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總站 張學智
林下中藥材種植作為山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環境,還能為山區農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由于山區自然條件復雜、市場需求不穩定、技術支持不足等原因,林下中藥材種植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筆者通過分析研究,寫下了本文。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河南山區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現狀及遇到的問題,第三部分探討河南山區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的對策。旨在促進河南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固有的林地資源,不需要大規模砍伐樹木,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山區通常面臨土地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傳統農作物往往難以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調研發現,相較于常規種植,林下中藥材種植提升經濟效益明顯,可以為農民提供一種新的增收途徑,有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
山區林地、草地等資源豐富,在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鏈條較長,涉及種植、采摘、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為山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中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可以促進中藥的生產和傳承,保護和發展傳統的中藥文化。
中藥材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藥領域,具有藥理活性和療效。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有助于增加中藥材藥效成分的積累量,提升中藥材的品質,為人們提供更綠色、安全、天然的中藥材,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此外,林下中藥材種植不占用耕地,可有效防止農民對中藥材的提前采收,對保障中藥材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多種道地藥材以品質馳名全國。近年,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引導及中藥材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河南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增加,山區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政府通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向山區農民傳授中藥材種植技術與經驗。在政府的引導下,部分山區農民及種植大戶利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帶動成立農業合作社,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使個人收入獲得穩步增長,有力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
1.地理環境限制。山區地形崎嶇,地勢起伏較大,不利于大規模種植和機械化操作,種植過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山區土地資源有限,可供耕種的面積較小。由于山坡地等特殊地形,土壤肥力不高,質量也相對較差,需要增加土壤肥力。山區氣候多變,溫度、濕度、日照等因素存在較大的變化,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時機選擇,使中藥材可以適應不同季節的變化。溫度過低或過高、降雨過多或過少等都會對中藥材的生長和產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山區水資源相對緊缺,如何獲取水源及進行灌溉是種植中藥材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技術和管理難題。山區農民對現代化農業技術了解不足,缺乏對林下中藥材種植的方法和技術的科學認識。再加上山區地形復雜、地塊不便整合等特點,給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科學監管和管理帶來難度,且不便于推行綠色規范生產,難以從源頭把控中藥材品質。山區農民缺乏科學的種植管理經驗,這會導致中藥材的品質不穩定,種植效益低下。山區資源相對匱乏,農民缺乏獲得農業技術支持和培訓機會的渠道。此外,山區缺乏基層專業人才,無法為林下中藥材種植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和幫助。
3.市場和銷售問題。林下中藥材的市場需求存在波動性,產業鏈條的中間環節和流通渠道不暢通,從而導致產品銷售難,影響產品的銷售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山區農民居住較為分散,對中藥材市場和銷售信息掌握較為滯后,容易造成銷售不暢。
4.資金和基層技術支持不足。山區農民在林下中藥材種植的過程中需要資金投入,但由于種植成本較高、回報周期較長、缺乏金融支持機制,使得支持林下中藥材種植的資金來源有限。此外,山區在林下中藥材種植方面的基層技術支持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人才指導和技術培訓。
5.成本與效益問題。就林下中藥材種植而言,山區農民需要投入購買種子、種苗、肥料、灌溉設施等成本。山區自然條件不足,林下種植中藥材容易受采光、灌溉、種植技術等因素的影響,中藥材的產量與質量具有不穩定性,從而導致山區農民種植效益的不穩定,甚至會出現損失。這些都會影響山區農民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
1.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政府可以制定農業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以鼓勵和支持山區農民從事林下中藥材種植。河南省政府文件中有對中藥材種植“進山入林”的支持,各級政府應明確制定具體的林下中藥材種植支持政策。
2.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研發。當地政府可以適當投入財政資金,用于改善山區的基礎設施,如道路、灌溉系統、溫室設施等。同時,財政資金也可以用于推動科技研發、新品種引進、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等,以提高中藥材的質量和產量。
3.組建專業團隊,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當地政府應支持或引導組建包括農業技術人員、專家顧問的專業團隊,為山區農民提供林下中藥材種植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這些專業團隊可以根據山區的特殊環境和資源,提供有針對性的種植管理方案,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
1.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可以引進適應山區特點的先進種植技術和設備,如地膜覆蓋、滴灌、智能化溫室等。這些技術和設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提高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2.組織培訓班,提升農民的種植管理水平,并完善基層技術人員支持服務體系。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可以組織專業人士向山區農民傳授現代化的種植技術知識,提升他們的種植管理能力。培訓內容可以涵蓋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肥料施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幫助農民提升種植管理水平。此外,還應完善基層技術人員技術服務體系,定期進行送技術下鄉活動,實地解決林下中藥材種植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3.擴大建設科技示范基地。當地政府通過擴大建設科技示范基地,實行綠色規范化生產,選擇適合山區的林下中藥材種植模式,并展示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農民可以通過參觀科技示范基地,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種植經驗,提高他們的種植管理水平。目前,河南省計劃2023 年底新增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30 個,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可在山區林下建立試驗示范基地,對品種選擇、株距和采光、灌溉、產量和質量、成本和效益等林下中草藥種植的影響因素進行試驗示范,進一步推動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4.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應互相合作,共同開展適合林下中藥材種植的技術研究和推廣。利用技術支持、研究成果轉化等方式,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促進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的創新與發展。
5.支持農民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業。當地政府可以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山區農民在中藥材種植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和自主創業,鼓勵農民利用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探索適合本地條件的林下中藥材種植模式和管理方法。
1.建立合作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總結推廣河南各地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的好經驗、好模式,采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社組織,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健全農戶與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系機制,共同推進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通過規模化種植、資源共享等方式提高產能和資源利用效率。
2.加強與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農業企業、科研機構和農民之間建立合作機制,通過技術支持、市場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動山區林下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3.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利用現代通信手段,使山區農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中藥材市場與銷售信息,互相交流中藥材種植技術與經驗,并通過網課,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
加強豫產中藥材品牌培育,樹立品牌形象,提升中藥材的附加值。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展會、發展論壇等,開展豫產道地中藥材宣傳推介,通過道地中藥材質量認證、中藥材地理標志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等方式提升中藥材的品牌形象和附加值,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河南道地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多年來形成了懷藥道地中藥材產區、太行山道地中藥材產區、伏牛山道地中藥材產區、大別山道地中藥材產區;培育出了南陽艾、“四大懷藥”、伏牛山牛至、豫西丹參、濟源冬凌草、大別山蒼術、盧氏連翹等豫產道地中藥材品牌。在道地中藥材系列品牌的帶動下,河南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必將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盡管河南山區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中存在問題,但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遇和挑戰。通過解決存在的問題和積極探索發展方式,我們可以建立起健康、可持續的林下中藥材產業鏈條,推動農民生活的改善和山區經濟的繁榮。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將得到蓬勃發展,并為構建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作出更大貢獻。