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玄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充分激發全國各民族人民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聚磅礴的精神力量。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文化創新不僅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更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源泉。只有推動文化創新向高質量發展,才能夠完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才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高質量是文化發展的基礎要求,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高質量文化創新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撐。沒有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沒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就缺乏長久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磅礴雄厚的文化動力。
堅持高質量發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實現高質量文化創新是完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未來進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經久不息的精神命脈,在新時代其蘊含的凝聚人心、培塑精神、價值整合、匯聚民力等功能可以實現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創新轉化,這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本質要求相一致。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中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繁榮復興為基礎條件,這就包含著對高質量文化創新的要求。這要求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創新與當前社會歷史實踐相適應,要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創新創造,真正提升文化供給水平和文化產品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質量文化創新是時代變化和實踐要求的具體體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歷史變革的重要實踐創新,將為文化強國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只有以高質量文化創新助力的中國式現代化,才能推動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繁榮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程進入新時代,才能保證人民群眾在物質富足的基礎上實現精神富有、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大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要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要加快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就需要持續不斷的高質量文化創新,通過繁榮社會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充沛精神力量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高質量文化創新體現的是文化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內含了文化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要統一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布局,要以文化的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明確了高質量文化創新的發展方向,要堅守文化創新的人民本位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的基本路線。
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是要推動黨的偉大實踐和偉大精神的創造性轉化,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黨的堅強領導,讓黨更好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參與到強國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植根于本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土壤,充分利用好、創新好、發揚好民族文化資源,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創造型成果和文明新形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是要堅持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中心,以人民幸福為宗旨,擴大優質文化供給,以高質量的優秀文化產品去堅定大眾的歷史自信、增強大眾的歷史主動,激發全民族文化自信自強;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是要堅持深化文化市場改革開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發展、促進文化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以文化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強國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高質量文化創新就是要以優秀的文化產品促進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激發全民族斗爭精神,促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融合,推動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個體發展與民族復興相統一,以自信自立、守正創新、艱苦卓絕、踔厲奮發的精神面貌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高質量文化創新區別于傳統文化創新,它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精準匹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磅礴精神力量和文化動力的文化生產實踐。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文化發展道路,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繼承發揚和改造創新,實現高質量文化創新要立足于中國式實踐、進行時代性轉換。
一是要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的文化需求為基本方向,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要積極建構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生產、消費和反饋評價機制,激發全民族文化消費激情和文化創新活力。以高質量文化創新引領高品質文化消費,以高水平文化消費反哺高質量文化創新。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質量文化創新,以高質量的文化精品傳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國精神、民族力量和社會價值融入強國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去,鞏固強大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三是要堅持做大做強文化事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超級文化符號。要把文化價值放在高質量文化創新的突出位置,即強調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良性循環和統籌兼顧,以市場價值支撐文化價值,以文化價值擴大市場價值。在新型媒介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要大力推動數字文化產業、智慧鄉村文旅產業等新型文化業態和產銷模式的培育和管理,創造符合新型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的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四是要堅持培育高水平文化創新人才。人才是高質量創新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推動高質量文化創新、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素質過硬、德才兼備、結構完善的人才隊伍。要加強新時代高水平文化人才的培養選拔工作,培養復合型文化創新人才、引進專業型海外文化創新人才、推動國內國際文創產業人才高水平交流互動,以壯大我國高質量文化產業創新創造的內核動力。
中華民族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民族復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質量文化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增強民族自信心、文化感召力和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以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引領文化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展的高質量文化創新,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以更穩健、更強勁的形式走向新時代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