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菁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夢天》〔唐〕李賀
在唐朝的時候,“詩鬼”李賀對著天空幻想著:他飛過夜空,穿越層云,登上月亮,在桂花飄香的月宮遇見神仙。從月亮回望,人間太遙遠,只有黃塵和清水;千年一瞬間,就像快馬飛奔;九州大地小得像九點煙塵,汪洋大海小得像一杯水。
唐朝之后又過了一千多年,荷蘭大畫家梵高也愛對著星月閃耀的夜空胡思亂想。梵高說,看著星星,他總會做夢: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被光圈環繞,形成旋渦,匯成銀河,像激流涌動、繁花綻放、烈焰燃燒;地上的村莊和山脈安靜平和,高大的柏樹把天空和大地連起來。
李賀可能會跟梵高介紹自己的靈感錦囊:年少時,他每次騎驢外出游玩,一有靈感就隨手寫下句子,扔進隨身的袋子。袋子里裝滿了各種想象——騎著驢在云中漫步,敲擊太陽像敲玻璃,在銀河看星星隨波飄蕩……瞧,看到如此壯麗、震撼的星月夜,他靈感噴發,馬上寫好了小紙條。
而梵高可能會跟李賀說,《星月夜》是他想象的夜空,表現的是他自己。當晚月亮應該是滿月,畫里卻是彎月。在畫中,最明亮的星星是啟明星,它本該在黎明出現,卻和午夜的月亮一同升起。畫里的柏樹也比現實中高大許多。梵高說,大地渴望星辰,柏樹是畫家的手,代替大地去觸摸夜空。畫里的星星像螺旋星系,梵高可能會問李賀:“你知道螺旋星系嗎?”然后,關于色彩、夜空,他們會聊更多,更多。
唐朝詩人李賀和荷蘭畫家梵高,在同一片星月夜下相遇。他們會有什么奇怪又有趣的對話?打開腦洞,加入這場奇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