備進行巡查,發現用電安全問題后及時解決。
綜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科學選擇施工技術、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并嚴格實施,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施工階段都做好管理工作,既能夠保質保量、在工期內完成任務,又可以規避很多風險、降低施工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空間。總體來看,施工技術和標準化管理缺一不可,工程現場管理人員應當時刻謹記、全程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