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工商學院 胡誠
農村地區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多種原因,農村的發展往往落后于城市。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的經濟發展問題愈發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村要素流動性問題。農村要素流動性問題主要指農村的生產要素流動性較低,如勞動力、土地、資本等。這種流動性低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農村資源的浪費和配置不均。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共享經濟模式的快速發展,為解決農村要素流動性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共享經濟的定義。共享經濟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將閑置的資源共享給需要的人,從而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一種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型經濟模式。在共享經濟模式中,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成為服務的提供者和消費者,這就打破了傳統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劃分,使得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可能從中獲益。同時,共享經濟的運行依賴于互聯網技術,這使得共享經濟的運行成本相對較低,效率相對較高。共享經濟模式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Uber、Airbnb 等都是共享經濟模式的代表。在我國共享經濟模式也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
2.共享經濟的主要特點。一是去中心化。共享經濟模式下,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成為服務的提供者和消費者,這就打破了傳統中心化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二是互聯網驅動。共享經濟的運行依賴于互聯網技術,這使得共享經濟的運行成本相對較低,效率相對較高。三是資源優化配置。共享經濟模式通過共享閑置資源,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四是社區參與。共享經濟模式鼓勵社區的參與,使得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可能從中獲取收益。
1.農村要素流動的定義。農村要素流動是指農村中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從一個地方或領域向另一個地方或領域流動。這種流動可以是地域性的,比如從農村到城市,也可以是行業性的,比如從農業到非農業。農村要素流動對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2.農村要素流動的重要性。一是優化資源配置。農村要素流動有助于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二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要素流動,特別是勞動力的流動,對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具有積極作用。三是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活力。通過要素的流動,農村可以引入新的發展元素和發展模式,增強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四是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村要素流動有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然而,農村要素的流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流動受限、路徑依賴、信息不對稱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要素流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機制和手段,促進農村要素的有效流動,成為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1.在農村,由于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導致資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較低。以農田為例,盡管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由于種植方式落后,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導致農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都相對較低。此外,一些農村由于缺乏有效的資源管理機制,導致資源被過度開發或者浪費,比如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水資源的過度開采等。能源資源方面,許多農村還停留在使用傳統的燃煤、燃木等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對環境造成污染。
2.農村的公共設施和生產設施的利用率普遍較低。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許多農村由于人口分散,設施短缺,導致服務覆蓋率低,設施利用率不高。而在農業生產設施方面,由于農機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等問題,使得生產設施的利用效率也較低。
3.農村的勞動力利用效率也存在較大的問題。一方面,由于農村的教育資源匱乏,導致大量勞動力的技能素質較低,不能從事技術含量高、收入水平高的工作,只能從事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的體力勞動,這使得勞動力的產出效率較低。另一方面,農村的就業機會有限,許多勞動力只能從事季節性的零散勞動,這使得勞動力的利用率較低。
1.在中國的農村,地域性資源配置不均十分顯著。這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配置不均衡。例如,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本等資源;中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資源配置相對匱乏。這種地域性的資源配置不均,加劇了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影響了農村的整體發展。
2.在農村經濟的各個行業內,也存在資源配置的不均問題。如農業,由于受種植結構、生產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資源的配置也不均衡。例如,一些地區過度依賴單一農產品,導致資源過度集中;一些地區由于缺乏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生產方式,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這種行業內的資源配置不均,限制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
3.在農村,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教育程度、社會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資源配置也存在顯著不均。例如,一些家庭由于經濟條件好、教育程度高,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如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一些家庭由于經濟條件差、教育程度低,獲取資源的能力較弱。這種社區內的資源配置不均,不僅加大了社區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影響了整個社區的和諧穩定。
1.農村的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受到地域限制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地方,勞動力、資本等要素的流動受到了很大限制。例如,大山深處的農村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勞動力流動困難,很難到城市或者其他鄉鎮找到工作;資本的流動也受到限制,投資者往往不愿意投資這些地區,給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2.農村由于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也受到一些制度的約束。例如,農村土地的承包制度,限制了農村土地的自由流動;農村金融體系的不健全,也限制了資本的流動。這些制度的約束,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的難度。
3.農村因為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受到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對于城市就業信息的獲取不足,不知道哪里有工作、哪些工作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工資待遇如何等。另一方面,企業、投資者對農村的了解不足,不知道哪些地方適合投資、投資什么項目有優勢等。信息不對稱不僅增大了農村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的成本,也增大了流動的風險。
4.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較低,這也是限制其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低,農村勞動力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弱,這限制了其到城市等發展更好的地方尋找工作的能力。同時,由于技能水平低,農村勞動力在工作中的生產效率較低,這也限制了其收入水平。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通過充分激活閑置資源,可以顯著提高農村地區的要素利用效率。
1.農村資源的高效利用。農村擁有豐富的資源,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共享經濟模式可以通過土地共享、農業機械共享等方式,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農民可以將自己閑置的土地、農業機械等資源發布到共享平臺上,需要的人可以通過平臺租用這些資源。這不僅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也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實現農村資源的高效利用。
2.農村設施的高效利用。農村的公共農產品設施,如農產品收購站、農產品倉儲庫,在農產品淡季時可能會閑置。共享經濟模式可以推動這些設施開放共享。例如,農產品收購站可以在收購淡季將場地轉租給農業機械經營戶,農產品倉儲庫也可以在倉儲空置時開放給農民臨時存儲其他農資材料。這既可以提高公共農產設施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
3.農村勞動力的高效利用。農村的勞動力在農閑時期往往會大量閑置,這使得勞動力的利用效率不高。共享經濟模式可以通過創建共享平臺,將這些閑置的勞動力轉化為各種服務的提供者。比如,農民可以在農閑期間通過共享平臺提供各種服務,如家政服務、維修服務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也可以提高勞動力的利用效率。
共享經濟通過打破傳統的資源配置模式,為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徑。
1.優化地域資源配置。共享經濟的興起打破了資源配置受地域限制的傳統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資源可以跨越地理區域進行流動,實現更優的配置。例如,中西部地區農村的土地資源豐富,可以通過共享農業平臺與東部地區的現代農業企業實現直接耕種對接。這實現了土地等要素跨區域的優化和合理流動。
2.優化行業資源配置。共享經濟模式有助于優化行業內的資源配置。例如,農村的空閑土地可以通過土地共享平臺流向都市農業、休閑農業等產業,實現土地資源從低效的糧食生產向效益更高的應用轉移;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源也可以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從事手工藝制作、農家樂等非農產業,實現勞動力的跨行業優化配置。
3.優化社區資源配置。共享經濟通過構建社區共享平臺,可以更好地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實現社區內的資源優化配置。例如,農村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如學校、醫院等,在非使用時間可以通過共享平臺開放給社區內的居民使用。這樣既能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又能提高這些設施的利用效率。
共享經濟的便利性和靈活性,使得農村的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動,而不再受到地域、制度等傳統因素的制約。
1.減少地域限制。共享經濟大大減輕了地域對農村要素流動的限制。在共享經濟模式,區域資源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跨地域流動。例如,山區農村的兒童教育資源通過線上課堂共享平臺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流動;同時,偏遠農村的特色農產品也可以通過共享農產品銷售平臺進入外地市場。
2.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共享經濟通過構建信息共享平臺,能有效地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例如,農村的民間資本可以通過共享融資平臺對外公開,以獲得外部的投融資機會;而外來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平臺清楚了解農村項目的資金需求和盈利前景,進行投資匹配。這加強了資本要素的信息流通,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對資本流動的限制。
3.提升勞動力技能。共享經濟模式有助于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水平。通過互聯網平臺,農村勞動力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因此有機會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能。此外,一些共享平臺還提供在線培訓和技能提升的服務,這對于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也有極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共享經濟模式可以通過提升農村要素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拓寬要素流動渠道等途徑,緩解農村要素流動面臨的問題,是激活農村要素流動的有效模式。在實踐中需要因地制宜,結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創新共享經濟模式,發揮其正向作用,服務于新時代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